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泽宇专利>正文

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2773 阅读:4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及其生产工艺。所述再生煤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由含油污泥10%~30%、煤60%~80%、固硫物3%~6%、防腐剂1%~5%组分组成。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污泥浓缩→絮凝反应→污泥脱水→搅拌混合→挤压成型→隧道窑烘干。所述生产工艺还进一步包括对含油污泥废水的处理工艺:废水→隔油池→气浮池→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过渡池→电费通→混凝气浮池→清水池。经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出水回用于绿化灌溉或回用于洗车、冲厕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含油污泥再生煤具有热值高、燃点低及生产成本低的优势,真正实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对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处理的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含油污泥是采油场和炼油厂开发及储运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也是影响采油场和炼油厂及周边环境质量的一大难题。含油污泥主要分为三类:原油开采产生的含油污泥、油田集输过程生产的含油污泥、炼油厂污水处理场产生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中,平均每年产生80万吨罐底泥、池底泥,胜利油田每年产生含油污泥在10万吨以上,大港油田每年产生含油污泥约15万吨,河南油田每年产生5×104m3含油污泥。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的组成成份极其复杂,一般由水包油、油包水以及悬浮固体杂质组成,是一种极其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含有大量老化原油、胶体、沥青质、蜡质、固体悬浮物、细菌、盐类、酸性气体、腐蚀产物等,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投加的大量凝聚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水处理剂。因此,在不同的水质、处理工艺和药剂类型与加药量的条件下,含油污泥的成分和排出量差别很大。其中含有大量苯系物、芘、蒽、酚类物质,并且恶臭和有毒,不加以处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含油污泥的处理最终的目的是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目前,含油污泥常用的处理方法:溶剂萃取法、焚烧法、生物法、焦化法、含油污泥调剖、含油污泥综合利用等。诸多方法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运行费用高,设施投资大,普遍的没有将资源利用起来。如国内常用的焚烧法耗能大、易产生二次污染,油资源也没得到回收利用;生物处理法需历时41天才能将97%的石油烃生物降解,同样油资源也没有得到回收利用;-->溶剂萃取法存在的问题是流程长,工艺复杂,处理费用高,只对含大量难降解有机物的含油污泥适用;化学破乳法对乳化严重的含油污泥需另加破乳剂和加热;固液分离法对于含油高、污染严重的含油污泥的油回收率低。所以这些方法未能在国内有效地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含油污泥转化为再生煤,通过添加剂解决再生煤的燃烧中的脱硫问题,并且对制备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回用到绿化灌溉或回用于洗车、冲厕所等,真正实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含油污泥再生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的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这种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其特殊之处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该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含油污泥 10%~30%       煤 60%~80%固硫物 3%~6%           防腐剂 1%~5%。所述煤破碎3mm以下,选用燃烧热值为3000Kcal/Kg~4000Kcal/Kg的普通煤,优先3500Kcal/Kg。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制备上述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的生产工艺,其特殊之处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污泥浓缩;(2)絮凝反应;(3)污泥脱水;(4)搅拌混合;(5)挤压成型;-->(6)隧道窑烘干。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将汇集或收集到污泥池中的含油污泥经污泥提升泵提升至污泥浓缩池,在浓缩池中污泥通过重力沉降2~5小时,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为90%~95%,上层废水排入污水站处理。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经过浓缩处理之后的污泥被输送至管道混合器,同时从溶药罐向管道混合器中加入絮凝剂,使絮凝剂和浓缩污泥混合反应。