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142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属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具有在集料浸泡水后减小水在倾倒过程中集料随水倒出的优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浅盘底部开设有阻挡粗集料排出同时利于水排出的网孔,所述浅盘底部水平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上开设有与网孔对应设置的通水孔,所述转板周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并与浅盘内壁贴合的驱动板,所述浅盘上端设有挂在天平吊钩上的挂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
本技术涉及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
技术介绍
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t/m3,或g/cm3,通常以ρ表示。粗集料的密度可影响矿料合成密度的大小,即油石比中“石”的密度的大小。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集料密度的测定值很大程度上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饱和度、孔隙率等一系列体积指标的准确性,因此准确测定集料的密度至关重要。《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中T0304-2005采用网篮法进行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在对2.36mm-4.75mm这一档料的密度测定时,集料连同浅盘一起取出,倾斜浅盘倒出余水时,容易造成集料随着水一起倒出,造成集料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具有在集料浸泡水后减小水在倾倒过程中集料随水倒出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包括开口朝上的浅盘,所述浅盘底部开设有阻挡粗集料排出同时利于水排出的网孔,所述浅盘底部水平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上开设有与网孔对应设置的通水孔,所述转板周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并与浅盘内壁贴合的驱动板,所述浅盘上端设有挂在天平吊钩上的挂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料在浅盘内浸泡时,转动转板使得转板将浅盘底部的网孔封闭,此时减小了水从浅盘内的网孔流出,当集料需要从水中取出时,通过驱动板转动转板,此时转板上的通水孔与浅盘上的网孔对应,进而将浅盘内的水通过网孔排出浅盘,此时网孔阻挡了集料从浅盘内流出,使得操作者不必将浅盘倾斜倒水,进而减小水在倾倒过程中集料随水倒出,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试验的可操作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从而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试验结果,在浅盘上设置的吊钩,便于将浅盘挂在天平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浅盘的底面与侧面连接处设有圆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面的设置减小集料卡在底部边角处,减小集料滞留在浅盘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浅盘的侧面周向开设有若干穿过驱动板的透水孔,所述浅盘上滑移连接有封闭透水孔的移动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浅盘用于浸泡集料时,移动板将浅盘上的透水孔封闭,此时减小浅盘内水的流出,当浅盘将浅盘内的水排出时,驱动移动板使得移动板将浅盘上的透水孔打开,此时加快了浅盘内水流出的速度,便于浅盘内水的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板上端设有向浅盘边缘延伸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上表面设有防滑纹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面的设置使得驱动板与浅盘边缘固定,且减小了水中的杂质进入驱动板和浅盘侧壁之间进而影响驱动板沿浅盘侧壁的移动,防滑纹路的设置增大了操作者转动驱动板移动时与驱动板之间的摩擦,便于移动驱动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浅盘底部背离转板的一侧设有封闭浅盘网孔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铰接在浅盘底部,另一端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盖板的一端设有与浅盘上端抵触的卡板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板转动至浅盘底部,此时盖板上的连接板向浅盘上端转动,将连接板上的卡板一与浅盘上端抵触,此时卡板一通过连接板将盖板固定在浅盘底部,进一步减小浅盘底部水的流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周缘铰接有向上翻转的卡板二,所述卡板二朝向浅盘的一侧设有卡块,所述浅盘外壁上设有供卡块嵌入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板向浅盘方向转动时,在盖板周缘设置的卡板二向浅盘上翻转,使得卡板二上的卡块嵌入浅盘上的卡槽内,使得卡板二与浅盘固定,此时卡板二进一步减小浅盘底部的水的流