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573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其包括框架主体、左转动半框以及右转动半框,框架主体为框型;其中,左转动半框与框架主体之间呈转动连接,右转动半框与框架主体之间呈转动连接;两个转动半框归位后,左转动半框与右转动半框存在交接区域,螺栓穿过交接区域将左、右转动半框固定,限制左、右转动半框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左、右转动半框归位后固定的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3277786U,公开了一种模块固定框架结构,其包括框架主体及两侧的滑动边框,框架主体与两侧滑动边框滑设连接而围成空间结构用于容纳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模块,每一模块两侧均设有定位装置,框架主体与滑动边框设有配合的若干凹槽或孔,模块上的定位装置卡插入到框架主体的凹槽或孔内,闭合并锁紧两侧滑动边框,使得模块的定位装置卡在框架主体与滑动边框形成的凹槽或孔内实现定位。此种结构的在拆装模块时,两侧的滑动边框容易滑落,滑落后需要重新安装,故此导致拆装模块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其包括框架主体、左转动半框以及右转动半框,框架主体为框型;其中,左转动半框与框架主体之间呈转动连接,右转动半框与框架主体之间呈转动连接;两个转动半框归位后,左转动半框与右转动半框存在交接区域,螺栓穿过交接区域将左、右转动半框固定,限制左、右转动半框转动。左转动半框以及右转动半框与框架主体之间采用了转动连接的结构,使得在拆装模块的过程中,左转动半框以及右转动半框与框架主体之间始终呈连接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安装过程中左、右转动半框经常滑落,大大提高了拆装的效率。此外,采用螺栓进行固定,使得左、右转动半框在归位后固定更加牢固。其中,左转动半框上设有固定部Ⅰ,右转动半框上设有固定部Ⅱ,两个转动半框归位后,固定部Ⅰ的部分与固定部Ⅱ的部分相交构成交接区域,螺栓穿过固定部Ⅰ与固定部Ⅱ固定。利用固定部Ⅰ与固定部Ⅱ在归位后产生交接区域,然后利用螺栓进行紧固,使得左、右转动半框固定的更加稳定,防止固定位置处损坏,造成左、右转动半框活动引起模块掉出。其中,两个转动半框归位后,固定部Ⅱ位于固定部Ⅰ上方,固定部Ⅱ上开设有孔,固定部Ⅰ上开设有螺孔。采用此种方式设置,使得左、右转动半框在归位后,拧入螺栓时更加顺手。其中,孔为沉孔。沉孔的设置保证了螺栓紧固后,上表面与固定部Ⅱ上表面的平整性。其中,固定部Ⅰ的上表面为倾斜面Ⅰ,固定部Ⅱ的下表面为倾斜面Ⅲ,倾斜面Ⅰ与倾斜面Ⅲ互补,倾斜面Ⅰ的最低处相比于倾斜面Ⅰ的最高处更加靠近固定部Ⅱ。采用互补的倾斜面Ⅰ与倾斜面Ⅲ的设置,使得固定部Ⅰ与固定部Ⅱ在转动过程中不会相互干扰。其中,固定部Ⅰ的上表面为倾斜面Ⅰ,倾斜面Ⅰ的最低处相比于倾斜面Ⅰ的最高处更加靠近固定部Ⅱ,固定部Ⅰ的右侧面与固定部Ⅰ的上表面交接位置处为倾斜面Ⅱ,倾斜面Ⅱ的最低点相比于倾斜面Ⅱ的最高点更加靠近固定部Ⅱ;固定部Ⅱ的下表面为倾斜面Ⅲ,倾斜面Ⅰ与倾斜面Ⅲ互补。倾斜面Ⅱ的设置起到一个导向的效果,固定部Ⅱ与固定部Ⅰ在转动归位过程中,倾斜面Ⅲ首先会贴合倾斜面Ⅱ继续移动,最后移动至倾斜面Ⅰ的上方。其中,固定部Ⅰ的上表面上设有条形筋,条形筋的上表面与固定部Ⅰ的上表面平行,条形筋的右表面与条形筋的上表面交接位置处为倾斜面Ⅳ,倾斜面Ⅳ与倾斜面Ⅲ平行;两个转动半框归位后,倾斜面Ⅲ贴合条形筋的上表面。条形筋的设置可以增加固定部Ⅰ与固定部Ⅱ之间的间隙。其中,左转动半框的侧壁下边上设有倒“T”型勾,右转动半框的侧壁下边上设有倒“T”型勾,框架主体的两侧面上开设有与倒“T”型勾相适配的倒“T”型槽;两个转动半框归位后,模块装配完成后倒“T”型勾伸入倒“T”型槽中。倒“T”型勾与“T”型槽配合形成定位配合,防止左、右转动半框与框架主体之间发生错位。其中,框架主体的侧面上设有凸台,左转动半框以及右转动半框的侧面上开设有弧腰孔,凸台可在弧腰孔中转动。利用凸台可在弧腰孔中转动,实现左、右转动半框与框架主体之间形成转动连接,此种结构转动起来方便。其中,凸起侧面为弧面。弧面的设计使得凸起与通孔安装更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取出模块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6固定结构,其包括框架主体1、左转动半框2以及右转动半框3。框架主体1形状大致呈框型,具有一开放式空腔4此处开放式空腔的顶面和底面均有开口,其余个面为封闭式,模块6可从顶面的开口放置在此开放式空腔内。框架主体1两侧壁的上边均开设有通槽Ⅰ5。通槽Ⅰ5的数量可根据模块6的组数设置,本实施例中通槽Ⅰ5数量为六个,对应三组模块6。