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燕专利>正文

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099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包括底座、卡箍、左连杆、右连杆及脚部固定板,左连杆和右连杆各有两根,两根右连杆的下端分别与底座的上表面铰接。卡箍包括两个半圆环连接构成的环形结构,两根右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其中一个半圆环连接,两根左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另一个半圆环连接。脚部固定板的右侧分别与两个右连杆铰接,脚部固定板的左侧开有两个横向的长条孔,两根左连杆的下端分别穿过两个长条孔,与底座固定连接。每根左连杆位于脚部固定板上方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弹簧,其位于脚部固定板下方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占用空间小,针对性强,省时省力,调节方便,合理控制牵引力的大小,安全可靠。

A traction structure of medial ankle liga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kle medial ligament trac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clamp, a Zuo Liangan, a right connecting rod and a foot fixed plate, and two left connecting rods and a right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and the lower ends of two connecting rods are respectively articulated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The clamp includes two semi-circular rings connected to form a ring structure, two upper ends of the right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one of the semicircle rings, and two upper ends of the left connecting rod are connected with another semicircle ring respectively. The right side of the foot fixing plate is respectively articulated with two right links. The left side of the foot fixed plate has two transverse long holes, and the lower ends of two left connecting rods are respectively penetrated through two long holes and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e part of each left connecting rod located above the fixed plate of the foo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pring, and a part of the foot located below the foot fixe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pring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design, small occupancy space, strong pertinence, time saving and labor saving, convenient adjustment, reasonable control of the size of traction force, and saf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加注重平时的体育锻炼,在进行一些剧烈的健身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以外的受伤,例如最常见的是脚踝的扭伤,严重的情况出现脚踝部位的骨折,较轻的情况会出现脚踝两侧韧带的拉伤,绝大多数情况出现脚踝外侧韧带的拉伤。通常对于脚踝外侧韧带拉伤严重的情况,采用打石膏的方式进行固定,对于扭伤较轻的状况采取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的方式,由于脚踝外侧韧带拉伤严重时,难以通过康复治疗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且康复周期较长。会在康复期内会出现脚踝内侧韧带出现紧绷的状况,使脚踝外侧韧带的恢复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此期间对脚踝内侧的韧带进行牵引,通常牵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费时费力,否则牵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渡牵拉的现象,且现有的牵引设备价格昂贵。因此,需要一种简单合理有效的装置,能够针对脚踝内侧部位进行牵引康复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该装置能够针对脚踝内侧的韧带进行牵引康复治疗,避免出现过度拉伤的情况,省时省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包括底座、卡箍、左连杆、右连杆及脚部固定板,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各有两根,两根右连杆的下端分别与底座的上表面铰接。所述卡箍包括两个半圆环连接构成的环形结构,两根右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其中一个半圆环连接,两根左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另一个半圆环连接。所述脚部固定板的右侧分别与两个右连杆铰接,脚部固定板的左侧开有两个横向的长条孔,两根左连杆的下端分别穿过两个长条孔,与底座固定连接。每根左连杆位于脚部固定板上方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弹簧,其位于脚部固定板下方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弹簧,设置在左连杆上的限位块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压紧脚部固定板。优选地,所述底座位于左连杆左侧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上方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可调节凸轮组件。优选地,所述可调节凸轮组件包括套管及侧板,套管固定安装在转动轴上,且随转动轴一起转动。所述侧板有两个且正对平行布置,套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外侧由远及近依次等间距设置有多个连接杆,所有连接杆的轴线均与套管的轴线平行,且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底座位于脚部固定板左侧正下方的部分设置有转动辊,转动辊通过第二支架安装在底座上。