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595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4:17
提供一种连接器,在能将操作构件从相互成为反向的方向选择性地装配到壳体的基础上将锁定单元的结构简化。操作构件(11)相对于壳体(10)能选择从初始位置朝向嵌合位置的移动方向相互成为方向的第1移动路和第2移动路。壳体(10)在相对于操作构件(11)的沿着移动方向的长度的中央成为线对称的位置具有第1锁定部(25)及第2锁定部(26)。第1锁定部(25)及第2锁定部(26)分别在初始位置及嵌合位置上卡止并保持已选择第1移动路的操作构件(11),分别在嵌合位置及初始位置上卡止并保持已选择第2移动路的操作构件(11)。

Connector

A connector is provided to simplify the structure of the locking unit on the basis of selectively assembling the operating components from each other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o the shell. The operation member (11) is relative to the housing (10) to select the first moving path and the second mobile path that direction each other from the initial position toward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chimeric position. The housing (10) has a first locking part (25) and a 2 locking part (26) at the center of the length of the moving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operating member (11). First, the locking part (25) and the 2 locking part (26) are stuck on the initial position and the chimera position respectively, and the operation components (11) that have selected first mobile roads are respectively stuck, and the operation components (11) that have selected second mobile roads are respectively stuck at the chimeric location and initial position resp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包括:能相互嵌合的阴阳一对壳体;以及能移动地安装于阴壳体的滑块。滑块由连结板和一对滑动板形成门型。滑动板设置有凸轮槽。阳壳体具有罩部。在罩部的外表面立设有从动销。另外,阴壳体具有:塔部;群部,其配置于塔部的外周;以及盖部,其配置于群部的上下两侧。在盖部与群部之间设置有滑块的滑动板插通的插通路。在使两壳体嵌合前,滑动板从侧方插入到插通路中,滑块保持在后退位置。接着,罩部较浅地嵌合于阴壳体的群部与塔部之间。由此,从动销进入到凸轮槽的入口。从该状态将滑块朝向前进位置压入。于是,从动销在凸轮槽的槽边缘滑动,在滑块与阳壳体之间凸轮机构发挥作用,从而进行两壳体的嵌合动作。这样,当滑块到达前进位置,从动销达到凸轮槽的终端部时,两壳体成为正式嵌合的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1682号公报上述的滑块相对于阴壳体从一侧方(图示右侧)朝向另一侧方(图示左侧)移动,从而在与阳壳体之间发挥凸轮机构的作用。在后退位置上,滑块的包含连结板的部分成为向壳体的一侧方较大地突出的状态。因此,在壳体的一侧方存在周边部件等、且该周边部件等有可能与滑块的连结部干扰的设置状况下,有不易应用的问题。对此,与上述相反,也能设为如下构成:滑块相对于阴壳体从另一侧方(图示左侧)朝向一侧方(图示右侧)移动而发挥凸轮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地,使得滑块能选择相互成为方向的移动方向,而且也能相对于壳体从2个方向更换,据此,能实现部件共用,并能提高通用性。但是,当假设滑块相对于壳体能从2方向更换,且按各个方式设置使滑块留在后退位置和待机位置的锁定单元时,则阴壳体的结构变得复杂。特别是在上述的情况下,因为在滑块的外侧存在盖部,所以有成型锁定单元的模具的脱模结构不易复杂化的担忧,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有不能设置锁定单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完成的,其目的是:在能将相对于壳体直线状移动的操作构件从相互成为反向的方向选择性地装配的基础上,将锁定单元的结构简化。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能与对方壳体嵌合;以及操作构件,其能沿着所述壳体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直线状移动,在移动时与所述对方壳体凸轮卡合而进行两壳体的嵌合动作,所述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选择从所述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嵌合位置的移动方向相互成为反向的第1移动路和第2移动路,所述壳体在相对于沿着所述操作构件的移动方向的长度的中央成为线对称的位置具有第1锁定部及第2锁定部,在所述操作构件沿着所述第1移动路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1锁定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所述第2锁定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嵌合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操作构件沿着所述第2移动路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2锁定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所述第1锁定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嵌合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因为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的移动路径能选择为第1移动路和第2移动路中的任一个,所以能根据设置状况等决定操作构件的移动路径,从而可用性提高。另外,将操作构件留在初始位置和嵌合位置的锁定单元由第1锁定部和第2锁定部完成,相对于操作构件仅向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不会倍增,所以能简化结构。此外,后述的实施例1的操作构件除了初始位置及嵌合位置之外还存在组装位置,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不具有组装位置的操作构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中,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配置于组装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配置于初始位置并与对方壳体面对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X-X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Y-Y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对方壳体较浅地嵌合、且弹性片和卡止承受部的卡止被对方壳体的解除部解除的状态的与图5对应的图。