左转动半框2包括边壁Ⅰ10、边壁Ⅱ11以及侧壁Ⅰ13,边壁Ⅰ10与边壁Ⅱ11通过侧壁Ⅰ13相连从而形成“U”字型结构。边壁Ⅰ10位于框架主体1的前侧壁外侧,边壁Ⅱ11位于框架主体1后侧壁外侧。框架主体1的前侧壁上设有凸起14,边壁Ⅰ10上开设有弧腰形的行程孔15(所谓弧腰形是指该孔为弧形腰孔)。凸起14为类似圆柱形结构,其具有圆弧面。凸起伸入行程孔15中利用圆弧面可相对于行程孔15发生转动,从而使得边壁Ⅰ10可相对于框架主体1的前侧壁发生转动。同理,边壁Ⅱ11与框架主体1的后侧壁也采用如此结构(凸起14和行程孔15的结构),从而使得左转动半框2可以相对于框架主体1发生转动。右转动半框3包括边壁Ⅲ16、边壁Ⅳ17以及侧壁Ⅱ18,边壁Ⅲ16与边壁Ⅳ17通过侧壁Ⅱ18相连从而形成“U”字型结构。边壁Ⅲ16位于框架主体1的前侧壁外侧,边壁Ⅳ17位于框架主体1后侧壁外侧。右转动半框3与框架主体1呈转动设置,具体转动连接的方式可参照左转动半框2,此处不再赘述。侧壁Ⅰ13以及侧壁Ⅱ18上均开设有通槽Ⅱ8,通槽Ⅱ8与通槽Ⅰ5相对应。安装时,将左、右转动半框3打开,将模块6放入框架主体1中,然后转动左、右转动半框3,当左、右转动半框3转动到最终位置时,通槽Ⅱ8与通槽Ⅰ5正好组成卡孔,用于卡合模块6两侧的凸块9。边壁Ⅰ10侧面设有固定部Ⅰ19,边壁Ⅲ16的侧面设有固定部Ⅱ20,当左转动半框2、右转动半框3旋转到位时(旋转到位是指模块6正好被卡合住),固定部Ⅱ20正好位于固定部Ⅰ19上方,因此,固定部Ⅰ19与固定部Ⅱ20存在交接区域。固定部Ⅰ19上开设有螺孔21,固定部Ⅱ20上开设有孔22,孔22与螺孔21均位于交接区域处,并且两者相对应,可利用螺栓可穿过孔22与螺孔21固定,从而限制左、右转动半框3发生转动。边壁Ⅱ11与边壁Ⅳ17之间也设有类似的结构(此处类似的结构指具有固定部Ⅰ19、固定部Ⅱ20,固定部Ⅰ19与固定部Ⅱ20通过了螺栓固定)。固定部Ⅰ19的上表面为倾斜面Ⅰ23,且倾斜面Ⅰ23的最低点相比于倾斜面Ⅰ23的最高点更加靠近固定部Ⅱ20。固定部Ⅰ19的右侧面与固定部Ⅰ19的上表面交接位置处为倾斜面Ⅱ24,倾斜面Ⅱ24的最低点相比于倾斜面Ⅱ24的最高点更加靠近固定部Ⅱ20。固定部Ⅱ20的下表面为倾斜面Ⅲ25,倾斜面Ⅲ25的最低点相比于倾斜面Ⅲ25的最高点更加靠近固定部Ⅰ19。采用此种结构,当左、右转动半框3转动时,固定部Ⅱ20可先贴着倾斜面Ⅲ25移动,最后移动至倾斜面Ⅰ23上方。为了增加固定部Ⅰ19与固定部Ⅱ20配合后的间隙,固定部Ⅰ19上设有条形筋26,条形筋26的上表面与固定部Ⅰ19的上表面平行,条形筋26的右表面与条形筋26的上表面交接位置处为倾斜面Ⅳ27,倾斜面Ⅳ27与倾斜面Ⅲ25平行。采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其包括框架主体、左转动半框以及右转动半框,框架主体为框型;其特征在于:左转动半框与框架主体之间呈转动连接,右转动半框与框架主体之间呈转动连接;两个转动半框归位后,左转动半框与右转动半框存在交接区域,螺栓穿过交接区域将左、右转动半框固定,限制左、右转动半框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其包括框架主体、左转动半框以及右转动半框,框架主体为框型;其特征在于:左转动半框与框架主体之间呈转动连接,右转动半框与框架主体之间呈转动连接;两个转动半框归位后,左转动半框与右转动半框存在交接区域,螺栓穿过交接区域将左、右转动半框固定,限制左、右转动半框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左转动半框上设有固定部Ⅰ,右转动半框上设有固定部Ⅱ,两个转动半框归位后,固定部Ⅰ的部分与固定部Ⅱ的部分相交构成交接区域,螺栓穿过固定部Ⅰ与固定部Ⅱ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转动半框归位后,固定部Ⅱ位于固定部Ⅰ上方,固定部Ⅱ上开设有孔,固定部Ⅰ上开设有螺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孔为沉孔。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部Ⅰ的上表面为倾斜面Ⅰ,固定部Ⅱ的下表面为倾斜面Ⅲ,倾斜面Ⅰ与倾斜面Ⅲ互补,倾斜面Ⅰ的最低处相比于倾斜面Ⅰ的最高处更加靠近固定部Ⅱ。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载连接器的模块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部Ⅰ的上表面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光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哈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