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0684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浮法玻璃熔窑结构由依次相连的一熔化部、一卡脖、一冷却部和一流道组成,于该冷却部内设置二鼓泡器组,其中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卡脖的下游的1.5~3.5m处,另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流道的上游的1.6~3.7m处,并且其中每一鼓泡器的气体流量为0.5~2.8m

Process method for speeding up the fading process of bulk stained gla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tinted glass fading proces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glass furnace structure used by a melting part are connected in sequence, a neck, a cooling section and a flow passage, in the cooling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two bubbler group, one of the drums Global Group is located above the neck of the downstream area of 1.5 ~ 3.5m, another bubble group is located above the channel upstream of 1.6 ~ 3.7m, and the gas flow of each bubble is 0.5 ~ 2.8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浮法玻璃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在浮法透明无色玻璃的组分中加入微量的铁、钴、镍、铬、铜、硒等着色剂元素,可以获得不同颜色的玻璃。本体着色玻璃可以吸收紫外线、可见光和太阳的辐射热,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装饰装修等领域。随着市场对玻璃多色性的需求日益加剧,本体着色玻璃的颜色转换也越来越频繁。现有的浮法玻璃转色技术,着色(透明无色玻璃转本体着色玻璃)时,采用过量改色(加入过量的着色剂)、熔窑熔化部鼓泡、移动卡脖水包等技术措施,可以在2-3天内完成着色过程;而褪色时(本体着色玻璃转透明无色玻璃),没有有效的加快褪色进程技术措施,褪色过程需10-12天。本体着色玻璃褪色时间较长,中间产生的过渡玻璃不能销售,对玻璃生产企业而言就是生产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工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以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浮法玻璃熔窑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方法,所使用的浮法玻璃熔窑结构由依次相连的一熔化部、一卡脖、一冷却部和一流道组成,于该冷却部内设置二鼓泡器组,其中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卡脖的下游的1.5~3.5m处,另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流道的上游的1.6~3.7m处,并且其中每一鼓泡器的气体流量为0.5~2.8m3/h,以强化和改善冷却部内的玻璃液的对流体系,提高冷却部内的玻璃液的热效率及均化效果,并增加玻璃液的氧化性和气体量;每一鼓泡器组中,鼓泡器的数目为6至14,沿冷却部的宽度方向呈单列排列,其中一半的鼓泡器等间隔均匀设于冷却部的宽度的中心线的一侧,另一半的鼓泡器等间隔均匀设于冷却部的宽度的中心线的另一侧,同时该一半的鼓泡器与该另一半的鼓泡器相对于冷却部的宽度的中心线轴对称设置,每一半中的相邻二鼓泡器的间距为690~720mm;最外侧的鼓泡器与冷却部的侧壁的距离为1.4~2.9m,鼓泡器的喷嘴与冷却部的底壁的距离为650~700mm。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以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浮法玻璃熔窑结构,由依次相连的一熔化部、一卡脖、一冷却部和一流道组成,该冷却部内设有二鼓泡器组,其中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卡脖的下游的1.5~3.5m处,另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流道的上游的1.6~3.7m处,并且其中每一鼓泡器的气体流量为0.5~2.8m3/h,以强化和改善冷却部内的玻璃液的对流体系,提高冷却部内的玻璃液的热效率及均化效果,并增加玻璃液的氧化性和气体量;每一鼓泡器组中,鼓泡器的数目为6至14,沿冷却部的宽度方向呈单列排列,其中一半的鼓泡器等间隔均匀设于冷却部的宽度的中心线的一侧,另一半的鼓泡器等间隔均匀设于冷却部的宽度的中心线的另一侧,同时该一半的鼓泡器与该另一半的鼓泡器相对于冷却部的宽度的中心线轴对称设置,每一半中的相邻二鼓泡器的间距为690~720mm;最外侧的鼓泡器与冷却部的侧壁的距离为1.4~2.9m,鼓泡器的喷嘴与冷却部的底壁的距离为650~70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其中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卡脖的下游的1.9~2.8m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另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流道的上游的2.2~3.1m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每一鼓泡器组中,鼓泡器的数目为8至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每一半中的相邻二鼓泡器的间距为695~705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最外侧的鼓泡器与冷却部的侧壁的距离为1.6~2.3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鼓泡器的喷嘴与冷却部的底壁的距离为665~68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每一鼓泡器的气体流量为1.5~2.2m3/h。