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热板及太阳能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94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热板及太阳能热水器,涉及太阳能的技术领域,所述吸热板,包括:前板和后板,后板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后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第一导流槽;前板的第一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导流槽,以使前板和后板结合后,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形成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包括多条支路,且自所述进液口到出液口,导热液沿任意路径行进的路程相等;导流通道的缝隙位置处连续设置有焊接部,焊接部为所述后板第二面与所述前板第二面朝彼此所在方向凹陷的槽。从而可以使导热液在吸热板内均匀加热,热阻小,焊接的过程不容易出现焊偏的情况,从而达到结构合理、加工方便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热板及太阳能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
,尤其是涉及一种吸热板及太阳能热水器。
技术介绍
太阳能集热器是吸收太阳辐射并将产生的热能传递到传热介质的装置,是组成各种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关键部件。按集热器内是否有真空空间分类,太阳能集热器分为真空管集热器和平板型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管与管之间缝隙大,有效的吸热面积小,占地面积大,且管式集热器耐候性差、与建筑结合不美观。平板型集热器是指吸热体表面基本上为平板形状的非聚光型集热器,主要由吸热板、透明盖板、隔热层和外壳等几部分组成。当平板型集热器工作时,太阳辐射穿过透明盖板后,投射在吸热板上,被吸热板吸收并转换成热能,然后将热量传递给吸热板内的导热介质,使导热介质的温度升高,作为集热器的有用能量输出。吸热板是平板型集热器内吸收太阳辐射能并向导热介质传递热量的部件。现有的平板形状的吸热板上,通常布置有排管和集管。排管是指吸热板上横向排列并构成纵向流体通道的部件,集管是指吸热板上下两端横向连接若干根排管并构成横向流体通道的部件。最为常见的为管板式吸热板,它是将排管和平板连接,然后再与上、下集管焊接而成。现有的管板式吸热板存在接触热阻大、流道排布不合理等问题,往往导致壁面热流密度不均匀、工质流量失衡,最终造成集热器光热转换及传热性能差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热板及太阳能热水器,以缓解了现有的管板式吸热板存在接触热阻大、流道排布不合理等问题,往往导致壁面热流密度不均匀、工质流量失衡,最终造成集热器光热转换及传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吸热板,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后板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后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第一导流槽;所述前板的第一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导流槽,以使所述前板和后板结合后,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多条支路,且自所述进液口到出液口,导热液沿任意路径行进的路程相等;所述导流通道的缝隙位置处连续设置有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为所述后板第二面与所述前板第二面朝彼此所在方向凹陷的槽。进一步的,所述前板和后板设置有对齐结构,所述对齐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流槽与第二导流槽对齐。进一步的,所述对齐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前板第一面上的凸部,和设置在所述后板第一面上的对应的凹部;或者,所述对齐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前板第一面上的凹部,和设置在所述后板第一面上的对应的凸部。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通道包括沿纵向设置的进液通道,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进液通道的上部。进一步的,所述前板和后板上对应设置有固定结构,用于将二者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后板边缘位置处的槽体,所述槽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后板所在面平行,以使所述前板边缘滑入所述槽体后,所述前板与后板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深度小于开口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支路至少包括一段沿所述吸热板长度方向设置的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吸热板的材料为不锈钢。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上述的吸热板。本技术提供的吸热板用于将热能传递给所述吸热板内部流动的导热液,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后板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后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第一导流槽;所述前板的第一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导流槽,将前板的第一面和后板的第一面焊接在一起后,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可以形成导流通道,温度较低的导热液从进液口流入后,因为前板是可以吸收太阳能的板面,所以当导热液经过导流通道时,前板会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进而传递给导热液,从而使导热液的温度升高;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多条支路,且自所述进液口到出液口,所述导热液沿任意路径行进的路程相等,一方面可以使吸热板的面积充分的被利用,另一方面,从进液口流入的导热液分成不同的路径从出液口流出,因为他们流动的路径长度相同,所以流动的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大致相同,所以尽可能的减少了不同支路流出的液体之间的温差,防止液体之间产生阻力。所述导流通道的缝隙位置处连续设置有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为所述后板第二面与所述前板第二面朝彼此所在方向凹陷的槽。将前板与后板对齐焊接时,可以沿着焊接部进行焊接,一方面焊接部可以起到引导作用,防止焊接过程中出现偏离焊接路径的现象,另一方面,相互凹陷的槽可以减少焊接位置处的厚度,从而减少焊接时间。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上述的吸热板,吸热板内的设置有导流通道,温度较低的导热液从进液口流入后,因为前板是可以吸收太阳能的板面,所以当导热液经过导流通道时,前板会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进而传递给导热液,从而使导热液的温度升高;导流通道内设置的多条支路,一方面可以使吸热板的面积充分的被利用,另一方面,从进液口流入的导热液分成不同的路径从出液口流出,因为他们流动的路径长度相同,所以流动的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大致相同,所以尽可能的减少了不同支路流出的液体之间的温差,防止液体之间产生阻力;所述导流通道的缝隙位置处连续设置有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为所述后板第二面与所述前板第二面朝彼此所在方向凹陷的槽。将前板与后板对齐焊接时,可以沿着焊接部进行焊接,一方面焊接部可以起到引导作用,防止焊接过程中出现偏离焊接路径的现象,另一方面,相互凹陷的槽可以减少焊接位置处的厚度,从而减少焊接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热板的后板第一面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热板的前板第一面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热板支路位置焊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热板后板上设置有槽体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热板另一种后板第一面的主视图。图标:100-前板;110-第二导流槽;200-后板;210-进液口;220-出液口;230-第一导流槽;231-支路;300-焊接部;400-对齐结构;500-槽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热板的后板第一面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热板的前板第一面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热板支路位置焊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吸热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吸热板及太阳能热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后板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后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第一导流槽;所述前板的第一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导流槽,以使所述前板和后板结合后,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多条支路,且自所述进液口到出液口,导热液沿任意路径行进的路程相等;所述导流通道的缝隙位置处连续设置有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为所述后板第二面与所述前板第二面朝彼此所在方向凹陷的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后板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后板的第一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第一导流槽;所述前板的第一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导流槽,以使所述前板和后板结合后,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多条支路,且自所述进液口到出液口,导热液沿任意路径行进的路程相等;所述导流通道的缝隙位置处连续设置有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为所述后板第二面与所述前板第二面朝彼此所在方向凹陷的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和后板设置有对齐结构,所述对齐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流槽与第二导流槽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前板第一面上的凸部,和设置在所述后板第一面上的对应的凹部;或者,所述对齐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前板第一面上的凹部,和设置在所述后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胤赵来涛王保庆徐长收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久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