图7是表示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配置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与图5对应的图。图8是表示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配置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以与图2反向的方式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以与图8反向的方式配置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1是壳体的俯视图。图12是壳体的仰视图。图13是壳体的主视图。图14是操作构件的俯视图。图15是操作构件的侧视图。图16是图15的Z-Z线剖视图。图17是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的壳体的俯视图。图18是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的壳体的主视图。图19是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的壳体的后视图。图20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1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配置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2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图23是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的对方壳体的主视图。图24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两个壳体正式嵌合的状态的侧视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1:操作构件12:对方壳体15:解除部18:支承轴19:锷部25:第1锁定部(弹性锁定件)26:第2锁定部(弹性锁定件)27:锁定突起32:卡止承受部36:连结部37:臂部38:凸轮槽39:长槽41:长槽的端部44:卡合边缘部46:导槽48:弹性片49:卡止突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也可以为,所述操作构件具有在该操作构件的移动方向上直线状延伸的长槽,所述壳体在沿着所述操作构件的移动方向的长度的中央具有支承轴,所述支承轴插入到所述长槽中,并成为在所述操作构件移动时使相对于所述长槽的相对位置移位并且与所述长槽滑动接触的构成。由此,操作构件通过长槽和支承轴的卡合来引导移动,因此也可以不在壳体上设置如从外侧覆盖操作构件的盖部(参照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构件。因此,在壳体的外表面通过模具成型第1锁定部和第2锁定部的情况下,脱模结构不会变得复杂就可完成。也可以为,所述第1锁定部及所述第2锁定部形成为弹性锁定件,并弹性地卡止所述长槽的槽边缘。据此,长槽兼备引导操作构件移动的功能和限制操作构件移动的功能,因此与两功能设置于各自不同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简化结构。也可以为,所述第1锁定部及所述第2锁定部形成为弹性锁定件,能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空间部侧挠曲变形,所述对方壳体具有防卡突部,在所述对方壳体相对于所述壳体取倾斜姿势而不正当地嵌合时,所述防卡突部与所述壳体的壁面干扰而限制嵌合动作,另一方面,在所述对方壳体相对于所述壳体正式嵌合时,所述防卡突部进入到所述空间部并与所述弹性锁定并排配置,从而可限制所述弹性锁定的挠曲。据此,因为设置于壳体的空间部作为防卡突部的进入空间被有效利用,所以不会成为死空间就可解决。另外,因为防卡突部兼备防止两壳体的卡住嵌合的功能和限制弹性锁定的意外挠曲的功能,所以不必对每两功能设置专用的结构部位,能简化结构。也可以为,所述防卡突部以与所述第1锁定部及所述第2锁定部对应的方式成对地设置于所述对方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侧部。这样,若防卡突部成对地设置于对方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侧部时,则在两壳体不正当嵌合时,即使对方壳体取任意的倾斜姿势,也能有效地限制嵌合动作,从而能提高防止卡住嵌合的可靠性。<实施例1>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能与对方壳体嵌合;以及操作构件,其能沿着所述壳体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直线状移动,在移动时与所述对方壳体凸轮卡合而进行两壳体的嵌合动作,所述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选择为从所述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嵌合位置的移动方向相互成为反向的第1移动路和第2移动路,所述壳体在相对于沿着所述操作构件的移动方向的长度的中央成为线对称的位置具有第1锁定部及第2锁定部,在所述操作构件沿着所述第1移动路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1锁定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所述第2锁定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嵌合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操作构件沿着所述第2移动路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2锁定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所述第1锁定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嵌合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30 JP 2016-107548;2017.05.23 JP 2017-10144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能与对方壳体嵌合;以及操作构件,其能沿着所述壳体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直线状移动,在移动时与所述对方壳体凸轮卡合而进行两壳体的嵌合动作,所述操作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选择为从所述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嵌合位置的移动方向相互成为反向的第1移动路和第2移动路,所述壳体在相对于沿着所述操作构件的移动方向的长度的中央成为线对称的位置具有第1锁定部及第2锁定部,在所述操作构件沿着所述第1移动路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1锁定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所述第2锁定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嵌合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操作构件沿着所述第2移动路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2锁定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所述第1锁定部卡止并保持所述嵌合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种贵弘饭星真治今井康雄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