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测温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081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测温线夹。包括线夹壳体,线夹壳体上开设有空腔体,空腔体内设置一号弹簧、指示杆、支撑块、二号弹簧、卡接件以及双金属片;一号弹簧和指示杆均设置在支撑块上方,一号弹簧两端分别顶靠指示杆和支撑块;支撑块上开设一号槽体,二号弹簧设置在一号槽体内;卡接件转动连接在支撑块上,卡接件的一端与二号弹簧相顶靠,另一端与指示杆上的凸缘卡接,在卡接件下沿靠近二号弹簧的一端设置有与双金属片配合的凸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金属片与弹出结构的配合,在双金属片受到线夹壳体上过热的温度后变形,并通过弹簧将指示杆弹出,以便检修人员可以很直观的得知此电力联接装置或线路有安全隐患,从而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测温线夹
本技术涉及线夹
,具体是智能测温线夹。
技术介绍
全国电力系统因高压带电设备关键部位或导线大负荷区段过热而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此类事故的危害性极大,轻则造成设备损坏,影响用户用电,重则造成线路短路,形成很大的短路电流,烧毁主变压器。因此,对输电线路的温度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测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目前测量设备或线路温度的装置主要分为示温蜡片、红外测温、热敏电阻或热电偶测温。由于示温蜡片不能重复利用,所以利用率较低;而红外测温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表面光亮的金属,其测量温度与实际相差较大,所以大大限制了其利用范围;热敏电阻测温发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变化,其内部电子元器件容易出现老化现象,使测量出现不稳定型,且其价格高,不线性,需要复杂的恒流源伺服电路,数据处理复杂,热电偶要加上补偿电路且材料价高,还得经过专门的接口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由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测温功能的智能测温线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智能测温线夹,包括线夹壳体,所述线夹壳体上开设有空腔并形成空腔体,在所述空腔体内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测温线夹

【技术保护点】
智能测温线夹,包括线夹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壳体(1)上开设有空腔并形成空腔体(2),在所述空腔体(2)内设置有一号弹簧(3)、指示杆(4)、支撑块(5)、二号弹簧(6)、卡接件(7)以及双金属片(8);所述一号弹簧(3)和所述指示杆(4)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块(5)上方,且所述一号弹簧(3)两端分别顶靠所述指示杆(4)和所述支撑块(5)的顶面;所述支撑块(5)上开设有一号槽体(51),所述二号弹簧(6)设置在所述一号槽体(51)内;所述卡接件(7)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块(5)上,所述卡接件(7)的一端与所述二号弹簧(6)相顶靠,而另一端与所述指示杆(4)上的凸缘(41)卡接,同时,在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测温线夹,包括线夹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壳体(1)上开设有空腔并形成空腔体(2),在所述空腔体(2)内设置有一号弹簧(3)、指示杆(4)、支撑块(5)、二号弹簧(6)、卡接件(7)以及双金属片(8);所述一号弹簧(3)和所述指示杆(4)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块(5)上方,且所述一号弹簧(3)两端分别顶靠所述指示杆(4)和所述支撑块(5)的顶面;所述支撑块(5)上开设有一号槽体(51),所述二号弹簧(6)设置在所述一号槽体(51)内;所述卡接件(7)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块(5)上,所述卡接件(7)的一端与所述二号弹簧(6)相顶靠,而另一端与所述指示杆(4)上的凸缘(41)卡接,同时,在所述卡接件(7)下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林中华司正庆
申请(专利权)人: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