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背光源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41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背光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导光板、软性线路板、光源、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增光膜、第二扩散膜和反光膜和散热板;所述壳体由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构成,其中第一框体的侧边设置导线孔,所述第二框体的外侧设置用于与手机外壳连接的卡扣;所述第二框体内侧设置双卡槽,其中上层卡槽放置导光板,下层卡槽用于放置散热板,所述第一框体为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的侧边开口处与第二框体放置导光板的位置连通,所述第一框体内部放置软性线路板,光源均匀布设在软性线路板上,所述软性线路板与散热板连接,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贴装反光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背光源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手机发光源
,具体涉及到一种手机背光源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版本也越来越高,主要是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逐渐提升,对于这些日常必备的通讯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手机大屏化日趋加速,对手机背光的亮度、结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手机背光源产品结构普遍有挡墙结构,而且粘结宽度较宽,这样挡墙与粘结宽度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对于手机屏幕的可视区域造成一定的限制,同时由于背光源不能用发光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及时进行散热,对于手机的薄型设计具有一定的约束,在长时间使用时,热量难以散出影响手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机背光源的安装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机背光源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导光板、软性线路板、光源、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增光膜、第二扩散膜和反光膜和散热板;所述壳体由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构成,其中第一框体的侧边设置导线孔,所述第二框体的外侧设置用于与手机外壳连接的卡扣;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机背光源的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背光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导光板、软性线路板、光源、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增光膜、第二扩散膜和反光膜和散热板;所述壳体由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构成,其中第一框体的侧边设置导线孔,所述第二框体的外侧设置用于与手机外壳连接的卡扣;所述第二框体内侧设置双卡槽,其中上层卡槽放置导光板,下层卡槽用于放置散热板,所述第一框体为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的侧边开口处与第二框体放置导光板的位置连通,所述第一框体内部放置软性线路板,光源均匀布设在软性线路板上,所述软性线路板与散热板连接,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贴装反光膜,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依次设置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增光膜和第二扩散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背光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导光板、软性线路板、光源、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增光膜、第二扩散膜和反光膜和散热板;所述壳体由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构成,其中第一框体的侧边设置导线孔,所述第二框体的外侧设置用于与手机外壳连接的卡扣;所述第二框体内侧设置双卡槽,其中上层卡槽放置导光板,下层卡槽用于放置散热板,所述第一框体为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的侧边开口处与第二框体放置导光板的位置连通,所述第一框体内部放置软性线路板,光源均匀布设在软性线路板上,所述软性线路板与散热板连接,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贴装反光膜,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依次设置第一扩散膜、第一增光膜、第二增光膜和第二扩散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列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劲浪光电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