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5593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同一目的层多个产井的页岩的TOC和孔隙度;计算各页岩的源储耦合系数,其中,源储耦合系数=TOC×孔隙度×10000,TOC和孔隙度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根据源储耦合系数获取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利用评价标准进行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由于上述方法及装置在根据源储耦合系数获取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时,同时考虑TOC和孔隙度对评价标准的影响,因此在根据页岩源储相互关系判定页岩气目标的勘探开发时更加精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le source and reservoir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hale reservoir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steps of obtaining the same purpose layer multiple wells shale porosity and TOC; calculation of the source reservoir coupling coefficient, the shale in which source reservoir coupling coefficient = TOC * * 10000 TOC and porosity, porosity of said percentage;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source reservoir coupling coefficient ge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le source and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of shale reservoir evaluation standard. Because of the above method and device in the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rvoir coupling coefficient of shale source reservoir relationship access standards,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TOC and porosity o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therefore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reservoir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termination of shale gas targets more accurate,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页岩气藏属于一种大规模连续、低丰度的非常规天然气聚集,具有自生自储、源储一体的特点。页岩作为烃源岩,其厚度、总有机碳、氯仿沥青“A”、干酪根类型、成熟度、成因等特征及生烃能力评价一如继往受到重视。总有机碳等参数的测井评价方法与地震预测方法也应用到传统的烃源岩评价之中(Schmoker,1981)。尤其是考虑了有机质类型、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和水介质的生烃模拟取得了新认识(Landaisetal.,1994;Hilletal.,2007);郑伦举(2014,私人通信)提出浮游藻类或Ⅰ型烃源岩大量生油在Ro=0.8%、排油高峰约在Ro=0.94%,其生烃气为原油热裂解的产物且烃气转化率低76%。页岩作为储层,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尤其是有机质纳米孔、连通性的研究基于氩离子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微米CT、NanoCT、3DFIB等新的观测技术而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Heathetal.,2011;刘树根等,2011)。Aplinetal.(2011)识别出页岩的3大结构组分:粘土质的絮凝粒、粗的单个石英颗粒、不同排列的有机质,这些宏观上毫米级粉砂质纹层、微观上粘土质絮凝粒的产状、定向排列可反映到定量物性及孔渗非均质性。Connell-Madore等(2008)通过加拿大Beaufort-Mackenzie盆地28块样品分析显示微孔孔隙度(10-250μm)随着砂质的增加而增加,中孔(0.025-10μm)孔隙度随着粉砂质和粘土的增加而增加,纳米孔隙度(2.5-25nm)与颗粒之间缺少明显的相关性。美国Barnett页岩、Haynesville页岩的微孔和甲烷吸附能力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微孔主要分布在有机质中,且随着成熟度增加而增加(Loucksetal.,2009)。Hover等(1996)通过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发现Antrim和NewAlbany的低热成熟页岩的有机孔、晶内或晶间基质孔隙是不可见的。邹才能(2011)提出在有机质丰度较高的页岩中(TOC1%-20%),小于50nm的孔隙占绝大部分的孔隙度。在源-储相互关系方面,因页岩气藏的源储一体、源储共生特点而成为页岩气藏的一个热点研究内容。页岩源-储相互关系是指页岩烃源与储层之间的空间配置、相互影响及其演化。在源与储相互关系方面,文献报道不多。专利CN104698505A基于源-储共生中的砂岩自然伽马平均下限值和上限值,预测高伽马砂岩平面分布。专利CN104389590A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明确输导层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示踪油气运移路径。专利CN104153770A通过热演化物理模拟实验前、后样品或产物的图像扫描、数字化处理、可视化数字模型,再现泥页岩热演化过程中的生烃与有机孔孔隙演化。崔景伟等(2013)、朱如凯等(2013)通过低成熟度湖相Ⅰ型页岩样品的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开展了生烃转化与孔隙变化的半定性、半定量相互影响研究,认为生油高峰时大孔(孔径>50nm)的比孔容与残留烃含量增加、微孔(<2.0nm)与中孔(2.0-50nm)的比孔容减小,生气高峰时则相反。上述现有技术针对烃源岩、储层的研究多是平行独立开展的,缺乏协同。在以往的叠合法对页岩气目标评价中,以1%、2%、4%为TOC界线将“源”评价标准分为低碳、中碳、高碳、富碳四级,以2%、4%为孔隙度界线将“储”评价标准分为低孔、中孔、高孔三级。