优选地,所述脚部固定板的左侧设置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与脚部固定板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绕过转动辊、套管及连接杆,与设置在底座上的涨紧调节器连接,所述涨紧调节器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优选地,所述脚部固定板上设置有粘绒带,粘绒带的一端与脚部固定板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脚部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粘钩带,粘钩带的一端与脚部固定板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占用空间小,针对性强,省时省力,调节方便,能够合理控制牵引力的大小,避免出现牵引过度造成对患者的伤害,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包括底座1、卡箍2、左连杆3、右连杆4及脚部固定板5,所述左连杆3和右连杆4各有两根,且均呈一前一后平行布置,两根右连杆4的下端分别与设置在底座1右侧的上表面的两个铰支座铰接,右连杆4可相对于底座1转动。所述卡箍2包括两个半圆环连接构成的环形结构,其中一个半圆环21的一端与另一个半圆环22的一端铰接,一个半圆环2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半圆环22的另一端通过粘扣23连接,便于将卡箍2固定到患者腿部膝盖以上的部位,满足不同患者腿部尺寸的要求。两根右连杆4的上端分别穿过位于右侧的半圆环21,且末端均配置有限位部24。两根左连杆22的上端分别穿过位于左侧的半圆环22连接,且末端也均配置有限位部24。所述脚部固定板5位于底座1和卡箍2之间,其右侧分别通过设置在两个右连杆4下部的铰接座与右连杆4转动连接,所述脚部固定板5的左侧的部分开有两个横向的长条孔51,两个长条孔51呈一前一后布置。两根左连杆3相互平行,且下部分别穿过两个长条孔51,左连杆3可相对于脚部固定板5在长条孔51滑动,所述两根左连杆3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焊接在一起。所述底座1位于左连杆3左侧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支架6,第一支架6的上部后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7。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驱动位于第一支架6上部的转动轴8转动,所述转动轴8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支架6上。所述转动轴8上固定安装有可调节凸轮组件9,可调节凸轮组件9包括套管91及楔形的侧板92,所述侧板92有两个且正对平行布置,套管9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92的大头端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成一体,套管91固定安装在转动轴8上,且随转动轴8一起转动。所述套管91的外侧由远及近依次等间距设置有四个连接杆93,所有连接杆93的轴线均与套管91的轴线平行,且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9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位于脚部固定板5左侧正下方的部分设置有转动辊12,转动辊12通过第二支架13安装在底座上,所述转动辊12通过转轴安装在第二支架13的上部,第二支架13的底部与底座1焊接在一起。每根左连杆3位于脚部固定板5上方的部分的外部套有第一弹簧31,其位于脚部固定板5下方的部分的外部套有第二弹簧32,左连杆3位于第一弹簧31的上部和第二弹簧32的下部均设置有限位块33,所述限位块33使第一弹簧31的下端和第二弹簧32的上端均压紧在脚部固定板5上。所述脚部固定板5上设置有粘绒带52,粘绒带52的一端与脚部固定板5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脚部固定板5上还设置有粘钩带53,粘钩带53的一端与脚部固定板5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粘绒带52与粘钩带53可粘合在一起,将患者的脚部固定在脚部固定板5上,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固定的松紧度。所述脚部固定板5的左侧设置有牵引绳10,牵引绳10的一端与脚部固定板5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绕过转动辊12、套管91及其中一个连接杆93,与涨紧调节器14连接,所述涨紧调节器14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涨紧调节器14可以调节牵引绳10的长度,进而可调节脚部固定板5的活动范围。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牵引绳10绕过的连接杆93,调节脚部固定板5左侧上下移动的距离,以确定对患者脚踝内侧牵引的幅度。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包括底座、卡箍、左连杆、右连杆及脚部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各有两根,两根右连杆的下端分别与底座的上表面铰接;所述卡箍包括两个半圆环连接构成的环形结构,两根右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其中一个半圆环连接,两根左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另一个半圆环连接;所述脚部固定板的右侧分别与两个右连杆铰接,脚部固定板的左侧开有两个横向的长条孔,两根左连杆的下端分别穿过两个长条孔,与底座固定连接;每根左连杆位于脚部固定板上方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弹簧,其位于脚部固定板下方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弹簧,设置在左连杆上的限位块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压紧脚部固定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包括底座、卡箍、左连杆、右连杆及脚部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各有两根,两根右连杆的下端分别与底座的上表面铰接;所述卡箍包括两个半圆环连接构成的环形结构,两根右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其中一个半圆环连接,两根左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另一个半圆环连接;所述脚部固定板的右侧分别与两个右连杆铰接,脚部固定板的左侧开有两个横向的长条孔,两根左连杆的下端分别穿过两个长条孔,与底座固定连接;每根左连杆位于脚部固定板上方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弹簧,其位于脚部固定板下方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弹簧,设置在左连杆上的限位块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压紧脚部固定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位于左连杆左侧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上方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可调节凸轮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脚踝内侧韧带牵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
申请(专利权)人:刘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