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42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0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支架,包括底盘、以及分设于所述底盘左右两端的侧固定部,两所述侧固定部相向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滑槽结构;换热器;蜗壳;所述蜗壳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滑槽结构可滑动配合的滑凸结构;以及面框,连接于所述底盘;所述面框具有一朝前下侧设置、供所述蜗壳滑动进出所述空调室内机内腔的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的前边缘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前侧,以在背离所述底盘的方向上限位所述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换热器的前侧引入面框,从而增强对换热器的保护,提高了空调室内机使用的可靠性。

Air conditioners and air conditioner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do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wherein, the indoor unit of the air conditioner comprises a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chassis, and the chassi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side of the fixed part, two sides of the side opposite the fixed par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structure; heat exchanger; volute shell;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the volute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lide groove structure can slide convex structure sliding fit; and the surface frame connected to the chassis; the surfac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re arranged, for the volute sliding into and out of the cavity of indoor air conditioner installation openings; before the edge of the mounting opening in the the front side of the heat exchanger, to limit the devia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hassis of a heat exchanger.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utility model introduces the surface frame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heat exchanger, thereby enhanc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indoor unit of the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部分空调室内机为了方便蜗壳的清洗和维修,于蜗壳和空调室内机的支架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滑动结构,以使蜗壳可滑动进出空调室内机的内腔;然而,在蜗壳滑动进出的过程中,可能引起换热器的连接松动,由于换热器与面板之间的间隙较大,则换热器松动后,容易造成换热器朝前下侧跌落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蜗壳滑动进出引起换热器连接松动后,换热器与面板间隙大,容易造成换热器朝前下侧跌落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支架,包括底盘、以及分设于所述底盘左右两端的侧固定部,两所述侧固定部相向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滑槽结构;换热器,包括前排换热部及与所述前排换热部配合而围合形成朝下扩口的后排换热部,所述后排换热部邻近所述底盘;蜗壳,上部形成与所述扩口相接的进风口,下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蜗壳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滑槽结构可滑动配合的滑凸结构;以及面框,连接于所述底盘;所述面框具有一朝前下侧设置、供所述蜗壳滑动进出所述空调室内机内腔的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的前边缘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前侧,以在背离所述底盘的方向上限位所述换热器。优选地,所述面框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前侧的保护板、分设于所述保护板左右两端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连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底端的水平板;所述保护板的前边缘、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边缘以及所述水平板的前边缘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开口。优选地,优选地,所述保护板包括保护板本体和限位板,所述保护板本体沿上下向延伸,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保护板本体内侧,且一端连接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底部、另一端朝向所述换热器倾斜向下延伸。优选地,所述限位板的倾斜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优选地,所述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固定板以及下挡板,所述底盘本体朝前下侧延伸,所述固定板沿上下向延伸,且上端连接于所述底盘本体的底端、下端朝后水平延伸形成所述下挡板;所述水平板的前端设有朝上延伸的折边板,所述水平板抵接所述下挡板,且所述折边板的后表面贴合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前表面。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折边板上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优选地,所述面框还包括设于所述右侧板右侧的外侧板,所述外侧板和右侧板之间形成安装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电控盒的安装腔。优选地,所述面框由ABS塑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滑槽结构包括由上往前下侧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凸结构包括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轴。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支架,包括底盘、以及分设于所述底盘左右两端的侧固定部,两所述侧固定部相向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滑槽结构;换热器,包括前排换热部及与所述前排换热部配合而围合形成朝下扩口的后排换热部,所述后排换热部邻近所述底盘;蜗壳,上部形成与所述扩口相接的进风口,下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蜗壳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滑槽结构可滑动配合的滑凸结构;以及面框,连接于所述底盘;所述面框具有一朝前下侧设置、供所述蜗壳滑动进出所述空调室内机内腔的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的前边缘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前侧,以在背离所述底盘的方向上限位所述换热器。本技术技术方案基于蜗壳可从空调室内机的内腔滑动进出的技术方案,引入一连接于底盘的面框,该面框具有一朝前下侧设置的安装开口(供蜗壳滑动进出),安装开口的前边缘位于换热器前侧;如此,用户多次拉出或推入蜗壳以致换热器的连接松动后,安装开口的前边缘能有效限位换热器朝前侧倾倒,避免换热器朝前跌落,从而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使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2中面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除去蜗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沿V-V线的剖切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支架,包括底盘1、以及分设于底盘1左右两端的侧固定部2,两侧固定部2相向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滑槽21结构;换热器3,包括前排换热部及与前排换热部配合而围合形成朝下扩口的后排换热部,后排换热部邻近底盘1;蜗壳4,上部形成与扩口相接的进风口,下部形成有出风口;蜗壳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与滑槽21结构可滑动配合的滑凸结构;以及面框5,连接于底盘1;面框5具有一朝前下侧设置、供蜗壳4滑动进出空调室内机内腔的安装开口51;安装开口51的前边缘位于换热器3的前侧,以在背离底盘1的方向上限位换热器3。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面板组件,面板组件包括上面板7和下面板8,上面板7位于面框5的前侧,下面板8呈弧形、盖合安装开口51设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面板组件也可为盖合空调室内机的内腔前侧的一块整板,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技术技术方案基于蜗壳4可从空调室内机的内腔滑动进出的技术方案,引入一连接于底盘1的面框5,该面框5具有一朝前下侧设置的安装开口51(供蜗壳4滑动进出),安装开口51的前边缘位于换热器3前侧;如此,用户多次拉出或推入蜗壳4以致换热器3的连接松动后,安装开口51的前边缘能有效限位换热器3朝前侧倾倒,避免换热器3朝前跌落,从而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使用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参照图3,面框5包括设于换热器3前侧的前侧板56、分设于前侧板56左右两端的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以及连接左侧板53、右侧板54底端的水平板55;保护板52设于前侧板56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包括底盘、以及分设于所述底盘左右两端的侧固定部,两所述侧固定部相向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滑槽结构;换热器,包括前排换热部及与所述前排换热部配合而围合形成朝下扩口的后排换热部,所述后排换热部邻近所述底盘;蜗壳,上部形成与所述扩口相接的进风口,下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蜗壳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滑槽结构可滑动配合的滑凸结构;以及面框,连接于所述底盘;所述面框具有一朝前下侧设置、供所述蜗壳滑动进出所述空调室内机内腔的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的前边缘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前侧,以在背离所述底盘的方向上限位所述换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包括底盘、以及分设于所述底盘左右两端的侧固定部,两所述侧固定部相向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滑槽结构;换热器,包括前排换热部及与所述前排换热部配合而围合形成朝下扩口的后排换热部,所述后排换热部邻近所述底盘;蜗壳,上部形成与所述扩口相接的进风口,下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蜗壳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滑槽结构可滑动配合的滑凸结构;以及面框,连接于所述底盘;所述面框具有一朝前下侧设置、供所述蜗壳滑动进出所述空调室内机内腔的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的前边缘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前侧,以在背离所述底盘的方向上限位所述换热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前侧的保护板、分设于所述保护板左右两端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连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底端的水平板;所述保护板的前边缘、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边缘以及所述水平板的前边缘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开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包括保护板本体和限位板,所述保护板本体沿上下向延伸,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保护板本体内侧,且一端连接于所述保护板本体的底部、另一端朝向所述换热器倾斜向下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强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