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5027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2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蚕室;S2,建多个蚕扁;S3,1龄蚕养殖:将蚕扁一一对应放置于搁置台,使排砂口与环状凸起相适配并周向密封套设固定,以使蚕扁与接砂槽连通,每个排砂管远离环状凸起的一端密封塞设有塞子,多个蚕扁置于蚕室搁置台上,调节室内温度为28℃,喂养至蚕体出现1眠特性,进行1眠除砂处理;S4,2龄蚕养殖,蚕体出现1眠眠起特性,调节室内温度为27℃,喂养至蚕体出现2眠特性,进行二眠除砂处理;S5,3龄蚕养殖;S6,4‑5龄蚕养殖。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合蚕体自身的生长规律,巧妙设置蚕扁和蚕室,达到快速除砂,且不影响蚕体的生长,省时省力的有益效果。

The method of breeding silkwor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ilkworm breeding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build S2, built a number of Chamsil; flat S3, 1 instar silkworm; silkworm breeding: Silkworm flat corresponding placed on the placing platform, the sand outlet and an annular bulge matched and circumferential sealing set, in order to make flat and connected silkworm sand tank, each row of sand pipe end away from the sealing plug is provided with an annular convex plug, a plurality of silkworm in use on flat Jamsil, adjust the indoor temperature of 28 degrees, up to 1 silkworm dormancy, dormancy 1 sand processing; S4, 2 instar larvae of silkworm breeding. There are 1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eus, adjust the indoor temperature of 27 degrees, up to 2 silkworm dormancy, dormancy two sand processing; S5, 3 S6, 4 instar silkworm breeding; 5 instar silkworm breed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combined with the growth regularity of silkworm body, flat and ingenious arrangement of silkworm Jamsil, quick sand,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growth of silkworm,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saving time and lab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桑蚕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桑蚕养殖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桑蚕,一种吐丝昆虫,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桑蚕属于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枯叶,榆树叶,蒲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原料。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蚕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着莫大的关系,其中,对于4眠5龄的桑蚕而言,每次眠前把控好时间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砂,避免蚕砂带来的环境污染而导致蚕生长发育不良而体弱多病甚至死亡,眠前除砂增大劳动力的同时,不能够有效的将蚕砂和桑蚕在喂养的期间进行分离,又由于桑蚕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其自身体积不断变化,如何结合蚕体自身的生长规律快速除砂的同时,不影响蚕体的生长,同时省时省力减少劳动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其能够结合蚕体自身的生长规律,巧妙设置蚕扁和蚕室,达到快速除砂,且不影响蚕体的生长,省时省力。