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豆棒加工的多次研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6820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豆棒加工的多次研磨系统,包括研磨机、搅拌装置、补水管路、集浆器、豆渣收集器和设置在研磨机下的置物台;研磨机和搅拌装置相互交替并紧邻布置,包括三组研磨机和两套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池、搅拌器和输送器;研磨机顶部设置有一个漏斗,前侧的底部设有一个钢管制成的出浆口,侧面的上部设有一个出渣口;搅拌器包括位于搅拌池开口上方的动力组件和连接在动力组件下方位于搅拌池内的搅拌爪;输送器包括输送管和泵送器;补水管路设置在搅拌装置的背面,与每套搅拌装置对应设置一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研磨较彻底,出浆率高,兼具大豆研磨和浆渣分离的作用。

Multiple grinding system for processing of bean ba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ystem for repeated grinding rod processing beans, including grinding machine, stirring device, water pipeline, storage device, Taiwan in slurry collector and grinding machine is arranged in the dregs of; grinding machine and stirring device alternately and close to the layout, including three groups of grinding machines and two sets of stirring device; stirring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mixing tank, agitator and conveyor; grinding machin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a funnel, the front side of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tube made of a slurry outlet, the side of the upper is provided with a slag outlet; the agitator includes a power component in the stirring pool openings at the top and connection in the stirring claw stirring pool in the dynamic component below the conveyor comprises a conveying pipe; and pumping device; water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back side of the stirring device, and a water outlet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o each stir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complete grinding, high slurry yield, and the effect of both soybean lapping and slurry s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豆棒加工的多次研磨系统
本技术涉及豆制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豆棒加工的多次研磨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水发豆子采用石磨磨制,因石磨磨制过程中,能保持较好的蛋白质成分不被破坏,因此该加工方法产出的豆浆营养价值高;但因石磨工艺粗糙,大豆研磨不彻底,豆渣较粗,这些豆渣中还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未释放出来;而且,石磨磨制费时费力,效率极低。因此出现了电动的研磨机,将水发后的大豆与水的混合物放入研磨机,经磨削后的豆渣与豆浆的混合物一起排出,之后经人工过滤将浆渣进行分离,该设备磨削后产生的豆渣也较粗,研磨不够彻底,出浆率不高,后期分离过程浪费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豆棒加工的多次研磨系统,该系统结构紧凑,研磨较彻底,出浆率高,兼具大豆研磨和浆渣分离的作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豆棒加工的多次研磨系统,包括研磨机、搅拌装置、补水管路、集浆器、豆渣收集器和设置在研磨机下的置物台;所述研磨机和搅拌装置相互交替并紧邻布置,包括三组研磨机和两套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池、搅拌器和输送器;所述研磨机顶部设置有一个漏斗,前侧的底部设有一个钢管制成的出浆口,侧面的上部设有一个出渣口,各研磨机的出浆口位于集浆器的上方,前一个所述研磨机的出渣口的开口位于下一搅拌装置的搅拌池的正上方,所述豆渣收集器位于最后一个研磨机的出渣口处;搅拌池上部敞口,所述搅拌器包括位于搅拌池开口上方的动力组件和连接在动力组件下方位于搅拌池内的搅拌爪;所述输送器包括输送管和泵送器,输送管入料口位于搅拌池底,出料口位于紧邻的下一个研磨机的漏斗上方;所述补水管路设置在搅拌装置的背面,与每套搅拌装置对应设置一出水口。大豆与水的混合物通过研磨机顶部的漏斗进入第一个研磨机,进行研磨,浆体进入集浆器而豆渣进入第一个搅拌装置的搅拌池,向搅拌池内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后的物料通过输送器送往第二个研磨机重复研磨,如此反复,对大豆研磨较充分,大豆内的浆体出浆率较高,整个工序自动完成,生产率高,节省劳动力;而且本系统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进一步地,所述集浆器为上部敞口的长方体,在其一侧面的底部设有一排浆口。集浆器收集到的浆体可通过排浆口自行排出。进一步地,所述集浆器的底部设置为斜坡状,所述排浆口设置在低位处。