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竞技用甲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5043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2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护具,具体为分体式竞技用甲胄,其特征在于该甲胄由胸甲、臂甲、腹甲、腰甲及吊腿组成,各部分方便拆卸,灵活组装,连接巧妙,分层穿戴,保护性能佳;材质采用多层复合结构,材质轻量化且有防撞防刺功能,背心的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护甲。

Split sport arm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ports gear, specifically for the split sport armo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armor by the breastplate, arm armors, abdomen armor, waist armour and hanging legs, each part of convenient disassembly, flexible assembly, connection ingenious, layered wear protection performance is good; made of lightweight composite multilayer structure material and anti-collision Stab Vest function, safety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arm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竞技用甲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护具,具体为分体式竞技用甲胄。
技术介绍
甲胄作为武士的防护性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甲胄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将士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进而能够增强战斗力并给敌方以更猛烈的打击。传统的甲胄较为笨重,活动不灵活,不利于现代竞技的实战练习,导致搏击的趣味性不佳。另外,传统甲胄穿脱步骤较多,耗时较长;且腹甲笨重,难以与胸甲紧密贴合。现有文献未见记载一种适用于传统武术竞技、轻便且具备防刺效果的运动护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甲胄笨重、不灵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分体式竞技用甲胄。本专利技术的分体式竞技用甲胄,其特征在于该甲胄由胸甲、臂甲、腹甲、腰甲及吊腿组成,其中:胸甲采用由前片和后片组成贴合使用者的硬质背心,前片和后片肩部连接处内置柔性材料,两侧通过宽大的魔术扣粘接,魔术扣内置柔性材料;臂甲通过扣带固定于胸甲肩部,包括大臂保护构件、护肘及小臂保护构件,大臂保护构件上部为依据使用者肩膀形状制得弧形薄片I,弧形薄片I两侧分别设置粘扣或皮带,弧形薄片I下部外侧设置弧形薄片II,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首尾连接;护肘上部为依据使用者大臂形状制得的内保护片,内保护片外侧设置外沿向外突起的外保护片,弧形薄片II、内保护片上部以及外保护片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连接,护肘中部的肘部固定片依据使用者肩膀形状制得,内保护片下部与肘部固定片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连接,肘部固定片两侧设置粘扣或皮带;小臂保护构件采用依据使用者小臂形状制得弧形薄片III,肘部固定片下部与弧形薄片III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连接,弧形薄片III两侧粘扣或皮带;腹部位置设置腹甲,采用扣带悬挂于胸甲肩部,腹甲边缘采用柔性材料制得的薄片,中央采用刚性材料且向外凸起,腹甲前方底部中央缝合庇裩;两片腰甲设置于庇裩两侧,三片吊腿分别设置于庇裩及腰甲内侧下方,腰甲及吊腿均通过扣带固定于使用者腰部。在使用者腰部后覆盖有护腰,护腰通过皮带固定于分体式竞技用甲胄外。护腰用于遮挡腹甲和腰甲的连接位置,并托起独立的腹甲,分担肩部压力。腰甲用于保护来自前方的攻击,护腰用于保护后侧的攻击,形成对腰椎的立体防护。所述的分体式竞技用甲胄,胸甲及臂甲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外层为工程塑料,内层为超高强纤维布料。所述的分体式竞技用甲胄,腰甲、吊腿及护腰采用多层布粘接而成。本专利技术的甲胄各部件方便拆卸,灵活组装:胸甲肩部和两侧宽大的魔术扣内置柔性材料,一方面增加穿戴舒适性,另一方面可缓冲作用力;腹甲边缘软佩戴舒适,且坚硬的中部能保护没有骨架支撑的腹部;庇裩用于保护人体裆部,腰甲及护腰用于保护腰椎部位,吊腿用于保护人体腿部。本专利技术的分体式竞技用甲胄,连接巧妙,分层穿戴,保护性能佳;材质采用多层复合结构,材质轻量化且有防撞防刺功能,背心的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护甲。