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0367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其包括:中心传感件,在中心传感件输出端连接有光纤快速接口;锚固组件,包括尾部锚固筒、端部锚固筒以及锚头,尾部锚固筒套设于中心传感件的尾部,端部锚固筒套设于中心传感件的端部,锚头套设于中心传感件的中间区域;成对设置的两个传感器基座,设置于待测对象表面,用于固定中心传感件的两端,每个传感器基座上设有通孔,中心传感件从该通孔穿过;位置调节件,设置于中心传感件上,用于调整中心传感件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中心传感件与传感器基座分离的设计方式,便于中心传感件的更换或维护,采用独特封装工艺,传感器结构具有更高抗疲劳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结构安全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技术介绍
变形是工程结构工作性态的直接表征形式,采取可靠措施监测工程结构变形对评价工程结构的健康状态、确保工程结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光纤传感技术具有成本低、测试工作量与劳动强度小及易于实现自动化测试等优点,在工程结构应变、裂缝等变形测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光纤传感技术因具有敏感元件体积小、质量轻、对结构应力场影响小、抗电磁干扰、测试稳定、灵敏度高、耐久性好、便于实现分布式与实时在线测试以及集传感和数据传输于一体等独特优势,已成为重大工程结构最为理想的安全监测手段。目前光纤应变传感器用于实际工程结构监测普遍存在布设困难、成活率低、使用年限短等致命缺点。现有封装技术的限制使得应变类传感器很难达到结构的设计寿命,而且由于传感器不易甚至不能更换,使得光纤传感器无法实现对结构的全寿命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光纤应变传感器的不可更换、难以维护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更换、易维护、即插即用的光纤应变传感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包括:中心传感件,在中心传感件输出端连接有光纤快速接口;锚固组件,包括尾部锚固筒、端部锚固筒以及锚头外锚固件,尾部锚固筒套设于中心传感件的尾部,端部锚固筒套设于中心传感件的端部,锚头外锚固件套设于中心传感件的中间区域;成对设置的两个传感器基座,设置于待测对象表面,用于固定中心传感件的两端,每个传感器基座上设有通孔,中心传感件从该通孔穿过;位置调节件,设置于中心传感件上,用于调整中心传感件的位置。本技术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采用中心传感件与传感器基座分离的设计方式,在需要时可以方便地将中心传感件从固定于对象表面的传感器基座内取下。针对中心传感件数据输出部位设计了光纤快速接口,实现光纤传感器即插即用的功能,同时避免由于铠装线缆损坏导致传感器失效的问题出现。针对温度补偿问题,采用集成式设计,使得温度补偿更准确,免去另配温度传感器的麻烦同时降低安装成本。为延长中心传感件使用时间,提高耐久性,传感器采用独特封装工艺,使其结构具有更高的抗疲劳性能,经疲劳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量程内可承受超两百万次的拉伸。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作为优选的方案,光纤快速接口通过固定顶丝与端部锚固筒固定连接。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效率高,且连接更牢固。作为优选的方案,尾部锚固筒和端部锚固筒设置于两个传感器基座的外侧。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保证本技术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牢固度。作为优选的方案,每个传感器基座包括:左基座、右基座以及用于连接左基座和右基座的连接紧固件,左基座和右基座拼接后形成通孔,中心传感件从该通孔穿过。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连接紧固件可选用紧固螺栓和/或紧固螺丝,安装便捷,且便于中心传感件进行更换。作为优选的方案,在传感器基座上还设有多重紧固件,多重紧固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穿孔杆和连接杆以及设置于连接杆上的固定杆;穿孔杆依次穿过左基座和右基座上的连接通孔,固定杆的自由端伸入端部锚固筒和/或尾部锚固筒上的固定槽内,固定槽与固定杆的自由端相匹配。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操作便捷,安装效率高,且将传感器基座与端部锚固筒和/或尾部锚固筒连接起来,提高装置整体的牢固度,传感器的测试精度更高。作为优选的方案,固定杆的自由端上设有一阶、两阶或两阶以上的台阶面。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连接更牢固。作为优选的方案,锚头外锚固件的外壁与传感器基座内通孔接触连接。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保护中心传感件。作为优选的方案,锚头外锚固件的外壁呈螺纹状,锚头外锚固件与通孔呈螺纹连接。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锚头外锚固件和通孔连接更牢固,防止两者出现相对滑动。作为优选的方案,位置调节件为套设于连接套筒上的调节螺母。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转动调节螺母调节中心传感件的左右位置并施加上适当的预张力。