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经絮凝之后的污泥被输送到脱水设备中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为70%~80%,产生的废水排入污水站处理。所述步骤(4)进一步包括:经脱水处理后的污泥与经过破碎后的煤按1:3~1:4的比例输送到搅拌机,同时向其中加入少量添加剂一并混合均匀。所述步骤(5)进一步包括:将混合均匀的产品通过挤压成型机,根据需要生产出不同形状含油污泥再生煤,所需的形状可由挤出的模板孔型设计达到,此时再生煤的含水率为20%~30%。所述步骤(6)进一步包括:挤压成型后的产品采用隧道窑式蒸汽加热烘干,饱和蒸汽温度160℃,供温锅炉用煤采用本产品;烘干后产品含水率控制在15%以内,入库贮存。所述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的生产工艺,还进一步包括对含油污泥废水的处理工艺:(1)废水经过隔油池将收集到的污油排入污油罐;(2)隔油池出水用泵提升入气浮池进行气浮去除悬浮的胶体、颗粒物质、屑沫以及油脂类物质,产生的浮渣排入污泥浓缩池;(3)混凝气浮池出水依次自流入厌氧池、好氧池生化处理后,排入二沉池,经二沉池沉淀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厌氧池,另一部分与混凝气浮池产生的泥渣一起排入污泥浓缩池;(4)二沉池出水经过渡池排入电费通池进行处理后,泵入到最后一级混-->凝气浮池,气浮出水流入清水池;(5)废水经过本工艺处理后,其洁净出水回用于绿化灌溉或回用于洗车、冲厕所。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含油污泥再生煤具有热值高、燃点低及生产成本低的优势,真正实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2)由于含油污泥含有酸性气体、腐蚀产物等,在添加剂中加入了碱性物质,在煤燃烧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中和,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含油污泥再生煤适用于工业锅炉和取暖锅炉,更适合于民用蜂窝煤。(3)废水经过本工艺处理后,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石化工业类的一级标准,其中:CODCr≤60mg/L、悬浮物≤70mg/L、石油类≤5mg/L。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含油污泥再生煤生产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过程中所产生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千克):含油污泥、煤45%、固硫物5%、粘合剂和防腐剂5%。含油污泥 20%       煤 70%固硫物 5%          防腐剂 5%。所述煤破碎至3mm以下,选用燃烧热值为3000Kcal/Kg~4000Kcal/Kg的普通煤,优先3500Kcal/Kg。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含油污泥再生煤生产工艺如下:1)将各类含油污泥进行收集至污泥收集池;-->2)将污泥收集池中的含油污泥经污泥提升泵提升至污泥浓缩池,在浓缩池中污泥通过重力沉降2小时,上层废水排入污水站处理;3)将过浓缩处理之后的污泥输送至管道混合器,同时从溶药罐向管道混合器中加入PAM,使PAM和浓缩污泥混合反应;4)将絮凝之后的污泥输送到真空带式脱水机中进行脱水,产生的废水排入污水站处理;5)将脱水处理后的污泥与经过破碎后的煤按1:3比例输送到搅拌机,同时向其中加入少量其他添加剂一并混合均匀。6)将上述混合均匀的产品通过挤压成型机,根据需要生产出不同形状含油污泥再生煤,所需的形状可由挤出的模板孔型设计达到。7)最后,将挤压成型后的产品采用隧道窑式蒸汽加热烘干,饱和蒸汽温度160℃,供温锅炉用煤可采用本产品,烘干后产品含水率控制在12%以内,入库贮存。烘干的过程也是杀菌的过程。请参阅图2所示,本生产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对含油污泥废水的处理工艺:(1)废水经过隔油池将收集到的污油排入污油罐;(2)隔油池出水用泵提升入气浮池进行气浮去除悬浮的胶体、颗粒物质、屑沫以及油脂类物质,产生的浮渣排入污泥浓缩池;(3)混凝气浮池出水依次自流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该再生煤由以下组分组成: 含油污泥10%~30% 煤60%~80% 固硫物3%~6% 防腐剂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该再生煤由以下组分组成:含油污泥10%~30%           煤60%~80%固硫物3%~6%               防腐剂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破碎至3mm以下,选用燃烧热值为3000Kcal/Kg~4000Kcal/Kg的普通煤,优先3500Kcal/Kg。3.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污泥浓缩;(2)絮凝反应;(3)污泥脱水;(4)搅拌混合;(5)挤压成型;(6)隧道窑烘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将汇集或收集到污泥池中的含油污泥经污泥提升泵提升至污泥浓缩池,在浓缩池中污泥通过重力沉降2~5小时,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为90%~95%,上层废水排入污水站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经过浓缩处理之后的污泥被输送至管道混合器,同时从溶药罐向管道混合器中加入絮凝剂,使絮凝剂和浓缩污泥混合反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采油场和炼油厂含油污泥再生煤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经絮凝之后的污泥被输送到脱水设备中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为70%~80%,产生的废水排入污水站处理。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泽宇林铭聪许东阳林进源刘书敏周巍
申请(专利权)人:周泽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