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胸甲1、臂甲2、腹甲3,腰甲4,吊腿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分体式竞技用甲胄,其特征在于该甲胄由胸甲1、臂甲2、腹甲3、腰甲4及吊腿5组成,其中:胸甲1采用由前片和后片组成贴合使用者的硬质背心,前片和后片肩部连接处内置柔性材料,两侧通过宽大的魔术扣粘接,魔术扣内置柔性材料;臂甲2通过扣带固定于胸甲1肩部,包括大臂保护构件、护肘及小臂保护构件,大臂保护构件上部为依据使用者肩膀形状制得弧形薄片I,弧形薄片I两侧分别设置粘扣或皮带,弧形薄片I下部外侧设置弧形薄片II,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首尾连接;护肘上部为依据使用者大臂形状制得的内保护片,内保护片外侧设置外沿向外突起的外保护片,弧形薄片II、内保护片上部以及外保护片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连接,护肘中部的肘部固定片依据使用者肩膀形状制得,内保护片下部与肘部固定片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连接,肘部固定片两侧设置粘扣或皮带;小臂保护构件采用依据使用者小臂形状制得弧形薄片III,肘部固定片下部与弧形薄片III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连接,弧形薄片III两侧粘扣或皮带;腹部位置设置腹甲3,采用扣带悬挂于胸甲1肩部,腹甲3边缘采用柔性材料制得的薄片,中央采用刚性材料且向外凸起,腹甲3前方底部中央缝合庇裩;两片腰甲4设置于庇裩两侧,三片吊腿5分别设置于庇裩及腰甲4内侧下方,腰甲4及吊腿5均通过扣带固定于使用者腰部。在使用者腰部后覆盖有护腰,护腰通过皮带固定于分体式竞技用甲胄外。所述的分体式竞技用甲胄,胸甲1及臂甲2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外层为工程塑料,内层为超高强纤维布料。所述的分体式竞技用甲胄,腰甲4、吊腿5及护腰采用多层布粘接而成。实施例所述的甲胄,胸甲1、臂甲2、腹甲3、腰甲4、吊腿5及护腰的材料仅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照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甲胄,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分体式竞技用甲胄

【技术保护点】
分体式竞技用甲胄,其特征在于该甲胄由胸甲(1)、臂甲(2)、腹甲(3)、腰甲(4)及吊腿(5)组成,其中:胸甲(1)采用由前片和后片组成贴合使用者的硬质背心,前片和后片肩部连接处内置柔性材料,两侧通过宽大的魔术扣粘接,魔术扣内置柔性材料;臂甲(2)通过扣带固定于胸甲(1)肩部,包括大臂保护构件、护肘及小臂保护构件,大臂保护构件上部为依据使用者肩膀形状制得弧形薄片I,弧形薄片I两侧分别设置粘扣或皮带,弧形薄片I下部外侧设置弧形薄片II,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首尾连接;护肘上部为依据使用者大臂形状制得的内保护片,内保护片外侧设置外沿向外突起的外保护片,弧形薄片II、内保护片上部以及外保护片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连接,护肘中部的肘部固定片依据使用者肩膀形状制得,内保护片下部与肘部固定片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连接,肘部固定片两侧设置粘扣或皮带;小臂保护构件采用依据使用者小臂形状制得弧形薄片III,肘部固定片下部与弧形薄片III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连接,弧形薄片III两侧粘扣或皮带;腹部位置设置腹甲(3),采用扣带悬挂于胸甲(1)肩部,腹甲(3)边缘采用柔性材料制得的薄片,中央采用刚性材料且向外凸起,腹甲(3)前方底部中央缝合庇裩;两片腰甲(4)设置于庇裩两侧,三片吊腿(5)分别设置于庇裩及腰甲(4)内侧下方,腰甲(4)及吊腿(5)均通过扣带固定于使用者腰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分体式竞技用甲胄,其特征在于该甲胄由胸甲(1)、臂甲(2)、腹甲(3)、腰甲(4)及吊腿(5)组成,其中:胸甲(1)采用由前片和后片组成贴合使用者的硬质背心,前片和后片肩部连接处内置柔性材料,两侧通过宽大的魔术扣粘接,魔术扣内置柔性材料;臂甲(2)通过扣带固定于胸甲(1)肩部,包括大臂保护构件、护肘及小臂保护构件,大臂保护构件上部为依据使用者肩膀形状制得弧形薄片I,弧形薄片I两侧分别设置粘扣或皮带,弧形薄片I下部外侧设置弧形薄片II,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首尾连接;护肘上部为依据使用者大臂形状制得的内保护片,内保护片外侧设置外沿向外突起的外保护片,弧形薄片II、内保护片上部以及外保护片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连接,护肘中部的肘部固定片依据使用者肩膀形状制得,内保护片下部与肘部固定片重合部位打孔后通过绳索连接,肘部固定片两侧设置粘扣或皮带;小臂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陈华邱林赵榆新罗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汉兴甲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