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应急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8415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应急照明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通过第一插拔式接线端子与常规电源连接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模块包括与常规电源连通的照明灯具,并联设置在照明灯具两端的应急电源,以及输入回路与常规电源的电路连通、输出回路与应急电源的电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为D型电磁继电器;所述照明灯具上还串联有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上连接有门开闭检测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仅能有效为配电室提供应急电源,并且还能促使应急电源以及常规电源在合适的时间为室内提供照明,节约能源,效果十分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应急照明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应急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的层数越来越高,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内部设施越来越完善,功能越来越齐全,所用设备和材料越来越新。一座建筑里面包括水平交通、垂直交通的内部流量也越来越大。这些建筑(包括地下部分)应不间断供电,而事实上各种灾害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如:火灾、爆炸和地震等灾害。发生这些灾害时,正常电源往往发生故障或必须断开电源,这时正常照明全部熄灭。为了保障人员及财产的安全,并对进行着的生产、工作及时操作和处理,有效地制止灾害或事故的蔓延,这时应随即投入应急照明。在配电室使用中,室内的照明通常是维护人员随身携带的照明装置,或者采用配电室本身电源供电的照明装置,在配电室断电的紧急状况时,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能为配电室中提供应急照明的装置,仅仅只能依靠维护人员随身携带的照明装置为配电室照明,使用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能为配电室中提供应急照明的装置,仅仅只能依靠维护人员随身携带的照明装置为配电室照明,使用非常不便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了能有效为配电室提供应急照明的一种室内应急照明系统。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室内应急照明系统,包括通过第一插拔式接线端子与常规电源连接的照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模块包括与常规电源连通的照明灯具,并联设置在照明灯具两端的应急电源,以及输入回路与常规电源的电路连通、输出回路与应急电源的电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为D型电磁继电器;所述照明灯具上还串联有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上连接有门开闭检测开关。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有效通过门开闭检测开关的关闭和打开,以及常规电源的连通情况有效判断照明灯具的能源供给方式以及开启和关闭,具体判断流程如下:当常规电源处于持续供能状态时,常规电源为电磁继电器的输入回路提供能源,促使电磁做功,使输出回路一直处于断开的状态,因而应急电源的电路断开。当门开闭检测开关的状态处于连通状态时,常规电源为照明灯具提供能源,照明灯具对室内进行照明;当门开闭检测开关的状态处于断开状态时,照明灯具无能源提供,照明灯具不进行照明。当常规电源的供能处于断开状态时,即处于紧急状态时,常规电源无法为电磁继电器的输入回路提供能源,促使电磁继电器的输出回路处于连通的状态,应急电源的电路连通。当门开闭检测开关的状态处于连通状态时,应急电源为照明灯具提供能源,照明灯具对室内进行照明;当门开闭检测开关的状态处于断开状态时,照明灯具无能源提供,照明灯具不进行照明。通过上述结构的优化设置,不仅仅能有效为配电室提供应急电源,并且还能促使应急电源以及常规电源在合适的时间为配电室提供照明,节约能源,效果十分显著。进一步,为了能有效实现照明灯具在配电室内的移动,所述第一插拔式接线端子通过第一滑动槽与常规电源连通;所述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通过第二滑动槽与门开闭检测开关连通。更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动槽包括固定在室内且具有滑槽的固定件,通过弹簧固定在滑槽顶端的第一连接片,通过弹簧固定在滑槽底端的第二连接片,设置在滑槽内且顶端与第一连接片接触、底端与第二连接片接触的滑块,以及与滑块固定连接的连接块。所述第二滑动槽的结构与第一滑动槽的结构相同。为了能更好地节约能源,提高可靠性,所述门开闭检测开关包括固定板,一端穿过固定板的连接杆,固定在连接杆另一端的电连接板,套接在电连接板与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杆上的压紧弹簧,与电连接板接触的电连接片,以及用于推动电连接板离开电连接片的推块。