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2476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该装置包括管体、气囊、加药管、流速调节器、单向阀及负压引流瓶。所述管体的头部插肛门,所述气囊设于靠近所述管体头部,所述气囊前后设有侧孔,加药管一部分埋设于所述管体的管壁内并延伸至所述管体头部,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管体外并设有开关阀,所述加药管设于所述管体头部内的一端设有加药管气囊,所述管体上设有所述加药管及所述流速调节阀,所述管体的末端与所述负压引流瓶连接并设有单向阀。该装置具有排气排便功能并能够添加药物。

A new type of anal tube exhaust and defec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new anal exhaust and defec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pipe body, an air bag, a dosing tube, a flow regulator, a one-way valve and a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bottle. The tube head inserted the anus, the airbag arranged close to the head of the tube, and the air bag is provided with a side hole, a dosing pipe buried in the tube wall of the pipe body and extends into the head of the tube, the other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tube body and provided with a switch valve, the the dosing pipe end of the body in the head is arranged in th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dosing tube airbag, the tub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tube and the flow rate regulating valve at the end of the tube body and the drainage bottle is connected and provided with a one-way valve. The device has the function of exhaust and defec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add dru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是一种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上,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腹部手术及炎症等引起的肠蠕动减弱,导致肠积气、积便而引起腹胀现象,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肛管排气操作繁琐,效果欠佳。目前使用胶布固定肛管,不仅不牢固而且因病人肛周有阴毛,当操作者撕开胶布时引起病人疼痛,而且目前的肛管不能够同时排气排便,并且插入肛门时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常常需要使用到灌肠疗法,现有的肛管操作时无法有效定位,肛管还会随着腹内压增高而脱落,灌肠液从肛门反流、渗漏,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其能够固定在患者的肛门内并在插入肛门时减少患者的痛楚,同时能够使患者排气排便。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包括管体(1)、气囊(2)及负压引流瓶(6),所述管体(1)设有管体头部(11)和管体尾部(12),所述管体头部(11)插入肛门,所述管体尾部(12)与所述负压引流瓶(6)连接,所述气囊(2)设于靠近所述管体头部(11);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还包括充气管(23)、第一气囊进气管(231)、第二气囊进气管(232)、指示球囊(233)、三通(26)、加药管(3)及单向阀(5),所述加药管(3)一部分埋设于所述管体(1)的管壁内并延伸至所述管体头部(11),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管体(1)外并设有开关阀(31),所述加药管(3)设于所述管体头部(11)内的一端设有加药管气囊(32);所述充气管(23)的一端通过三通(26)与所述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及第二气囊进气管(2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另一端通过所述指示球囊(233)与所述气囊(2)连接,所述第二气囊进气管(231)另一端加药管气囊(32)连接;所述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及第二气囊进气管(232)上均设有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及第二气囊进气管(232)是否通气;所述充气管(23)上设有与调气阀(21)及单向气孔(25);所述单向阀(5)设于所述管体尾部(12)与所述负压引流瓶(6)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调气阀(21)包括通气道(211)及调气旋钮(213),所述通气道(211)内设有气口(212),调气旋钮(213)能够通过转动将所述气口(212)封闭或打开。进一步的,所述开关阀(31)包括壳体(311)及旋转件(312),所述旋转件(312)设于所述壳体(311)内,所述旋转件(312)设有两个相通的缺口,转动旋转件(312)可使所述开关阀(31)打开或关闭。进一步的,所述壳体(311)设有开关示意标志,所述旋转件(312)设有开关示意箭头。进一步的,所述加药管(3)设于管体(1)外的一端可与注射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头部(11)还设有若干侧孔(111)。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5)包括挡板(51)、连接轴(52)及扭簧(53),所述挡板(51)通过所述连接轴(52)与所述单向阀(5)内腔连接,所述扭簧(53)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轴(52)及所述挡板(51)抵接,在自由状态下,所述扭簧(53)使所述单向阀(5)入口端被所述挡板(51)合上,所述流速调节器(4)设于所述管体尾部(12)。进一步的,所述加药管气囊(32)环设于加药管(3)上,加药管(3)为软管,在加药管气囊(32)充气膨胀时挤压加药管(3)的端部使加药管(3)闭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管体上的侧孔能够让患者排气,管体的气囊在插入患者肛门时能够充气,使管体固定在患者肛门内,该装置还能通过单向阀使负压引流瓶内的物体不会倒流。