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器本体内部温湿度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1058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雷器本体内部温湿度监测装置,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组件、无线数据接收装置、后台服务器及显示终端;其中温湿度传感器组件包括电场屏蔽网罩、温湿度传感元件、SHT2x温湿度传感器处理器、STC11微控制单元、无线发射模块及用于对各个模块供电的锂电池,温湿度传感元件设置在电场屏蔽网罩内,电场屏蔽网罩设置在避雷器内电极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避雷器主要缺陷的源头入手,结合现有的检测技术进一步加强了对避雷器运行状态的监测,增加了监测方式,增强了设备运维的保障,也使得变电站的运维更加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运维人员工作效率;本装置可以应用于所有电压等级的避雷器,应用范围广,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雷器本体内部温湿度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在运电力设备内部温湿度监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避雷器本体内部温湿度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避雷器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护设备之一,主要用于限制系统过电压。避雷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种类较多,但绝大部分缺陷均是由于避雷器本体内部受潮引起的阀片或绝缘劣化导致,而避雷器本体内部受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避雷器密封面存在气孔或气隙、密封胶填充不仔细造成空隙等,造成避雷器密封不良,内部受潮,防水部位进水锈蚀;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合理引起;均压环、放电计数器、引线容易锈蚀的问题,关键部位的锈蚀有可能也会造成避雷器密封不良,内部受潮。但目前对避雷器本体内部存在的受潮现象并无好的较为直观的监测手段,只能通过避雷器带电检测(泄漏电流测试和红外测温)、例行试验进行间接判断,而避雷器本体内部受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等潮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内部阀片或绝缘发生劣化再通过上述手段加以判断就有可能来不及,如果劣化的避雷器未能通过上述手段有效的监测到,有可能会发生运行事故,因此目前的方式不能更好的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可尝试采用一种避雷器本体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避雷器本体内部温湿度监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雷器本体内部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组件(2)、无线数据接收装置(3)、后台服务器及显示终端(4);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组件(2)的输出端连接无线数据接收装置(3)的输入端,无线数据接收装置(3)的输出端连接后台服务器及显示终端(4)的输入端;其中温湿度传感器组件(2)包括电场屏蔽网罩(6)、温湿度传感元件(5)、SHT2x温湿度传感器处理器(7)、STC11微控制单元(8)、无线发射模块(9)及用于对各个模块供电的锂电池(10),温湿度传感元件(5)设置在电场屏蔽网罩(6)内,电场屏蔽网罩(6)设置在避雷器内电极(13)空腔内;所述温湿度传感元件(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本体内部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组件(2)、无线数据接收装置(3)、后台服务器及显示终端(4);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组件(2)的输出端连接无线数据接收装置(3)的输入端,无线数据接收装置(3)的输出端连接后台服务器及显示终端(4)的输入端;其中温湿度传感器组件(2)包括电场屏蔽网罩(6)、温湿度传感元件(5)、SHT2x温湿度传感器处理器(7)、STC11微控制单元(8)、无线发射模块(9)及用于对各个模块供电的锂电池(10),温湿度传感元件(5)设置在电场屏蔽网罩(6)内,电场屏蔽网罩(6)设置在避雷器内电极(13)空腔内;所述温湿度传感元件(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11)连接SHT2x温湿度传感器处理器(7)的输入端,SHT2x温湿度传感器处理器(7)与STC11微控制单元(8)相连接,所述STC11微控制单元(8)的输出端连接无线发射模块(9)的输入端;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元件(5)包括电容式湿度传感元件和能隙温度传感元件,二者分别通过导线(11)连接SHT2x温湿度传感器处理器(7)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本体内部温湿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器组件(2)有多个,多个温湿度传感器组件(2)中STC11微控制单元(8)通过设定唯一ID号多个传感器节点进行识别,可以满足某个多点无线数据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磊张劲光寇晓适张科丁国君董曼玲王天王伟赵磊李予全郑含博邵颖彪王栋付海金蒲兵舰辛伟峰王吉王震宇马德英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