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蚕室,蚕室为长方体形,沿所述蚕室长度方向相对两侧均上下间隔水平设置两个搁置台,所述搁置台沿其长度方向靠近蚕室中心的一侧倾斜设有接砂槽,所述搁置台顶面等间隔设置多个环状凸起,沿环状凸起底面倾斜贯穿所述搁置台设有排砂管,排砂管连通环状凸起和接砂槽,其中,所述蚕室沿长度方向靠近所述接砂槽低端的一侧设有门,位于门的两侧均上下间隔设置两个可开合的前窗,所述蚕室另一侧设有与四个前窗一一同轴设置的四个后窗;S2,建多个蚕扁,所述蚕扁包括顶面敞开设置的长方体形壳体,所述壳体底面倾斜向下缩合形成的排砂口,及所述壳体内位于排砂口上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的攀爬网、第一调孔组件、第二调孔组件,其中,所述攀爬网包括具有边长为22-25mm的矩形网格的网体、竖直向下设于网体节点处长度为30-40mm攀爬杆,所述第一调孔组件和所述第二调孔组件均包括周向抵接于所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框体、沿所述第一框体长度方向间隔铰接于第一框体顶面的多个条状顶网、及沿所述第一框体宽度方向间隔铰接于第一框体底面的多个条状底网,所述条状顶网和所述条状底网均包括第二框体、沿所述第二框体长度方向设于第二框体内的多条平行网线,多个条状顶网的第二框体顶面沿第一框体长度方向活动连接有顶抽拉杆,以拉动顶抽拉杆,带动多个条状顶网覆设于所述第二框体顶面,多个条状底网的第二框体顶面沿第一框体宽度方向活动连接有底抽拉杆,以拉动底抽拉杆,多个条状底网覆设于所述第二框体底面,所述壳体侧壁具有使所述底抽拉杆和所述顶抽拉杆水平穿过的条状孔,所述条状孔内周向覆设橡胶圈,以使所述底抽拉杆和所述顶抽拉杆密封穿过并固定;其中,所述第二调孔组件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不大于0.5mm,所述第一调孔组件条状顶网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10-12mm,所述第一调孔组件条状底网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5-6mm,所述第一调孔组件的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调控组件的第一框体间的距离为20-22mm,所述攀爬杆为弹性橡胶杆,所述攀爬杆底端距离所述第一调控组件的第一框体的距离为8-10mm。优选的是,所述的桑蚕养殖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3,1龄蚕养殖:将蚕扁一一对应放置于所述搁置台,使所述排砂口与所述环状凸起相适配并周向密封套设固定,以使蚕扁与所述接砂槽连通,每个排砂管远离所述环状凸起的一端密封塞设有塞子,多个蚕扁置于蚕室搁置台上,调节室内温度为28℃,抽拉第二调孔组件的顶抽拉杆和底抽拉杆,以使第二调孔组件的第二框体水平设置,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边长为8-9mm的小方块桑叶,小方块桑叶铺设于第二调孔组件上,放入待养殖蚕体,盖上塑料膜,喂养至蚕体出现1眠特性,进行1眠除砂处理;S4,2龄蚕养殖,当蚕体出现1眠眠起特性时,调节室内温度为27℃,选取自顶芽数下第四片桑叶切成小方块桑叶,喂养至蚕体出现2眠特性,进行二眠除砂处理;其中,1眠除砂处理和2眠除砂处理的具体步骤为:抽拉第一调孔组件的顶抽拉杆,以使第一调孔组件条状顶网的第二框体水平设置,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边长为18-20mm的中方块桑叶,铺设于第一调孔组件上,抽拉第一调孔组件的底抽拉杆,以使第一调孔组件条状底网的第二框体倾斜设置,待存活蚕体完全攀爬至第一调控组件上,抽拉第一调孔组件的底抽拉杆,以使第一调孔组件条状底网的第二框体水平设置,而后抽拉第二调孔组件的顶抽拉杆和底抽拉杆,排除第二调孔组件上的蚕砂,抽拉第一调孔组件的顶抽拉杆和底抽拉杆,以使第二调孔组件的第二框体水平设置。优选的是,所述的桑蚕养殖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5,3龄蚕养殖,2眠除砂处理后,打开塞子,排除蚕扁内蚕砂,当蚕体出现2眠眠起特性时,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五片桑叶切成大于25mm的大方块桑叶,盖上塑料膜,喂养至蚕体出现3眠特性;S6,4-5龄蚕养殖,当蚕体出现3眠眠起特性时,除去盖设的塑料膜,打开门和、前窗及后窗,桑叶喂养至蚕体成熟。优选的是,所述的桑蚕养殖方法,其中,整个喂养过程中每天喂养4次,给食时间分别为上午7:00-7:30、中午11:00-11:30、下午16:00-16:30、晚上22:00-22:30,眠中不进行喂养。优选的是,所述蚕室高度为1.9-2.0m,位于下方的搁置台的底面距离蚕室底面的高度为0.4-0.5m,位于上方的搁置台至所述蚕室顶面的距离与同一侧位于下方的搁置台至所述蚕室顶面的距离比为1:2,相对设置的两个搁置台间的距离为0.4-0.5m。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由透明材质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蚕室的搭建通过高度和搁置台的设置,合理利用空间,且方便操作员操作,蚕扁排砂口、蚕室内接砂槽和排砂管的设置,能够有效并快速的将蚕扁内的蚕砂聚集排出,其中,接砂槽倾斜设置,其较低断可设置用于接蚕砂的框,也可以选择设置可开合密封的板体,每隔一段时间按需进行蚕砂的清理,方便快捷;第二、蚕扁壳体内内攀爬网、第一调孔组件、第二调孔组件,的设置结合了蚕体自身的生长规律,不影响蚕体的生长的同时,快速除砂省时省力,且攀爬网、第一调孔组件、第二调孔组件的设置为蚕桑的养殖提供一个自然选择病弱蚕体淘汰的机会,减少人工淘汰病弱蚕体的工作量。