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质油脱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6209 阅读:204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质油脱碳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重质油脱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重质油裂解:将重质油加热到350-500℃后进入反应器中进行裂解反应,重质油在反应器中的保留时间为0.5-3小时;2)分离:将反应后重质油以碳原子数为3-7的烷烃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分别得到富碳组分和富氢组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热反应条件和保留时间,对重质油选择性热裂解,对于所得热反应产物,采用溶剂萃取方法进行萃取分离,分别得到富碳组分和富氢组分,实现对重质油的选择性定向裁剪脱碳。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热转化过程可以控制,富氢组分分布合理,收率高,能达到80-90%;所得富碳组分可以作为生产碳材料的原料,应用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质油脱碳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化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质油脱碳方法。
技术介绍
重质油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密度大、粘度大、胶质含量高、烷烃含量低的特点;在元素组成上,重质油中氧、硫、氮等元素含量高;在微量元素含量上,其含量是常规原油的几倍至几十倍;在组成上,其主要成分为芳香烃、非烃和部分饱和烃等。目前,国内外重质油脱碳采用焦化和溶剂脱沥青两种工艺。焦化是以减压渣油、重质油催化油浆和脱沥青油等为原料,在高温和长停留时间条件下进行裂解和缩合反应,生成焦炭和油气。其工艺路线图如图1A所示:重质油91在管式加热炉中加热,采用高流速和高热强度,使油品在加热炉中短时间达到焦化反应所需温度后,以炉出口温度(490~500℃)离开加热炉进入焦炭塔9中,得到石油焦93和油气92。该方法使焦化反应基本不在加热炉中进行,而延迟到焦炭塔中去进行加工。在延迟焦化工艺中,加热炉热效率低,装置的综合能耗高,而且不同的装置产品分布和收率的差异较大,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溶剂脱沥青是一个物理过程,其工艺流程如图1B所示,是在溶剂脱沥青塔10中将重质油101能够被溶剂溶解的组分分离,得到脱沥青油102和脱油沥青103,脱沥青油102可作为二次加工的原料,脱油沥青103可作为富碳组分直接或经减粘作为燃料或作为焦化的原料。由于溶剂脱沥青是一个纯粹的物理过程,在脱沥青油102中仍含有相当数量的芳香烃化合物,而在脱油沥青103中又含有大量的饱和长侧链,使得脱碳效率和脱沥青油收率都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质油脱碳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重质油脱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重质油裂解:将重质油加热到350-500℃后进入反应器中进行裂解反应,重质油在反应器中的保留时间为0.5-5小时;2)分离:将反应后重质油以碳原子数为3-7的烷烃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分别得到富碳组分和富氢组分。-->其中,为了减缓重质油在裂解过程中的结焦,裂解反应过程中还向反应器内通有蒸汽,蒸汽流量为重质油体积流量的0-20%,优选为0-5%。裂解反应的温度优选为420-470℃,重质油停留时间优选为1-2小时。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萃取分离,反应后重质油进行萃取分离前还经过闪蒸除去轻组分,闪蒸温度为200-500℃,压力为0-0.5MPa;优选的温度为200-350℃,压力为0-0.2MPa。溶剂萃取的采用碳原子数为3-7的烷烃作为溶剂,萃取温度为100-300℃,压力为5-15MPa,剂油的体积比为2-6∶1。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热反应条件和停留时间,对重质油选择性热裂解,对于所得热反应产物,采用溶剂萃取方法进行萃取分离,分别得到富碳组分和富氢组分,实现对重质油的选择性裂解和有效脱碳。本专利技术方法热转化过程可以控制,富氢组分分布合理,收率高,能达到80-90%,达到定向剪裁、有效脱碳、提高富氢组份收率的目的;所得富碳组分可以作为生产碳材料的原料,应用广泛。附图说明图1A为重质油焦化反应工艺图;图1B为重质油溶剂脱沥青反应工艺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重质油脱碳工艺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用热裂解反应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重质油脱碳的工艺如图2所示,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将重质油1001经加热炉加热到350-500℃,优选为420-470℃,然后进入反应器100,在反应器100中保留0.5-5h,优选为1-2h;同时,可以通入蒸汽1002,以减缓重质油在裂解过程中的结焦。反应后的物料进入闪蒸塔110,脱去其中的轻组份油气1101,然后,进入溶剂萃取塔120,选择碳原子数为3—7的烷烃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得到两种组份:富氢组分(烃类组份)1202和富碳组分(芳烃类组份)1203。