作为优选的方案,在锚头外锚固件的外壁中间区域沿其周向设有一圈凹槽,在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与锚头外锚固件外壁相匹配的一圈凸起。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锚头外锚固件两端的直径大于锚头外锚固件中间区域的直径,提高中心传感件的机械强度,且保证锚头外锚固件和通孔连接更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心传感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基座和多重紧固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重紧固件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重紧固件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锚头外锚固件的局部剖视图。其中:1中心传感件、11光纤快速接口、12固定顶丝、13感知元件、2传感器基座、21左基座、22右基座、23连接紧固件、24多重紧固件、24多重紧固件、241穿孔杆、242连接杆、243固定杆、244连接通孔、3位置调节件、4尾部锚固筒、5端部锚固筒、6锚头外锚固件、6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包括:中心传感件1、锚固组件、成对设置的两个传感器基座2以及位置调节件3。如图2所示,中心传感件1为复合有光纤光栅的感知元件13,在中心传感件1输出端连接有光纤快速接口11。锚固组件包括尾部锚固筒4、端部锚固筒5以及锚头外锚固件6,尾部锚固筒套5设于中心传感件1的尾部,端部锚固筒5套设于中心传感件的端部,锚头外锚固件6套设于中心传感件的中间区域。成对设置的两个传感器基座2可选择用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于待测对象表面,用于固定中心传感件1的两端。每个传感器基座2上设有通孔,中心传感件1从该通孔穿过。位置调节件3设置于中心传感件1上,用于调整中心传感件3的位置。位置调节件3可以为调节螺母。本技术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各部分之间的组配方法如下:首先,在复合有光纤光栅的感知元件13中心传感件1的两头套上锚头外锚固件6和锚头;然后,将两片对称的锚头夹持件挤入两端锚头外锚固件6内部,将复合有光纤光栅的感知元件中心传感件1与锚头外锚固件6两端完全固定住,形成一体牢固接合;之后,在两端锚头外锚固件6外侧分别安装尾部锚固筒4和端部锚固筒5,将复合有光纤光栅的感知元件中心传感件1中的光纤尾纤与光纤快速接口11准确对接,确认无误后将光纤快速接口11固定在端部锚固筒5之上;随后,将位置调节件3安装到中心传感件1之上,将中心传感件1穿入传感器基座2通孔内,既完成可更换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组装。本技术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布设方法是:在待测对象上标出需要布设传感器的位置,画出传感器基座2的安装点;根据待测对象的特性,传感器基座2可选择用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于待测结构之上;固定好传感器基座2后,将中心传感件1从一端穿入传感器基座2的通孔,穿过第一个传感器基座2后套入两只位置调节件3再穿第二个传感器基座2的通孔,穿完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传感件,在所述中心传感件输出端连接有光纤快速接口;锚固组件,包括尾部锚固筒、端部锚固筒以及锚头外锚固件,所述尾部锚固筒套设于所述中心传感件的尾部,所述端部锚固筒套设于所述中心传感件的端部,所述锚头外锚固件套设于所述中心传感件的中间区域;成对设置的两个传感器基座,设置于待测对象表面,用于固定所述中心传感件的两端,每个所述传感器基座上设有通孔,所述中心传感件从该通孔穿过;位置调节件,设置于所述中心传感件上,用于调整所述中心传感件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传感件,在所述中心传感件输出端连接有光纤快速接口;锚固组件,包括尾部锚固筒、端部锚固筒以及锚头外锚固件,所述尾部锚固筒套设于所述中心传感件的尾部,所述端部锚固筒套设于所述中心传感件的端部,所述锚头外锚固件套设于所述中心传感件的中间区域;成对设置的两个传感器基座,设置于待测对象表面,用于固定所述中心传感件的两端,每个所述传感器基座上设有通孔,所述中心传感件从该通孔穿过;位置调节件,设置于所述中心传感件上,用于调整所述中心传感件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快速接口通过固定顶丝与所述端部锚固筒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锚固筒和所述端部锚固筒设置于两个所述传感器基座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高疲劳光纤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感器基座包括:左基座、右基座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左基座和所述右基座的连接紧固件,所述左基座和所述右基座拼接后形成通孔,所述中心传感件从该通孔穿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进萍周智季玉玉谢朝晖马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智性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