但是采用上述评价标准方式对页岩气目标进行分析判断时,会出现误差;例如叠合法将TOC为8%(富碳级别,属于Ⅰ类)、孔隙度为2%(中孔级别,属于Ⅱ类)的过渡区带降为Ⅱ类区;然而在油气勘探开发实际中,孔隙度为2%已满足商业开发的标准,TOC为8%已是高有机质的优质页岩,应属于Ⅰ类区;因此上述方法通过将TOC和孔隙度进行分别分析时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预测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页岩进行分析预测时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01,获取同一目的层多个产井的页岩的TOC和孔隙度;步骤102,计算各页岩的源储耦合系数,其中,源储耦合系数=TOC×孔隙度×10000,TOC和孔隙度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步骤103,根据源储耦合系数获取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所述评价标准为一个或多个范围值;步骤104,利用评价标准进行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进一步的,步骤103具体包括:根据源储耦合系数绘制累积曲线图,确定源储耦合系数的第一分级界限,其中,累计曲线图为源储耦合系数与其所占总个数比值之间的累积关系图,第一分级界限即为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进一步的,步骤103还包括:获取多个所述产井的页岩的含气量;根据源储耦合系数绘制源储耦合系数对含气量的投点图,确定源储耦合系数的第二分级界限;求取第一分级界限与第二分级界限的平均值,所述平均值即为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进一步的,第一分级界限包括第一界限和第二界限,其中,第一界限为非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第二界限为主力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第二分级界限包括第三界限和第四界限,其中,第三界限为非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第四界限为主力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求取第一分级界限与第二分级界限的平均值具体包括:求取第一界限与第三界限的平均值,作为非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求取第二界限与第四界限的平均值,作为主力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进一步的,步骤104具体包括:根据页岩源储耦合系数落在评价标准相应的范围值内来对页岩源储相互关系进行分类评价。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同一目的层多个产井的页岩的TOC和孔隙度;源储耦合系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页岩的源储耦合系数,其中,源储耦合系数=TOC×孔隙度×10000,TOC和孔隙度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评价标准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源储耦合系数获取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分类评价模块,用于利用评价标准进行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进一步的,评价标准确定模块具体包括:第一分级界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源储耦合系数绘制累积曲线图,确定源储耦合系数的第一分级界限,其中,累计曲线图为源储耦合系数与其所占总个数比值之间的累积关系图,第一分级界限即为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进一步的,评价标准确定模块还包括:含气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所述产井的页岩的含气量;第二分级界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源储耦合系数绘制源储耦合系数对含气量的投点图,确定源储耦合系数的第二分级界限;平均值计算模块,用于求取第一分级界限与第二分级界限的平均值,所述平均值即为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进一步的,第一分级界限包括第一界限和第二界限,其中,第一界限为非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第二界限为主力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第二分级界限包括第三界限和第四界限,其中,第三界限为非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第四界限为主力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平均值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求取第一界限与第三界限的平均值,作为非产层与次要产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01,获取同一目的层多个产井的页岩的TOC和孔隙度;步骤102,计算各页岩的源储耦合系数,其中,源储耦合系数=TOC×孔隙度×10000,TOC和孔隙度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步骤103,根据源储耦合系数获取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所述评价标准为一个或多个范围值;步骤104,利用评价标准进行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01,获取同一目的层多个产井的页岩的TOC和孔隙度;步骤102,计算各页岩的源储耦合系数,其中,源储耦合系数=TOC×孔隙度×10000,TOC和孔隙度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步骤103,根据源储耦合系数获取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所述评价标准为一个或多个范围值;步骤104,利用评价标准进行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3具体包括:根据源储耦合系数绘制累积曲线图,确定源储耦合系数的第一分级界限,其中,累计曲线图为源储耦合系数与其所占总个数比值之间的累积关系图,第一分级界限即为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3还包括:获取多个所述产井的页岩的含气量;根据源储耦合系数绘制源储耦合系数对含气量的投点图,确定源储耦合系数的第二分级界限;求取第一分级界限与第二分级界限的平均值,所述平均值即为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分级界限包括第一界限和第二界限,其中,第一界限为非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第二界限为主力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第二分级界限包括第三界限和第四界限,其中,第三界限为非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第四界限为主力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求取第一分级界限与第二分级界限的平均值具体包括:求取第一界限与第三界限的平均值,作为非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求取第二界限与第四界限的平均值,作为主力产层与次要产层的界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4具体包括:根据页岩源储耦合系数落在评价标准相应的范围值内来对页岩源储相互关系进行分类评价。6.一种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民胡宗全杜伟高波冯动军刘忠宝边瑞康苏坤赵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