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504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9:14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面对面设置的第一、第二侧板以及位于第一、第二侧板间的手动控制装置和储能连杆机构,手动控制装置包括稳定杆、滑动设置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间的运动杆以及分别为运动杆、稳定杆提供回复力的弹性件,所述的稳定杆包括第一杆体、枢设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间的第二杆体和弹簧,所述的第一杆体的一端铰设在第二杆体上,另一端与运动杆锁定配合,所述的弹簧挂置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使得第一杆体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二杆体保持接触的趋势。增加稳定杆的强度,提高机构的操作寿命及可靠性;在满足零件强度要求的同时能更好的方便加工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控制与保护开关包括操作机构、磁通变换机构、电磁铁驱动机构、主触头机构等,其功能是保护电路,当检测到电路上存在诸如短路或过载等引起的电气故障时,便由磁通变换器推动操作机构动作,操作机构驱动主触头机构的动、静触头打开,自动断开电路,分断电路中的故障大电流。所述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面对面设置的一对侧板、以及位于一对侧板之间的一手动控制装置和一储能连杆机构,操作机构包括“脱扣”、“就绪”、“断开(即复位)”三位置,当操作机构脱扣后,手动控制装置作用于储能连杆机构,使得操作机构切换至“断开”,手动控制装置作用于储能连杆机构,使得操作机构在“断开”和“就绪”两位置间切换,储能连杆机构通常配置有主弹簧,业界还称主弹簧为脱扣弹簧,利用主弹簧的能量释放来体现分断(也称分闸)速度和防止由电动斥力斥开后的动触头的回落。因此,总是希望主弹簧的能量能够尽量大。但是,在主弹簧储能状态时,需要克服的能量也会相应增大,给相关零部件,特别是对用于使得主弹簧保持储能状态的手动控制装置的稳定杆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其增加了稳定杆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机构的操作寿命及可靠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面对面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位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的一手动控制装置和一储能连杆机构,所述的手动控制装置作用于储能连杆机构,使得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切换至“断开”或“就绪”位置,或在两位置间切换,该手动控制装置包括稳定杆、滑动设置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间的运动杆以及分别为运动杆、稳定杆提供回复力的弹性件,所述的稳定杆包括第一杆体、枢设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间的第二杆体和弹簧,所述的第一杆体的一端铰设在第二杆体上,另一端与运动杆锁定配合,所述的弹簧挂置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使得第一杆体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二杆体保持接触的趋势。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杆体呈“「”形,其一端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的底部突设有枢置头,所述的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上构成有锁定面和第一限位面;所述的第二杆体呈“」”形,其一端容配在凹腔中,并构成有与枢置头相耦合的枢置槽,所述的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上构成有与第一限位面接触限位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的锁定面与运动杆锁定配合。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杆体由两个形状相同的金属支架片叠置并铆装而成。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的一端挂设在第一杆体上开设的第一挂孔上,另一端挂设在第二杆体上开设的第二挂孔上。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杆体在靠近第一接触面的一端穿设有限位轴,所述的限位轴与运动杆限位配合。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件包括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通过第一锚固轴挂设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另一端挂设在运动杆底部开设的第一拉簧定位孔上;所述的第二拉簧的一端同样通过第一锚固轴挂设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另一端挂设在第二杆体底部开设的挂孔上。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上还构成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的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上还构成有与第二限位面接触限位的第二接触面。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上还构成有凸设部,所述的运动杆上沿高度方向开设有稳定杆配置槽,所述的凸设部容设在稳定杆配置槽内并与储能连杆机构相配合。