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共生养殖方法以及用于这种养殖系统中的饲料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2358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稻虾共生养殖方法以及用于这种养殖系统中的细聊:养殖池包括一号池和二号池,二号池围设在一号池周边,且二号池较深,夏季暴雨季时,一号池中水向外漫流至二号池中时,小龙虾留存在二号池中,减少小龙虾的离失率;小龙虾在喂养过程中,饲料中囊括当归、干制黄连磨粉、干制黄芪磨粉等,这些重要成分的加入可减小小龙虾的患病率并增强其免疫能力,且可减少肉质腥臭的小龙虾占比。

A rice and shrimp farming methods as well as for the symbiotic system in aquaculture fee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breeding rice shrimp symbiosis and the breeding system of fine breeding pool includes a chat: No. No. two pool and pool, pond two, round set one pool surrounding, and No. two deep pool, heavy rain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 a pool of water flowing outwards to No. two in the pool when the crayfish retained No. two in the pool, reducing the loss rate from crayfish crayfish; in the process of feeding and feed include angelica, dried, dried powder of Astragalus powder of Rhizoma Coptidis, these important components added can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crayfish and enhance the immune ability, and can reduce the meat fishy for crayfish th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虾共生养殖方法以及用于这种养殖系统中的饲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稻虾共生养殖方法以及用于这种养殖系统中的饲料。
技术介绍
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于20世纪30年代经日本传入中国,在南京周边地区逐渐繁衍开来(如盱眙境内的陡湖、洪泽湖等),自后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小龙虾自1930年代引进之后,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小龙虾一直被用作宠物饵料来放养,直至2003年小龙虾年产量约5万吨,从2003年至今,小龙虾属于快速发展阶段,至2016年小龙虾产量约89.91万吨,其中养殖产量达85.23万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在中国餐饮市场上,小龙虾的来源主要分为人工养殖、野外放养和进口,其中99%以上的小龙虾来自中国本体(其中约95%为养殖虾),截至2016年,进口虾的占比仅为0.41%,本土小龙虾消耗87.57万吨,占比99.59%。2000年,湖北潜江农民刘主权首创“虾稻连坐模式”,这种养殖方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2006年湖北省政府把“虾稻连坐模式”写进了省政府一号文件,在全省推广。在虾稻共同养殖的生态体系中,为了增大水稻的种植面积,通常在种植池中设置十字或井字形的水稻种植墙,导致小龙虾在捕捞过程中无法大面积撒网,只能倚靠地笼渔网进行小面积打捞或采用人工手捞网式捕捞,这种捕捞过程中由于小龙虾在池中的密度较小,所以每网捕捞到小龙虾的几率较小,需要多次捕捞,所以造成小龙虾捕捞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虾共生养殖方法,稻谷和龙虾互利共生,高效、生态安全,且通过一号池和二号池的共同的作用使小龙虾捕捞更加方便,夏季利用一号池养殖,冬季通过二号池养殖,减少小龙虾养殖中因季节性过强而造成的成本损失。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稻虾共生养殖方法:S1:池塘挖掘: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壤质土田块,挖掘一号池并在一号池外部挖掘二号池,一号池的壁高低于二号池的壁高,一号池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一号池中横向、纵向垒设有矮泥墙,将一号池分成多个小格,矮泥墙的高度低于一号池的壁厚;并挖掘与一号池底部连通的进水管,与二号池连通的排水管;S2:池塘预处理:一号池和二号池曝晒5-15天,并在投放前10-15天内,向池内投入生石灰消毒杀菌;S3:水稻种植:将杂交水稻进行插秧种植;S4:投入虾苗:将精选得到的虾种以10-13公斤/亩的密度进行投放,公母比例在1:1.5至1:2.5之间;S5:龙虾喂养:根据季节投放饲料投入至一号池中;S6:龙虾捕捞:利用进水管向一号池中大量放水,一号池中的水满溢,在凹槽处形成急流,一号池中的小龙虾随流进入至二号池中,二号池中的水从排水管排走,对留在二号池中的小龙虾进行捕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光源充足土壤优良的地方先挖一号池,并在一号池的四周挖二号池,一号池的壁高低于二号池的壁高,并在一号池的侧壁上挖设多个凹槽,并在一号池中垒设矮泥墙,矮泥墙可垒设成十字形或井字形;将挖掘好的池塘在阳光下曝晒5-15天,将池塘中的土壤晒透增加土壤中含氧量;之后利用进水管向池塘中进水,向池塘中撒入生石灰在起到对池塘中水分消毒的作用的同时,生石灰与池塘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的钙以钙离子的形式游离在池塘中,方便对养殖在池中的小龙虾进行钙质补充;之后待合适时机在矮泥墙上进行插秧,采用优质杂交水稻秧;之后再将小龙虾苗投入至池塘中养殖,若投入至池塘中的公母比例过低,则其中的母龙虾无法受精繁殖,降低小龙虾的产量,且公龙虾容易死亡,若投入至池塘中的公母比例过高,即母性小龙虾过少,同样会减少小龙虾产量,且当小龙虾密度过高时,可能会因为小龙虾排泄过多导致水质浑浊,水中缺氧而导致小龙虾成批死亡;在养殖过程中,小龙虾的排泄物对水稻起到增肥的作用,稻谷吸收小龙虾的排泄物作为养料可避免水质浑浊,且因小龙虾生性爱打洞,所以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起到松土的有益效果,稻谷在生长过程中的产生的杂草、虫类等能为小龙虾提供养分,两者互利共生,待养殖结束后,利用进水管向一号池中继续打水,直至一号池中的水从凹槽处向外漫出,由于进水管是与一号池的底部连通的,所以在打水过程中,一号池中的水从向上泛形成水流,并向凹槽处流出,池塘中的小龙虾顺流进入至二号池中,流入进二号池的中顺排水管流走,将小龙虾留在二号池中,完成捕捞;由于小龙虾无法长期待在水中,需要游动至水面上呼吸氧气,又因为进水管设置在底部,产生由一号池底向上涌动的水流,将小龙虾从池底向上方推动,小龙虾顺势浮动值池塘表面进行呼吸换气,再在水流的涌动下推送至二号池中。