斜坡具有导流作用,集浆器内的浆体能迅速、彻底排出,防止浆体内的豆渣沉淀堵塞排浆口,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的中部还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的出口位于搅拌池上方。一方面,在下一研磨机剩余容量不足时,可打开回流管,让管体内的物料迅速回流至上一搅拌池;另一方面,可反复将搅拌池中的物料吸出再通过回流管回流到搅拌池中继续搅拌,能促使水和渣体混合更均匀,流转到下一研磨机研磨时,研磨更彻底,出浆率更高。进一步地,所述研磨机上的漏斗可拆卸。漏斗用于进料,与研磨机的连接处极易产生顽垢污渍,为防止浆体受到污染,将漏斗制成可拆卸结构,便于清洁;另一方面,大豆与漏斗间摩擦较大,漏斗较易磨损,设置成可拆卸结构,在损坏后也便于更换。进一步地,在所述动力组件上焊接支撑板,通过支撑板将动力组件架设在搅拌池的开口上方。一方面可节省空间,另一方面直接将动力组件取下,即可对搅拌爪和搅拌池进行清洗,方便快捷,清洗彻底。达到的效果:一、本技术通过反复研磨,研磨较彻底,出浆率高;二、该系统兼具大豆研磨和浆渣分离的作用,生产率高,节省劳动力;三、该系统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1-研磨机;2-搅拌装置;3-补水管路;4-集浆器;5-豆渣收集器;6-置物台;11-漏斗;12-出浆口;13-出渣口;21-搅拌池;22-搅拌器;23-输送器;31-出水口;41-排浆口;221-动力组件;231-输送管;2211-支撑板;2311-出料口;2312-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所示的用于豆棒加工的多次研磨系统,包括研磨机1、搅拌装置2、补水管路3、集浆器4、豆渣收集器5和设置在研磨机1下的置物台6;豆渣收集器5位于最后一个研磨机1的出渣口13处。本实施例包括三组研磨机1,两套搅拌装置2,研磨机1和搅拌装置2相互交替并紧邻布置排成一字型,根据实际的加工生产需要,可针对性的添加或减少研磨机1与搅拌装置2的数量;集浆器4为上部敞口的长方体,处于一字型排列的研磨机1和搅拌装置2的一侧,而补水管路3位于另一侧,每套搅拌装置2对应设置一出水口31。搅拌装置2包括搅拌池21、搅拌器22和输送器23;研磨机1顶部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漏斗11;前侧的底部设有一个钢管制成的出浆口12,与出浆口12垂直的一侧的上部设有一个出渣口13,出渣口13的开口位于搅拌池21的正上方;所有的出浆口12的开口均位于集浆器4上部;搅拌池21设置为中空的敞口式,搅拌器22还包括位于搅拌池21开口上方的动力组件221和连接在动力组件221下方位于搅拌池21内的搅拌爪;在动力组件221上焊接支撑板2211,通过支撑板2211将动力组件221架设在搅拌池21的开口上方。一方面可节省空间,另一方面直接将动力组件221取下,即可对搅拌爪和搅拌池21进行清洗,方便快捷,清洗彻底。输送器23包括输送管231和泵送器,输送管231的入料口位于搅拌池21底,出料口2311位于紧邻的下一个研磨机1的漏斗11上方。集浆器4的底部设置为斜坡状,在低位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一排浆口41。集浆器4收集到的浆体在斜坡的导流作用下,可通过排浆口41自行排出,且浆体排出迅速、彻底,可防止浆体内的豆渣沉淀堵塞排浆口41,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本实施例的输送管231的中部还设置有回流管2312,回流管2312的出口位于搅拌池21上方。一方面,在研磨机1容量不足时,可打开回流管2312,让管体内的物料迅速回流;另一方面,可反复将搅拌池21中的物料吸出再通过回流管2312回流到搅拌池21中继续搅拌,能促使水和渣体混合更均匀,流转到下一研磨机1研磨时,研磨更彻底,出浆率更高。本技术的漏斗11用于进料,与研磨机1的连接处极易产生顽垢污渍,为防止浆体受到污染,将漏斗11制成可拆卸结构,便于清洁;另外,大豆与漏斗11间摩擦较大,漏斗11较易磨损,设置成可拆卸结构,在损坏后也便于更换。大豆与水的混合物通过研磨机1顶部的漏斗11进入第一个研磨机1,进行研磨,浆体进入集浆器4而豆渣进入第一个搅拌装置2的搅拌池21,向搅拌池21内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后的物料通过输送器23送往第二个研磨机1重复研磨,如此反复,对大豆研磨较充分,大豆内的浆体出浆率较高,整个工序自动完成,生产率高,节省劳动力;而且本系统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豆棒加工的多次研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豆棒加工的多次研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研磨机、搅拌装置、补水管路、集浆器、豆渣收集器和设置在研磨机下的置物台;所述研磨机和搅拌装置相互交替并紧邻布置,包括三组研磨机和两套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池、搅拌器和输送器;所述研磨机顶部设置有一个漏斗,前侧的底部设有一个钢管制成的出浆口,侧面的上部设有一个出渣口,各研磨机的出浆口位于集浆器的上方,前一个所述研磨机的出渣口的开口位于下一搅拌装置的搅拌池的正上方,所述豆渣收集器位于最后一个研磨机的出渣口处;搅拌池上部敞口,所述搅拌器包括位于搅拌池开口上方的动力组件和连接在动力组件下方位于搅拌池内的搅拌爪;所述输送器包括输送管和泵送器,输送管入料口位于搅拌池底,出料口位于紧邻的下一个研磨机的漏斗上方;所述补水管路设置在搅拌装置的背面,与每套搅拌装置对应设置一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豆棒加工的多次研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研磨机、搅拌装置、补水管路、集浆器、豆渣收集器和设置在研磨机下的置物台;所述研磨机和搅拌装置相互交替并紧邻布置,包括三组研磨机和两套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池、搅拌器和输送器;所述研磨机顶部设置有一个漏斗,前侧的底部设有一个钢管制成的出浆口,侧面的上部设有一个出渣口,各研磨机的出浆口位于集浆器的上方,前一个所述研磨机的出渣口的开口位于下一搅拌装置的搅拌池的正上方,所述豆渣收集器位于最后一个研磨机的出渣口处;搅拌池上部敞口,所述搅拌器包括位于搅拌池开口上方的动力组件和连接在动力组件下方位于搅拌池内的搅拌爪;所述输送器包括输送管和泵送器,输送管入料口位于搅拌池底,出料口位于紧邻的下一个研磨机的漏斗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宜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