一种自带重力球的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51258 阅读:6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2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吸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自带重力球的吸管,包括吸管本体,该吸管本体为圆柱状,里面中空设置形成吸食内腔,该吸食内腔为吸食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球形状或椭球形状的吊球,该吊球内设置有钢球,所述吸管本体的外径由连接吊球的一端向吸食口一端至12~15mm的部位逐渐加厚到外径5.5mm,所述吊球的一端的吸管本体的外径为4.5mm。通过增加外径,可以增加胶管回弹性能,能有效避免和防止吸管和叶片连接处脱落的问题。造成不便。婴儿在吮吸时更能吸到水。

A suction tube with a gravity bal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traw, specifically provides a Built-in gravity ball Straw, including Straw body, the Straw body is a cylindrical hollow cavity, which forms the cavity for smoking, smoking smoking main pip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traw body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all shape or ellipsoid shape lob the lob, are arranged in the ball, the Straw diameter of the body by the end connected to the sucking mouth end to drop 12 ~ 15mm parts gradually thickened to 5.5mm diameter Straw, one end of the body is the drop diameter of 4.5mm. By increasing the outer diameter, the springback performance of the hose can be increased, and the problem of falling off at the junction of the suction pipe and the blade can be avoided and prevented effectively. Cause inconvenience. Babies suck more water when they s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重力球的吸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管,具体涉及一种自带重力球的吸管。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奶瓶的吸管重力球与吸管是分开配件,使用时需要组装,组装使用时容易松脱,吸管重力球为小物件,容易有机会让小孩吃下去的安全隐患,使用时很麻烦。公开号为:“CN204092600U”公开了一种自带重力球的吸管,解决市面上的奶瓶的吸管重力球与吸管是分开配件,使用时需要组装,组装使用时容易松脱,吸管重力球为小物件,容易有机会让小孩吃下去的安全隐患,使用时很麻烦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大多数吸管重力球为表面硬塑胶,配玻璃奶瓶使用时,吸管和叶片连接处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带重力球的吸管。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带重力球的吸管,包括吸管本体,该吸管本体为圆柱状,里面中空设置形成吸食内腔,该吸食内腔为吸食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球形状或椭球形状的吊球,该吊球内设置有钢球,所述吸管本体的外径由连接吊球的一端向吸食口一端至12~15mm的部位逐渐加厚到外径5.5mm,所述吊球的一端的吸管本体的外径为4.5mm。优选的,所述吸管本体与吊球上端部嵌入式固定或者粘结固定,该吸管本体设置有延伸段,该延伸段穿过吊球并与吊球下端部外侧固定。优选的,所述延伸段与吊球下端部外侧的固定端由吊球下端部向外翻折,其翻折部与吊球固定。优选的,所述延伸段的内径由吊球上端部向吊球下端部逐渐增大。优选的,所述钢球与吊球之间形成间隙,该钢球在吸力作用下在吊球内旋转运动,并由该钢球形成吊球底部的自重。优选的,所述钢球为304钢球。优选的,所述吊球的外侧设置有均匀排列的凸点。优选的,所述凸点为中空设置,并与吊球形成一体。本技术有益效果是:吸管本体的外径由连接吊球的一端向吸食口一端至12~15mm的部位逐渐加厚到外径5.5mm,这样可以增加胶管回弹性能,能有效避免和防止吸管和叶片连接处脱落的问题。造成不便。婴儿在吮吸时更能吸到水。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各个部件的名称及标注如下:吸食内腔1,吸管本体2,吊球3,钢球4,延伸段5,翻折部6,间隙7,固定端8,吊球上端部9,吊球下端部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带重力球的吸管,包括吸管本体2,该吸管本体2为圆柱状,里面中空设置形成吸食内腔1,该吸食内腔1为吸食主管道,所述吸管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球形状或椭球形状的吊球3,该吊球3内设置有钢球4,该钢球4采用304钢球,所述钢球4与吊球3之间形成间隙7,保证钢球4在吸力作用下在吊球3内旋转运动,并由该钢球4形成吊球3底部的自重。所述吸管本体2的外径由连接吊球4的一端向吸食口11一端至12~15mm的部位逐渐加厚到外径L1为5.5mm,所述吊球的一端的吸管本体2的外径为L2为4.5mm。这样可以增加胶管回弹性能,能有效避免和防止吸管和叶片连接处脱落的问题。造成不便。婴儿在吮吸时更能吸到水。在本技术中,所述吸管本体2与吊球上端部9的固定端8是嵌入式固定或者粘结固定,也可以采用插入式固定,其具体采用何种固定方式,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可以达到稳定固定即可,该吸管本体2设置有延伸段5,该延伸段5穿过吊球3并与吊球下端部10外侧固定。所述延伸段与吊球下端部外侧的固定端由吊球下端部向外翻折,其翻折部与吊球固定。所述延伸段5的内径由吊球上端部9向吊球下端部10逐渐增大。所述吊球10的外侧设置有均匀排列的凸点。所述凸点为中空设置,并与吊球3形成一体。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带重力球的吸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带重力球的吸管,包括吸管本体,该吸管本体为圆柱状,里面中空设置形成吸食内腔,该吸食内腔为吸食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球形状或椭球形状的吊球,该吊球内设置有钢球,所述吸管本体的外径由连接吊球的一端向吸食口一端至12~15mm的部位逐渐加厚到外径5.5mm,所述吊球的一端的吸管本体的外径为4.5mm;所述吸管本体与吊球上端部嵌入式固定或者粘结固定,该吸管本体设置有延伸段,该延伸段穿过吊球并与吊球下端部外侧固定;所述延伸段与吊球下端部外侧的固定端由吊球下端部向外翻折,其翻折部与吊球固定;所述延伸段的内径由吊球上端部向吊球下端部逐渐增大;所述钢球与吊球之间形成间隙,该钢球在吸力作用下在吊球内旋转运动,并由该钢球形成吊球底部的自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重力球的吸管,包括吸管本体,该吸管本体为圆柱状,里面中空设置形成吸食内腔,该吸食内腔为吸食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球形状或椭球形状的吊球,该吊球内设置有钢球,所述吸管本体的外径由连接吊球的一端向吸食口一端至12~15mm的部位逐渐加厚到外径5.5mm,所述吊球的一端的吸管本体的外径为4.5mm;所述吸管本体与吊球上端部嵌入式固定或者粘结固定,该吸管本体设置有延伸段,该延伸段穿过吊球并与吊球下端部外侧固定;所述延伸段与吊球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德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华昱硅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