其中,反应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它主要包括有:一壳体1,呈圆柱状,其上部11和下部12略向内收缩;一间隔套筒2,其设置在壳体1内;-->一锥形套筒3,其设置在间隔套筒2的底部;一物料入口4,其设置在壳体1上部的侧壁上;一气体入口5,其设置在壳体1上部的侧壁上,并正对所述物料入口4;一反应产物出口6,其设置在壳体1下端部;一物料管道7,其一端连接于物料入口4,其另一端延伸至锥形套筒3上部的开口31处;一气体管道8,其一端连接与气体入口5,其另一端延伸至锥形套筒3上部的开口31处。上述的间隔套筒2,其设置在壳体1内,一般来讲间隔套筒2的直径为壳体1的直径的1/3至2/3。这样才能保证物料管道7和气体管道8通过壳体和间隔套筒2之间,也才能混合的物料回流时通过壳体和间隔套筒2之间。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锥形套筒3的底部连接于间隔套筒2的底部,并且锥形套筒3的上部向内倾斜延伸,其倾斜的角度可以为15°至75°,本实施例中为45°。在本实施例中,物料管道7呈“J”型,其设置于壳体1与间隔套筒2之间,它的上端口连接于物料入口4,它的下端口设置于锥形套筒3上部的开口31处;相应的,气体管道8也呈“J”型,其设置于壳体1与间隔套筒2之间,它的上端口连接于气体入口5,它的下端口设置于锥形套筒3上部的开口31处。上述实施例中的壳体1高度与直径的高径比以5∶1至1∶2为宜,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来进行具体的设定,本实施例中的高径比为2.5∶1。反应物料1001从物料入口4进入,然后,反应物料1001通过物料管道7的内部,从锥形套筒3上部的开口31处排出;气体1002从气体入口5进入,然后,气体1002通过气体管道8的内部,从锥形套筒3上部的开口31处排出。这样,就使得反应物料1001和气体1002在锥形套筒3上部的开口31处混合;混合的物料,一起向上移动,并且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不断混合,混合的物料到达壳体1的顶部后,便从壳体1与间隔套筒2之间通道13返回,混合的物料在向下返回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混合,当混合物料到达壳体1的底部后,由于锥形套筒3上部的开口31处的虹吸作用,会使部分的混合物料再次向上移动,并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与新加入的反应物料和反应气体混合,如此这样,循环往复,当然,每次循环也会有部分混合好的物料从反应产物出口6排出,而当反应器100运行一段时间后,反应产物出口6排出混合好的物料都是经过多次循环混合之后的物料,其混合十分均匀,反应也十分充分了。在该反应器中,反应后物料采用下出料的方式,重质油在反应器中不易结焦;另-->外,重质油在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时,由于多次混合,具有自催化作用,能降低反应诱导期,加速反应进程。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天然的或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20℃密度为0.9-1.2g/cm3重质油,经加热炉加热到420℃,进入反应器,控制其流速使重质原油在反应器内的保留时间为2h,使重质油在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同时,通入蒸汽,其流量为重质油体积流量的3%;反应后的物料进入闪蒸塔,在温度为200℃,常压下气化除去少量的轻组分,闪蒸后的物料进入溶剂萃取塔,以戊烷烃类馏分作为萃取溶剂,剂油比为4比1(体积比),压力为5MPa,塔顶温度为140℃,塔底温度为120℃进行萃取分离,得到芳烃含量为85%的富碳组分和饱和烃含量为65%的富氢组分,两者的比例为85∶15。实施例2、所用反应器与实施例1相同。天然的和原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20℃密度为0.9-1.2g/cm3的重质原油,经加热炉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质油脱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重质油裂解:将重质油加热到350-500℃后进入反应器中进行裂解反应,重质油在反应器中的保留时间为0.5-5小时;2)分离:将反应后重质油以碳原子数为3-7的烷烃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分 别得到富碳组分和富氢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质油脱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重质油裂解:将重质油加热到350-500℃后进入反应器中进行裂解反应,重质油在反应器中的保留时间为0.5-5小时;2)分离:将反应后重质油以碳原子数为3-7的烷烃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分别得到富碳组分和富氢组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质油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反应过程中还向反应器内通有蒸汽,蒸汽流量为重质油体积流量的0-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质油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蒸汽流量为重质油体积流量的0-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重质油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反应的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贞包昕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1月29日 22:42
    脱碳是钢加热时表面碳含量降低的现象。脱碳的过程就是钢中碳在高温下与氢或氧发生作用生成甲烷或一氧化碳。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