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割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490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割咀结构,其包括:外套,具有容腔,在外套前端设有通过内锥面直接与容腔内壁相连的出火口;内咀,设有依次分布的杆状出火部、预热部、连接部,所述内咀中部穿设有中心通道,在预热部前端端部设有外锥面,在预热部外周侧面上轴向设有的均匀分布的多个下凹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由外锥面延伸至预热部后端端部,且内咀插入容腔时,外锥面远离出火口的端部外周面与所述内锥面对应位置紧密接触,该处的接触为同一圆周面上的多点支撑接触,此时外锥面连同出火部一部分置于内锥面的内包围圈中,出火部另一部分插入出火口。本割咀结构具有能保证切割口和出火口同心度、火焰喷射效果理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割咀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焊割工具
,涉及一种割咀结构。
技术介绍
割咀装在焊割工具头部,其作用是喷射火焰并能把火焰集中,产生高热量,是焊割枪等焊割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应用有如图1所示的割咀,其主要包括内咀和具有容腔的外套,在外套前端设有与容腔底部的底面联通的出火口,内咀设有依次分布的杆状出火部、六角柱状预热部、连接部,出火部穿过出火口并伸出外套,在预热部前端设有外锥面,且外锥面与上述出火口、容腔底面二者的连接处接触,使得预热部和容腔内壁及底面之间形成较大空隙,该空隙构成了整体式的一个外围通道,同时出火部与出火口内壁之间也具有较大的间隙,内咀中部贯穿设置有中心通道。这样的割咀结构设置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内咀和外套的紧密配合部位置于上述外锥面和出火口、容腔底面二者的连接处,使得预热部和容腔内壁及底面之间形成较大空隙,出火部与出火口内壁之间也形成较大的间隙,导致安装时,内锥面一部分伸入出火口内,对应的,出火部一部分伸出出火口,一部分置于出火口内,出火口和内咀中心通道前端的出口(即割咀的切割口)的同心度无法得到保证,内咀安装时容易松动和偏移,进而影响整体工作可靠性。另外,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割咀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割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具有容腔,在外套前端设有通过内锥面直接与容腔内壁相连的出火口;内咀,设有依次分布的杆状出火部、预热部、连接部,所述内咀中部穿设有中心通道,在预热部前端端部设有外锥面,在预热部外周侧面上轴向设有的均匀分布的多个下凹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由外锥面延伸至预热部后端端部,且内咀插入容腔时,外锥面远离出火口的端部外周面与所述内锥面对应位置紧密接触,该处的接触为同一圆周面上的多点支撑接触,此时外锥面连同出火部一部分置于内锥面的内包围圈中,出火部另一部分插入出火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割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具有容腔,在外套前端设有通过内锥面直接与容腔内壁相连的出火口;内咀,设有依次分布的杆状出火部、预热部、连接部,所述内咀中部穿设有中心通道,在预热部前端端部设有外锥面,在预热部外周侧面上轴向设有的均匀分布的多个下凹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由外锥面延伸至预热部后端端部,且内咀插入容腔时,外锥面远离出火口的端部外周面与所述内锥面对应位置紧密接触,该处的接触为同一圆周面上的多点支撑接触,此时外锥面连同出火部一部分置于内锥面的内包围圈中,出火部另一部分插入出火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割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由外锥面中部延伸预热部后端端部,相邻两通气槽之间形成有凸棱,上述多点支撑接触由凸棱前端和内锥面实现。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艾克米金属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