本技术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稳定杆设计成由相互枢设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以及弹簧构成,因而增加了稳定杆的结构强度,使得操作机构在“就绪”、“脱扣”、“断开”三位置之间切换时,能提高机构的操作寿命及可靠性;进一步地,第二杆体由两个相同的薄金属材料的支架通过轴铆装而成,其在满足零件的结构强度要求的同时能更好的方便加工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稳定杆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杆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杆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杆体结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运动杆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锁扣杆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上连杆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所述的下连杆结构图。图10为本技术所述的稳定杆动作初始状态图。图11为本技术所述的操作机构处于“就绪”位置时,操作机构储能合闸状态图。图12为本技术所述的操作机构处于“脱扣”位置时,操作机构失能脱扣状态图。图13为本技术所述的操作机构处于“断开复位”位置时,操作机构储能分闸状态图。图中:1.第一侧板、11.第一限位槽、12.销轴、113.第一拐点、13a.第一移动槽、13b.第二移动槽、14.第三锚固轴、15.第二锚固轴、16.第四锚固轴、18.第一锚固轴;2.第二侧板、21.第二限位槽、213.第二拐点、23a.第三移动槽、23b.第四移动槽;3.锁扣杆、31.第一枢轴孔、32.工作块、33.锁扣致动轴头、34.锁扣轴头;4上连杆、41.上连杆片、410.上连接片连接轴、411.长圆形通孔、412.鸟头状突起、413.滑动轴、414.第二枢轴孔、415.长腿、416.开口;5.下连杆、51.下连杆片、511.下连杆片铆接轴、512.第一连杆臂、5121.钩状突起、513.第二连杆臂、514.开口、515.第三枢轴孔;6.主弹簧组件;7.手动控制装置、71.运动杆、711.悬臂轴头、712.移动突起、713.稳定杆配置槽、7131.限位块平台、714.稳定杆限位面、715.第一拉簧定位孔、716.杠杆槽、72.稳定杆、721.第一杆体、7210.凹腔、7211.锁定面、7212.枢置头、7213.第二限位面、7214.第一限位面、7215.第一挂孔、7216.信号输出端子、722.第二杆体、7220.金属支架片、7221.凸设部、7222.枢置槽、7223.第二接触面、7224.第一接触面、7225.第二挂孔、7226.限位轴、7227.挂孔、723.第一枢置孔、724.第一拉簧、725.第二拉簧、726.弹簧;8.杠杆、81.孔;9.磁通变换机构、91.电磁脱扣器;10.挡板;20.动触头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公众能充分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图1至图6,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除了操作机构外还具有壳体、磁通变换机构、电器铁驱动机构、主触头机构等,由于这些部件属于公知技术,因此申请人仅在图1中示出了包括电磁脱扣器91的磁通变换机构9。给出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形状基本相同,两者彼此面对面对应设置并且两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面对面设置的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以及位于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之间的一手动控制装置(7)和一储能连杆机构,所述的手动控制装置(7)作用于储能连杆机构,使得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切换至“断开”或“就绪”位置,或在两位置间切换,该手动控制装置(7)包括稳定杆(72)、滑动设置在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间的运动杆(71)以及分别为运动杆(71)、稳定杆(72)提供回复力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杆(72)包括第一杆体(721)、枢设在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间的第二杆体(722)和弹簧(726),所述的第一杆体(721)的一端铰设在第二杆体(722)上,另一端与运动杆(71)锁定配合,所述的弹簧(726)挂置在第一杆体(721)和第二杆体(722)之间,使得第一杆体(721)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二杆体(722)保持接触的趋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面对面设置的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以及位于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之间的一手动控制装置(7)和一储能连杆机构,所述的手动控制装置(7)作用于储能连杆机构,使得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切换至“断开”或“就绪”位置,或在两位置间切换,该手动控制装置(7)包括稳定杆(72)、滑动设置在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间的运动杆(71)以及分别为运动杆(71)、稳定杆(72)提供回复力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杆(72)包括第一杆体(721)、枢设在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间的第二杆体(722)和弹簧(726),所述的第一杆体(721)的一端铰设在第二杆体(722)上,另一端与运动杆(71)锁定配合,所述的弹簧(726)挂置在第一杆体(721)和第二杆体(722)之间,使得第一杆体(721)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二杆体(722)保持接触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杆体(721)呈“「”形,其一端开设有凹腔(7210),所述凹腔(7210)的底部突设有枢置头(7212),所述的第一杆体(721)的另一端上构成有锁定面(7211)和第一限位面(7214);所述的第二杆体(722)呈“」”形,其一端容配在凹腔(7210)中,并构成有与枢置头(7212)相耦合的枢置槽(7222),所述的第二杆体(722)的另一端上构成有与第一限位面(7214)接触限位的第一接触面(7224),所述的锁定面(7211)与运动杆(71)锁定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阳顾怡文丁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