作为优选,所述S5和S6中增加S5’:再次消毒;S5’:再次消毒:每隔5-10天,向一号池中投入生石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龙虾养殖周期较长,每养殖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向池塘中投入生石灰,对池塘进行再次消毒。作为优选,所述一号池深0.3-0.6m,所述二号池深1.2-1.5m,所述凹槽深约0.1-0.2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号池可用于小龙虾的夏季养殖,二号池较深,可用于小龙虾的冬季养殖,由于小龙虾的适宜生存温度大约在25摄氏度左右,且低于15摄氏度之后无法存活;二号池较深,池水能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作为优选,所述二号池中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对水面的覆盖率为30%-5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适宜小龙虾在二号池中的冬季养殖,在水面种植水生植物,起到保温作用;同时在池塘表面留下50%-70%的空白量,用于避免水生植物的覆盖量过高而导致水中含氧量下降,其中水生植物能以小龙虾的粪便作为肥料,同时避免二号池中的水质因小龙虾排泄量较多而浑浊。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上均设置有防护阻拦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水管和排水管上设置有防护阻拦网,避免在进水或排水过程中,小龙虾从进水管或排水管的位置处逃脱。作为优选,包括豆渣、红薯、麦麸、生物黏合剂、酒糟、干制水葫芦、花生饼、动物性饲料、钙肥、当归、干制黄连磨粉、干制黄芪磨粉、菊花、金银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向其中投入饲料,由于小龙虾不具有与鱼类动物相同的吞食型口器。而是咀嚼型口器,所以在复配饲料中加入粘合剂使其具有一定的黏性,方便小龙虾嗫食。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饲料中的菊花、干制水葫芦等作为植物型饲料为小龙虾提供纤维性,纤维素能对小龙虾的生理机能产生促进作用,而豆渣、花生饼等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能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综合性初期蛋白源;小龙虾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蜕壳,钙肥可为小龙虾蜕壳提供足够的养料;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水质等原因,产生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等致死类病菌,黄连可有效抵御这类病症的发生,且黄连还可增强小龙虾的免疫能力,当归和黄芪协同作用以进一步增强小龙虾的免疫能力,黄连和金银花协同作用能较少小龙虾中革兰式阴性菌超标的问题;另外,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因水中含氧量降低、水体循环较弱或水质浑浊而导致养殖出小龙虾肉质较差,在这种环境中,水体中细菌增多,会将小龙虾身上的某种物质分解成氨的衍生物,从而导致小龙虾在食用过程中腥味较重,黄连、当归等能有效抑制细菌的增长,减少氨的衍生物的生成,从而避免小龙虾肉质腥臭;黄连、当归等具有较为浓烈的气味,加入至其中的菊花和金银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稻虾共生养殖方法以及用于这种养殖系统中的饲料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虾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S1:池塘挖掘: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壤质土田块,挖掘一号池并在一号池外部挖掘二号池,一号池的壁高低于二号池的壁高,一号池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一号池中横向、纵向垒设有矮泥墙,将一号池分成多个小格,矮泥墙的高度低于一号池的壁厚;并挖掘与一号池底部连通的进水管,与二号池连通的排水管;S2:池塘预处理:一号池和二号池曝晒5‑15天,并在投放前10‑15天内,向池内投入生石灰消毒杀菌;S3:水稻种植:将杂交水稻进行插秧种植;S4:投入虾苗:将精选得到的虾种以10‑13公斤/亩的密度进行投放,公母比例在1:1.5至1:2.5之间;S5:龙虾喂养:根据季节投放饲料投入至一号池中;S6:龙虾捕捞:利用进水管向一号池中大量放水,一号池中的水满溢,在凹槽处形成急流,一号池中的小龙虾随流进入至二号池中,二号池中的水从排水管排走,对留在二号池中的小龙虾进行捕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虾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S1:池塘挖掘: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壤质土田块,挖掘一号池并在一号池外部挖掘二号池,一号池的壁高低于二号池的壁高,一号池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一号池中横向、纵向垒设有矮泥墙,将一号池分成多个小格,矮泥墙的高度低于一号池的壁厚;并挖掘与一号池底部连通的进水管,与二号池连通的排水管;S2:池塘预处理:一号池和二号池曝晒5-15天,并在投放前10-15天内,向池内投入生石灰消毒杀菌;S3:水稻种植:将杂交水稻进行插秧种植;S4:投入虾苗:将精选得到的虾种以10-13公斤/亩的密度进行投放,公母比例在1:1.5至1:2.5之间;S5:龙虾喂养:根据季节投放饲料投入至一号池中;S6:龙虾捕捞:利用进水管向一号池中大量放水,一号池中的水满溢,在凹槽处形成急流,一号池中的小龙虾随流进入至二号池中,二号池中的水从排水管排走,对留在二号池中的小龙虾进行捕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和S6中增加S5’:再次消毒;S5’:再次消毒:每隔5-10天,向一号池中投入生石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池深0.3-0.6m,所述二号池深1.2-1.5m,所述凹槽深0.1-0.2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稻虾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池中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对水面的覆盖率为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德江宋家涛俞泰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裕泉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