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炼厂干气自加氢精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9021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炼油厂的副产物-炼厂干气的开发利用。炼厂干气经二乙醇胺脱除其中的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经气液分离、分液后的炼厂干气经压缩升压后,与石脑油混相进料,炼厂干气为混相进料的20~80%(wt)范围内任意调节,经加氢精制,脱硫,深度精制,使混相后的油气流成为优良的蒸汽转化进料,经转化反应生成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进一步生产合成氨、甲醇、蒸汽、氢气等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炼油厂催化裂化、热裂化、焦化、重整、减粘及催化裂解等炼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炼厂干气(也称气态烃)的开发利用。炼厂干气的主要成份由H2、CH4、C2H4、C2H6、C3H6、C3H8、CO、CO2、H2S及少量的C4、C5等组成。现大部分炼厂干气未被开发利用,主要作为燃料气烧掉,十分可惜。如能将炼厂干气经过适当的处理,通过炼厂干气中的氢气自加氢精制,将其中的稀烃加氢饱和,硫等脱除,用以代替或部分代替石脑油,经过蒸汽转化反应生成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成为进一步生产合成氨、甲醇、氢气等的宝贵化工原料。这对于石油的深度加工及资源优化将是很有意义的。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石脑油资源短缺,价格上涨,以轻油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纷纷寻找价格更为便宜的天然气、液化气、炼厂干气等作为替代原料。利用炼厂干气生产氨合成气中的氢气,现主要有四种方法:第一种采用部分氧化法,此法需要建空分装置供给富氧气体,其投资大,能耗高,催化剂积碳严重;第二种选用抗烯烃的转化催化剂,催化剂易积碳,活性低,炉管损坏严重,操作周期短;第三种选用组分单一的烷烃,此法需建立气分装置(主要是将气态烃中的烷烃和稀烃分开),将气分装置中的烷烃加以利用作为转化进料;第四种采用自成系统的加氢精制装置,以精制气冷却打循环控制反应温升,此法需增加专门的循环换热设备,能量利用不合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需要分离装置,投资省,能耗低的采用炼厂干气和石脑油混相进料自加氢精制,成为优良的蒸汽转进料,经蒸汽转化反应生成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经济、有效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炼厂干气经过二乙醇胺脱除其中的H2S、CO、CO2等酸性气后,经气液分离、压缩,与石脑油混相进料后,预热;然后进行加氢精制,将含10~20%(V)的稀烃加氢饱和至<1%(V),COS、RSH等转化成H2S,再经ZnO脱硫,使总硫降至<0.5ppm,脱硫后的热-->油气流与冷油气流换热降温至200℃左右,经过高镍催化剂的深度精制,可将石脑油中的芳烃由10~20%(wt)降至<1%(wt),炼厂干气中的烯烃降至ppm级,油气流中的硫、氯、砷降至ppb级。这样,炼厂干气与石脑油混相进料后,经上述工序,进入蒸汽转化反应工序,生成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框图。图中:(1)炼厂干气,(2)二乙醇胺脱除酸性气工序,(3)气液分离工序,(4)压缩工序,(5)炼厂干气和石脑油混相、补氢工序,(6)预热工序(与热态油气流换热升温工序,与冷态油气流换热降温工序),(7)加氢精制工序,(8)氧化锌脱流工序,(9)深度精工序,(10)升温工序,(11)蒸汽转化反应工序。*补氢的作用:1.炼厂干气中有时氢含量偏低,要保证氢/烯摩尔比>1.102.石脑油加氢精制脱硫需要氢气3.深度精制中石脑油芳烃加氢饱和需耗氢4.为保证蒸汽转化反应正常进行,需补充必要的氢气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中:(1)二乙醇胺洗涤塔,(2)气液分离罐,(3)压缩机,(4)换热器,(5)加热炉,(6)加氢反应器,(7)氧化锌脱硫反应器,(8)深度精制反应器,(9)石脑油进料泵,(10)气液分离罐,(11)换热器,(12)加热炉,(13)石脑油罐。(A)二乙醇胺液,(B)含硫洗涤液,(C)炼厂干气,(D)脱除酸性气后的炼厂干气,(E)分离液(二乙醇胺液),(F)(当作)燃料气,(G)(当作)原料气,(Y)进压缩机的循环精制气,(H)升压后的原料气,(I)补充氢气,(J)石脑油,(V)混相后油气流,(K)换热后的油气流,(L)预热后的油气流,(M)加氢后的油气流,(N)氧化锌脱硫后的油气流,(X)降温后的油气流,(P)深度精制后的油气流,(Q)加热后的油气流,进入蒸汽转化反应工序,生成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W)冷却后的循环精制气。本专利技术结合附图2作进一步详述:炼厂干气的组成比较复杂,有H2、N2、H2S、CH4、C2H4、C2H6、C3H6、C3H8、CO、CO2、RSH、COS及少量的C4、C5、H2O等,详见表1。