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浅盘底部设置的网孔利于集料内水的排出,减小集料在倾斜过程中随水倒出,这样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试验的可操作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从而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试验结果,当不需要将浅盘内的水倒出时,浅盘底部设置有转板,此时转动转板上端的驱动板,使得驱动板带动转板转动,此时转板将浅盘底部的网孔封闭,减小浅盘内的水通过网孔流出浅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转板和浅盘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浅盘;11、网孔;12、转板;121、通水孔;122、驱动板;123、弧形面;124、防滑纹路;13、挂环;14、圆弧面;15、透水孔;151、移动板;16、盖板;161、连接板;162、卡板一;163、卡板二;164、卡块;17、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参照图1和图2,包括开口朝上的浅盘1,浅盘1底部开设有阻挡粗集料排出同时利于水排出的网孔11,用于将浅盘1内的水排出,当浅盘1用于浸泡集料时,此时浅盘1底部的网孔11将不利于浅盘1内水的蓄积,因此在浅盘1底部水平转动连接有转板12,转板12将浅盘1底部的网孔11封闭,进而减小浅盘1内水的流出,当浅盘1需要排水时,转板12上开设有与网孔11对应设置的通水孔121,转板12周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并与浅盘1内壁贴合的驱动板122,转动驱动板122使得转板12上的通水孔121与浅盘1底部的网孔11连通,此时利于浅盘1内水的排出,在此排水过程中操作者不必将浅盘1倾斜倒水,进而减小水在倾倒过程中集料随水倒出,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试验的可操作性,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从而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试验结果,浅盘1上端设有挂在天平吊钩上的挂环13,便于将浅盘1挂在天平上;此外在驱动板122上端设有向浅盘1边缘延伸的弧形面123,弧形面123使得驱动板122被固定在浅盘1上,且减小了水中的杂质进入驱动板122和浅盘1侧壁之间进而影响驱动板122沿浅盘1侧壁的移动,当操作者移动驱动板122时,弧形面123上表面设有防滑纹路124,使得弧形面123在浅盘1边缘上移动时防滑纹路124增大了操作者与弧形面123之间的摩擦,便于操作者移动驱动板122。参照图1和图2,为了加快浅盘1内水的流出,因此在浅盘1的侧面周向开设有若干穿过驱动板122的透水孔15,浅盘1上滑移连接有封闭透水孔15的移动板151,移动板151将浅盘1上的透水孔15封闭,在浅盘1需要排水时将移动板151移动使得透水孔15打开,利于浅盘1内水的排出。参照图1和图2,当浅盘1内的水被排出时,浅盘1的底面与侧面连接处设有圆弧面14,圆弧面14的设置减小集料卡在底部边角处,减小集料滞留在浅盘1上。具体操作过程:1.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浅盘1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2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在石料上的气泡完全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小时,此时操作者移动驱动板122使得转板12将浅盘1底部的网孔11封闭,减小浅盘1内水的流出;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将天平调零。对2.36mm~4.75mm粗集料,在吊篮中放入浅盘1,并将浅盘1上的挂环13挂到天平的吊钩上;3.调节水温在15℃~25℃范围内。将集料连同浅盘1移入吊篮中。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包括开口朝上的浅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浅盘(1)底部开设有阻挡粗集料排出同时利于水排出的网孔(11),所述浅盘(1)底部水平转动连接有转板(12),所述转板(12)上开设有与网孔(11)对应设置的通水孔(121),所述转板(12)周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并与浅盘(1)内壁贴合的驱动板(122),所述浅盘(1)上端设有挂在天平吊钩上的挂环(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包括开口朝上的浅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浅盘(1)底部开设有阻挡粗集料排出同时利于水排出的网孔(11),所述浅盘(1)底部水平转动连接有转板(12),所述转板(12)上开设有与网孔(11)对应设置的通水孔(121),所述转板(12)周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并与浅盘(1)内壁贴合的驱动板(122),所述浅盘(1)上端设有挂在天平吊钩上的挂环(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浅盘(1)的底面与侧面连接处设有圆弧面(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浅盘(1)的侧面周向开设有若干穿过驱动板(122)的透水孔(15),所述浅盘(1)上滑移连接有封闭透水孔(15)的移动板(151)。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然然曹建胡永明王玉国孙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南大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