优选地,所述电连接片固定在固定板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不仅仅能有效为配电室提供应急电源,并且还能促使应急电源以及常规电源在合适的时间为配电室提供照明,节约能源,效果十分显著;2、本技术的开闭全部通过机械结构实现,进而有效节约能源,并且提高可靠性;3、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照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滑动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门开闭检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第一插拔式接线端子,2-照明模块,3-第一滑动槽,4-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5-门开闭检测开关,6-第二滑动槽;21-照明灯具,22-应急电源,23-电磁继电器;31-固定件,32-第一连接片,33-第二连接片,34-滑块,35-连接块;51-固定板,52-连接杆,53-电连接板,54-压紧弹簧,55-电连接片,56-推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室内应急照明系统,如图1-图4所示,包括第一插拔式接线端子1、照明模块2、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和门开闭检测开关5。其中,照明模块2包括与常规电源连通的照明灯具21,并联设置在照明灯具21两端的应急电源22,以及输入回路与常规电源的电路连通、输出回路与应急电源22的电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23,所述电磁继电器为D型电磁继电器。门开闭检测开关5包括固定板51,一端穿过固定板51的连接杆52,固定在连接杆52另一端的电连接板53,套接在电连接板53与固定板51之间的连接杆52上的压紧弹簧54,与电连接板53接触的电连接片55,以及用于推动电连接板53离开电连接片55的推块56。上述各结构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第一插拔式接线端子1和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上均具有两个连接端,分别命名为a端和b端。电连接片55一端与电连接板53接触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上的a端连通,该门开闭检测开关5上的连接杆52的端部则与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上的b端连通;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插拔式接线端子1的a端和b端分别与常规电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优化了第一插拔式接线端子1与常规电源之间的结构,并且同时优化了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与门开闭检测开关5之间的结构,具体设置如下:所述第一插拔式接线端子1通过第一滑动槽3与常规电源连通;所述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通过第二滑动槽6与门开闭检测开关5连通。第一滑动槽3和第二滑动槽6的结构相同,其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该第一滑动槽3包括固定在室内且具有滑槽的固定件31,通过弹簧固定在滑槽顶端的第一连接片32,通过弹簧固定在滑槽底端的第二连接片33,设置在滑槽内且顶端与第一连接片32接触、底端与第二连接片33接触的滑块34,以及与滑块34固定连接的连接块35。即,该第二滑动槽6也包括有固定件31、第一连接片32、第二连接片33、滑块34和连接块35。在第二滑动槽6中,第一连接片32与门开闭检测开关5的连接杆52电连接,第二连接片33与电连接片55电连接,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上的a端与滑块34底端位置电连接,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上的b端与滑块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室内应急照明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应急照明系统,包括通过第一插拔式接线端子(1)与常规电源连接的照明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模块(2)包括与常规电源连通的照明灯具(21),并联设置在照明灯具(21)两端的应急电源(22),以及输入回路与常规电源的电路连通、输出回路与应急电源(22)的电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23),所述电磁继电器为D型电磁继电器;所述照明灯具(21)上还串联有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所述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上连接有门开闭检测开关(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应急照明系统,包括通过第一插拔式接线端子(1)与常规电源连接的照明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模块(2)包括与常规电源连通的照明灯具(21),并联设置在照明灯具(21)两端的应急电源(22),以及输入回路与常规电源的电路连通、输出回路与应急电源(22)的电路连通的电磁继电器(23),所述电磁继电器为D型电磁继电器;所述照明灯具(21)上还串联有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所述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上连接有门开闭检测开关(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应急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式接线端子(1)通过第一滑动槽(3)与常规电源连通;所述第二插拔式接线端子(4)通过第二滑动槽(6)与门开闭检测开关(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应急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槽(3)包括固定在室内且具有滑槽的固定件(31),通过弹簧固定在滑槽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健雄杨绍坤杨静胡雪松于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时佰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