还设有加药管可以方便灌肠疗法将药物注射进患者体内,加药管设有加药管气囊可防止排泄物进入加药管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肛管排气排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肛管排气排便装置的管体头部加药管气囊充气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肛管排气排便装置的管体头部加药管气囊未充气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肛管排气排便装置的调气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肛管排气排便装置的开关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肛管排气排便装置的单向阀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11-管体头部,111-侧孔,112-气槽,12-管体尾部,2-气囊,21-调气阀,,23-气管,231-第一气囊进气管,232-第二气囊进气管,233-指示球囊,25-单向气孔,26-三通,3-加药管,31-开关阀,311-壳体,312-旋转件,32-加药管气囊,4-流速调节器,5-单向阀,51-挡板、52-连接轴,53-扭簧,6-负压引流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6,一种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包括管体1、气囊2、负压引流瓶6、调气阀(21)、加药管(3)及单向阀(5)。管体1设有管体头部11和管体尾部12,管体头部11插入肛门,管体尾部12与负压引流瓶6连接,负压引流瓶6与负压装置连接提供以保持负压引流瓶6处于负压状态,气囊2设于靠近所述管体头部11。气囊2前后设有若干侧孔111,使腹部内的气体从侧孔111进入管体1,从管体1排到负压引流瓶6。肛管排气排便装置还包括充气管23、第一气囊进气管231、第二气囊进气管232、指示球囊233、三通26、加药管3及单向阀5,加药管3一部分埋设于管体1的管壁内并延伸至管体头部11,另一部分设于管体1外并设有开关阀31。充气管23的一端通过三通26与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及第二气囊进气管232的一端连接,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另一端通过指示球囊233与气囊2连接;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及第二气囊进气管232上均设有开关用于控制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及第二气囊进气管232是否通气;充气管23上设有与调气阀21及单向气孔25。调气阀21包括通气道211、气口212及调气旋钮213,通气道211内设有气口212,调气旋钮213能够通过转动将气口212封闭或打开。在本实施例中,在单向气孔25及单向吸气阀241的作用下,气压只能从单向气孔25进入气囊2,而不能排出,旋转调气阀21中的调气旋钮2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包括管体(1)、气囊(2)及负压引流瓶(6),所述管体(1)设有管体头部(11)和管体尾部(12),所述管体头部(11)插入肛门,所述管体尾部(12)与所述负压引流瓶(6)连接,所述气囊(2)设于靠近所述管体头部(11);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还包括充气管(23)、第一气囊进气管(231)、第二气囊进气管(232)、指示球囊(233)、三通(26)、加药管(3)及单向阀(5),所述加药管(3)一部分埋设于所述管体(1)的管壁内并延伸至所述管体头部(11),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管体(1)外并设有开关阀(31),所述加药管(3)设于所述管体头部(11)内的一端设有加药管气囊(32);所述充气管(23)的一端通过三通(26)与所述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及第二气囊进气管(2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另一端通过所述指示球囊(233)与所述气囊(2)连接,所述第二气囊进气管(231)另一端加药管气囊(32)连接;所述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及第二气囊进气管(232)上均设有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及第二气囊进气管(232)是否通气;所述充气管(23)上设有与调气阀(21)及单向气孔(25);所述单向阀(5)设于所述管体尾部(12)与所述负压引流瓶(6)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包括管体(1)、气囊(2)及负压引流瓶(6),所述管体(1)设有管体头部(11)和管体尾部(12),所述管体头部(11)插入肛门,所述管体尾部(12)与所述负压引流瓶(6)连接,所述气囊(2)设于靠近所述管体头部(11);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还包括充气管(23)、第一气囊进气管(231)、第二气囊进气管(232)、指示球囊(233)、三通(26)、加药管(3)及单向阀(5),所述加药管(3)一部分埋设于所述管体(1)的管壁内并延伸至所述管体头部(11),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管体(1)外并设有开关阀(31),所述加药管(3)设于所述管体头部(11)内的一端设有加药管气囊(32);所述充气管(23)的一端通过三通(26)与所述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及第二气囊进气管(2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另一端通过所述指示球囊(233)与所述气囊(2)连接,所述第二气囊进气管(231)另一端加药管气囊(32)连接;所述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及第二气囊进气管(232)上均设有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囊进气管(231)及第二气囊进气管(232)是否通气;所述充气管(23)上设有与调气阀(21)及单向气孔(25);所述单向阀(5)设于所述管体尾部(12)与所述负压引流瓶(6)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肛管排气排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气阀(21)包括通气道(211)及调气旋钮(213),所述通气道(2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彩妹陆柳雪唐运宽陆艳芳李军白玉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