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体着色玻璃生产的褪色过程(本体着色玻璃转透明无色玻璃),关键取决于着色剂的稀释,显而易见的是,过量褪色是不可能。故制约颜色转变时间的关键因素是熔窑冷却部玻璃液的均化(即冷却部玻璃液中着色剂的稀释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熔窑冷却部二组鼓泡器进行有效地控制,强化和改善熔窑冷却部内玻璃液的对流体系,大幅提高了冷却部玻璃液的热效率及均化效果(加速了冷却部玻璃液中着色剂的稀释),也增加了玻璃液的氧化性和气体量,有利于玻璃的脱色(褪色),即达到颜色快速置换的目的。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结构可以有效缩短本体着色玻璃生产褪色时间,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的浮法玻璃熔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的浮法玻璃熔窑结构的冷却部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浮法玻璃熔窑的主体采用600D/T浮法玻璃熔窑,由依次相连的一熔化部1、一卡脖2、一冷却部3和一流道4组成,该冷却部3内设有二鼓泡器组,其中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卡脖2的下游的1.9m处,另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流道4的上游的2.2m处,并且其中每一鼓泡器5的气体流量为1.5m3/h,以强化和改善冷却部3内的玻璃液的对流体系,提高冷却部3内的玻璃液的热效率及均化效果,并增加玻璃液的氧化性和气体量;每一鼓泡器组中,鼓泡器5的数目为8,沿冷却部3的宽度方向呈单列排列,其中一半的鼓泡器5等间隔均匀设于冷却部3的宽度的中心线的一侧,另一半的鼓泡器5等间隔均匀设于冷却部3的宽度的中心线的另一侧,同时该一半的鼓泡器5与该另一半的鼓泡器5相对于冷却部3的宽度的中心线轴对称设置,每一半中的相邻二鼓泡器5的间距为695mm;最外侧的鼓泡器5与冷却部3的侧壁的距离为1.6m,鼓泡器5的喷嘴与冷却部3的底壁的距离为665mm。在未使用本专利技术的600D/T浮法玻璃熔窑,在生产F绿玻转透明无色玻璃时(褪色),需要12天时间;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结构后,转色时间缩短为7.5天,显著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浮法玻璃熔窑的主体采用800D/T浮法玻璃熔窑,由依次相连的一熔化部1、一卡脖2、一冷却部3和一流道4组成,该冷却部3内设有二鼓泡器组,其中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卡脖2的下游的2.8m处,另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流道4的上游的3.1m处,并且其中每一鼓泡器5的气体流量为2.2m3/h,以强化和改善冷却部3内的玻璃液的对流体系,提高冷却部3内的玻璃液的热效率及均化效果,并增加玻璃液的氧化性和气体量;每一鼓泡器组中,鼓泡器5的数目为12,沿冷却部3的宽度方向呈单列排列,其中一半的鼓泡器5等间隔均匀设于冷却部3的宽度的中心线的一侧,另一半的鼓泡器5等间隔均匀设于冷却部3的宽度的中心线的另一侧,同时该一半的鼓泡器5与该另一半的鼓泡器5相对于冷却部3的宽度的中心线轴对称设置,每一半中的相邻二鼓泡器5的间距为705mm;最外侧的鼓泡器5与冷却部3的侧壁的距离为2.3m,鼓泡器5的喷嘴与冷却部3的底壁的距离为680mm。在未使用本专利技术的800D/T浮法玻璃熔窑,在生产水晶灰玻转透明无色玻璃时(褪色)需要9~12天时间,在生产翡翠绿玻璃转换成旗滨绿玻璃需要4~5天时间;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结构后,转色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工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浮法玻璃熔窑结构由依次相连的一熔化部、一卡脖、一冷却部和一流道组成,于该冷却部内设置二鼓泡器组,其中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卡脖的下游的1.5~3.5m处,另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流道的上游的1.6~3.7m处,并且其中每一鼓泡器的气体流量为0.5~2.8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浮法玻璃熔窑结构由依次相连的一熔化部、一卡脖、一冷却部和一流道组成,于该冷却部内设置二鼓泡器组,其中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卡脖的下游的1.5~3.5m处,另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流道的上游的1.6~3.7m处,并且其中每一鼓泡器的气体流量为0.5~2.8m3/h,以强化和改善冷却部内的玻璃液的对流体系,提高冷却部内的玻璃液的热效率及均化效果,并增加玻璃液的氧化性和气体量;每一鼓泡器组中,鼓泡器的数目为6至14,沿冷却部的宽度方向呈单列排列,其中一半的鼓泡器等间隔均匀设于冷却部的宽度的中心线的一侧,另一半的鼓泡器等间隔均匀设于冷却部的宽度的中心线的另一侧,同时该一半的鼓泡器与该另一半的鼓泡器相对于冷却部的宽度的中心线轴对称设置,每一半中的相邻二鼓泡器的间距为690~720mm;最外侧的鼓泡器与冷却部的侧壁的距离为1.4~2.9m,鼓泡器的喷嘴与冷却部的底壁的距离为650~700mm。2.一种用以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浮法玻璃熔窑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依次相连的一熔化部、一卡脖、一冷却部和一流道组成,该冷却部内设有二鼓泡器组,其中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卡脖的下游的1.5~3.5m处,另一鼓泡器组位于上述流道的上游的1.6~3.7m处,并且其中每一鼓泡器的气体流量为0.5~2.8m3/h,以强化和改善冷却部内的玻璃液的对流体系,提高冷却部内的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勇候英兰黄秀辉林志鸿郑崇郑艺钦洪伟强汪祥俊姜志成李乌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