-->将炼厂干气(C)经二乙醇胺洗涤塔(1)将其中的H2S、CO、CO2脱至<1%(V),脱除酸性气后的炼厂干气(D)进气液分离罐(2),分液后的炼厂干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燃料气(F),一部分作为蒸汽转化进料的精制用原料气(G),原料气(G)经压缩机(3)升压,升压后的原料气(H)与补充氢气(I)(为保证炼厂干气加氢的氢/稀摩尔比、石脑油加氢脱硫及深度精制中石脑油芳烃加氢饱和用氢等)及石脑油(J)经泵(9)升压,(H)、(I)、(J)三者混合后的油气流(V)(即为炼厂干气与石脑油混相进料)与加氢精制后的油气流(N)在换热器(4)换热,换热后的油气流(K)进入加热炉(5)预热,预热后的油气流(L)进入加氢反应器(6)(器内装填481-3或CH-6催化剂),将炼厂干气中的10~20%(V)的稀烃加氢饱和,使总烯烃<1%(V)、COS、RSH加氢转化成H2S。加氢后的油气流(M)进入氧化锌脱硫反应器(7),经氧化锌脱硫,将H2S转化成ZnS,使油气流中的总硫<0.5ppm。经氧化锌脱硫后的热油气流(N)与冷油气流(V)在换热器(4)中换热,降温至200℃左右的油气流(X)分成两部分:在加氢反应器(6)操作温度许可的范围内,可将油气流(X)的全部或大部分经深度精制反应器(8)(器内装填0501高镍催化剂)进行深度精制,可将其中的有害杂质硫(S)、氯(CL)、砷(As)等脱至ppb级,炼厂干气中的烯烃降至ppm级,将石脑油中的芳烃由10~20%(wt)降至<1%(wt),成为优良的蒸汽转化进料-油气流(P)。油气流(P)进入加热炉(12)加热至380℃左右-油气流(Q),油气流(Q)与水蒸汽混合后进转化炉进行蒸汽转化反应,生成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当炼厂干气与石脑油的掺兑比例较高,加氢反应器(6)最高床层温度超过许可范围时,可从油气流(X)中引部分油气流经换热器(11)进一步冷却-油气流(W),并经气液分离器(10)分液后油气流(Y),进压缩机(3)打循环,作为调节加氢反应器(6)床层温度的手段,也可用此回路作为开停车或事故状态下进行闭路循环的回路。烃类的蒸汽转化反应通常在500~800℃下进行,C2以上的烃类都要经裂解、断键,生成甲烷这一阶段。甲烷再与H2O反应生成H2、CO、CO2。烃类在高温下极易发生裂解、脱氢、缩合、析碳等反应,特别是烯烃和芳烃,更加容易析碳。因此,防止烃类在转化催化剂上的积碳是转化工艺操作-->中的首要问题。通常要求烯烃≯1%(wt),芳烃≯13%(wt),石脑油干点≯220℃。炼厂干气中的烯烃通常为10~20%(V)。故本专利技术对炼厂干气在进蒸汽转化炉之前,必须将炼厂干气中的烯烃加氢饱和至<1%(V),才能满足蒸汽转化进料的要求。为此,本专利技术利用炼厂干气中所含18~30%(V)的氢气(自加氢)将其所含的10~20%(V)的烯烃加氢饱和。烯烃加氢饱和是强放热反应。故防止炼厂干气在加氢反应器(6)中超温是关键。加氢精制催化剂的操作温度≯380℃,炼厂干气中乙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炼厂千气和石脑油混相进料,自加氢精制经蒸汽转化反应生成氢气(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炼厂千气经二乙醇胺脱除其中的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后,经气液分离、分液后的炼厂千气经压缩升压后,与石脑油混相进料,经加氢精制、脱硫、深度精制,使混相后的油气流成为蒸汽转化进料,经转化反应生成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炼厂千气和石脑油混相进料,自加氢精制经蒸汽转化反应生成氢气(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炼厂千气经二乙醇胺脱除其中的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后,经气液分离、分液后的炼厂千气经压缩升压后,与石脑油混相进料,经加氢精制、脱硫、深度精制,使混相后的油气流成为蒸汽转化进料,经转化反应生成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炼厂干气的量占整个混相进料的比例为20~80%(wt)范围内可任意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精制工序中,利用炼厂干气中所含的18~30%(V)的氢气,将其所含的10~20%(V)的稀烃加氢饱和至<1%(V),羰基硫(COS)、硫醇(RSH)转化成硫化氢(H2S)。其工艺条件为:反应压力:1.0~4.5MPa反应温度:180~380℃炼厂干气气空速:500~3000h-1石脑油液空速:0.5~4.0h-1氢/稀摩尔比:>1.10进料含硫:≮3pp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脱硫工序中,采用氧化锌(ZnO)脱硫,使总硫<0.5ppm。其工艺条件为:反应总压:1.0~4.5MPa反应温度:250~400℃炼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金文程国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庆石油化工总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