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蚕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蚕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蚕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调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1>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桑蚕养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蚕室,蚕室为长方体形,沿所述蚕室长度方向相对两侧均上下间隔水平设置两个搁置台,所述搁置台沿其长度方向靠近蚕室中心的一侧倾斜设有接砂槽,所述搁置台顶面等间隔设置多个环状凸起,沿环状凸起底面倾斜贯穿所述搁置台设有排砂管,排砂管连通环状凸起和接砂槽,其中,所述蚕室沿长度方向靠近所述接砂槽低端的一侧设有门,位于门的两侧均上下间隔设置两个可开合的前窗,所述蚕室另一侧设有与四个前窗一一同轴设置的四个后窗;S2,建多个蚕扁,所述蚕扁包括顶面敞开设置的长方体形壳体,所述壳体底面倾斜向下缩合形成的排砂口,及所述壳体内位于排砂口上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的攀爬网、第一调孔组件、第二调孔组件,其中,所述攀爬网包括具有边长为22‑25mm的矩形网格的网体、竖直向下设于网体节点处长度为30‑40mm攀爬杆,所述第一调孔组件和所述第二调孔组件均包括周向抵接于所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框体、沿所述第一框体长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顶面的多个条状顶网、及沿所述第一框体宽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底面的多个条状底网,所述条状顶网和所述条状底网均包括第二框体、沿所述第二框体长度方向设于第二框体内的多条平行网线,多个条状顶网的第二框体顶面沿第一框体长度方向活动连接有顶抽拉杆,以拉动顶抽拉杆,带动多个条状顶网覆设于所述第二框体顶面,多个条状底网的第二框体顶面沿第一框体宽度方向活动连接有底抽拉杆,以拉动底抽拉杆,多个条状底网覆设于所述第二框体底面,所述壳体侧壁具有使所述底抽拉杆和所述顶抽拉杆水平穿过的条状孔,所述条状孔内周向覆设橡胶圈,以使所述底抽拉杆和所述顶抽拉杆密封穿过并固定;其中,所述第二调孔组件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不大于0.5mm,所述第一调孔组件条状顶网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10‑12mm,所述第一调孔组件条状底网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5‑6mm,所述第一调孔组件的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调控组件的第一框体间的距离为20‑22mm,所述攀爬杆为弹性橡胶杆,所述攀爬杆底端距离所述第一调控组件的第一框体的距离为8‑1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蚕室,蚕室为长方体形,沿所述蚕室长度方向相对两侧均上下间隔水平设置两个搁置台,所述搁置台沿其长度方向靠近蚕室中心的一侧倾斜设有接砂槽,所述搁置台顶面等间隔设置多个环状凸起,沿环状凸起底面倾斜贯穿所述搁置台设有排砂管,排砂管连通环状凸起和接砂槽,其中,所述蚕室沿长度方向靠近所述接砂槽低端的一侧设有门,位于门的两侧均上下间隔设置两个可开合的前窗,所述蚕室另一侧设有与四个前窗一一同轴设置的四个后窗;S2,建多个蚕扁,所述蚕扁包括顶面敞开设置的长方体形壳体,所述壳体底面倾斜向下缩合形成的排砂口,及所述壳体内位于排砂口上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的攀爬网、第一调孔组件、第二调孔组件,其中,所述攀爬网包括具有边长为22-25mm的矩形网格的网体、竖直向下设于网体节点处长度为30-40mm攀爬杆,所述第一调孔组件和所述第二调孔组件均包括周向抵接于所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框体、沿所述第一框体长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顶面的多个条状顶网、及沿所述第一框体宽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底面的多个条状底网,所述条状顶网和所述条状底网均包括第二框体、沿所述第二框体长度方向设于第二框体内的多条平行网线,多个条状顶网的第二框体顶面沿第一框体长度方向活动连接有顶抽拉杆,以拉动顶抽拉杆,带动多个条状顶网覆设于所述第二框体顶面,多个条状底网的第二框体顶面沿第一框体宽度方向活动连接有底抽拉杆,以拉动底抽拉杆,多个条状底网覆设于所述第二框体底面,所述壳体侧壁具有使所述底抽拉杆和所述顶抽拉杆水平穿过的条状孔,所述条状孔内周向覆设橡胶圈,以使所述底抽拉杆和所述顶抽拉杆密封穿过并固定;其中,所述第二调孔组件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不大于0.5mm,所述第一调孔组件条状顶网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10-12mm,所述第一调孔组件条状底网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5-6mm,所述第一调孔组件的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调控组件的第一框体间的距离为20-22mm,所述攀爬杆为弹性橡胶杆,所述攀爬杆底端距离所述第一调控组件的第一框体的距离为8-1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蚕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S3,1龄蚕养殖:将蚕扁一一对应放置于所述搁置台,使所述排砂口与所述环状凸起相适配并周向密封套设固定,以使蚕扁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凤花莫文油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致侨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