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535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0:59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根据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通过地震波形归类,和/或,波阻抗反演,从待测区域中确定出潜在气藏区带;对潜在气藏区带进行环带划分,得到多个环带;分别确定出多个环带中各个环带的气藏储层。由于该方案通过结合地震波形归类和波阻抗反演,对待测区域整体进行全面、细致的划分,进而进行相应的气藏储层的确定,因此解决了现有的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中存在的确定气藏储层不准确、有遗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准确确定气藏储层的技术效果。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of gas reservoir

The applic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provides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gas reservoir. Among them, the method comprises: acquiring seismic data and drilling data regions to be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seismic data and drilling data, the seismic waveform classification, and / or wave impedance inversion from measured area to identify potential gas in areas with the potential of gas; in areas with multiple zones are divided into zones; are determined each ring multiple rings in gas reservoir. Because of this scheme by combining seismic waveform classification and wave impedance inversion, measuring the overall regional division of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treatment, and then determine the corresponding gas reservoir, so as to solve the existing technical problems to determine the gas reservoir is not accurate, the omission of existing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reservoir.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effect of gas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涉及气藏勘探
,特别涉及一种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气藏勘探时,常常需要根据待测区域的地质环境,确定待测区域是否存在气藏勘探区带,即待测区域中是否存在,哪里存在气藏储层。进而可以对待测区域的气藏勘探区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勘探。现有的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通常是先根据待测区域地层中的石炭系总厚度,将待测区域的古岩溶盆地地貌划分为3种二级地貌类型: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台地)、岩溶盆地。其中,岩溶高地的石炭系厚度小于50m,岩溶台地的石炭系厚度50~90m,岩溶盆地的石炭系厚度大于90m。再只将岩溶斜坡进一步划分出古残丘、古台地、古沟槽、古谷地,将其中的古残丘和古台地作为气藏勘探区带,进而寻找气藏储层。但是,现有的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具体实施时,由于主要是根据石炭系总厚度一个参数进行划分,再在划分出的岩溶斜坡中寻找具体气藏勘探区带。划分时,往往会由于划分的依据单一、划分的方法简单,导致出现确定的气藏勘探区带的准确性差,甚至有遗漏。例如,可能会遗漏待测区域中除古残丘和古台地以外的气藏储层。因此,现有的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具体实施时,往往会存在确定气藏储层不准确、有遗漏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存在的确定气藏储层不准确、有遗漏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钻井资料,通过地震波形归类,和/或,波阻抗反演,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确定出潜在气藏区带;对所述潜在气藏区带进行环带划分,得到多个环带;确定出所述多个环带中各个环带的气藏储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钻井资料,通过地震波形归类,和/或,波阻抗反演,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确定出潜在气藏区带,包括:通过地震波形归类,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的上覆地层厚度大于等于10米的区域中确定出所述潜在气藏区带;和/或,通过波阻抗反演,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的上覆地层厚度小于10米的区域中确定出所述潜在气藏区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潜在气藏区带进行环带划分,得到多个环带,包括:对所述潜在气藏区带进行古地貌恢复,确定所述潜在气藏区带内的古地貌地层坡度;将古地貌地层坡度小于等于1度的潜在气藏区带划分为第一环带;将古地貌地层坡度小于等于5度且大于1度的潜在气藏区带划分为第二环带;将古地貌地层坡度大于5度的潜在气藏区带划分为第三环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地震波形归类,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的上覆地层厚度大于等于10米的区域中确定出所述潜在气藏区带,包括: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钻井资料,获取所述区域的奥陶系风化壳底部的地震波形特征、钻井的石炭系厚度、奥陶系顶部的侵蚀量、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厚度、主力储层数据;根据所述奥陶系风化壳底部的地震波形特征、所述钻井的石炭系厚度、所述奥陶系顶部的侵蚀量、所述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厚度,将所述待测区域中的上覆地层厚度小于10米的所述区域分为剥蚀区、正常区、加厚区;将所述剥蚀区划分为第一地震预测模式、第二地震预测模式、第三地震预测模式、第四地震预测模式;将所述正常区划分为第五地震预测模式、第六地震预测模式、第七地震预测模式;将所述加厚区划分为第八地震预测模式、第九地震预测模式、第十地震预测模式;将所述第一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二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五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六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八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九地震预测模式确定为所述潜在气藏区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剥蚀区划分为第一地震预测模式、第二地震预测模式、第三地震预测模式、第四地震预测模式,包括:根据所述地震资料、所述钻井资料和所述主力储层数据,通过模型正演,将所述剥蚀区划分为所述第一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二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三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四地震预测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5米;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平行;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底部的反射层平行;所述第二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5米,且小于25米;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平行;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底部的反射层平行;所述第三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米,且小于15米;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底部的反射层平行;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下凹;所述第四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小于10米;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平行;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下凹。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正常区划分为第五地震预测模式、第六地震预测模式、第七地震预测模式,包括:根据所述地震资料、所述钻井资料和所述主力储层数据,通过模型正演,将所述正常区划分为第五地震预测模式、第六地震预测模式、第七地震预测模式,其中:所述第五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5米;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主力储层底部的反射层相互平行;所述第六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5米,且小于25米;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平行;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下凹;所述第七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小于15米;在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之间存在一个波峰反射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加厚区划分为第八地震预测模式、第九地震预测模式、第十地震预测模式,包括:根据所述地震资料、所述钻井资料和所述主力储层数据,通过模型正演,将所述加厚区划分为第八地震预测模式、第九地震预测模式、第十地震预测模式,其中:所述第八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5米;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主力储层底部的反射层相互平行;在主力储层底部的反射层上方多出一个强波峰反射层;所述第九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5米,且小于25米;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底部的反射层平行;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下凹;所述第十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小于15米;在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上方多出一个强波峰反射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波阻抗反演,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的上覆地层厚度小于10米的区域中确定出所述潜在气藏区带,包括: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钻井资料,通过岩石物理交会分析,确定所述区域内的碳酸盐岩的纵波速度和纵波阻抗、石炭系砂泥岩的纵波速度和纵波阻抗、煤层的纵波速度和纵波阻抗;根据所述碳酸盐岩的纵波速度和纵波阻抗、所述石炭系砂泥岩的纵波速度和纵波阻抗、所述煤层的纵波速度和纵波阻抗,通过纵波阻抗反演,得到所述区域的古地貌;根据所述古地貌,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的上覆地层厚度小于10米的所述区域中确定出所述潜在气藏区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出所述多个环带中各个环带的气藏储层,包括:通过地震波形归类和阻抗反演,对所述多个环带中的第一环带进行储层预测,以确定所述第一环带中的气藏储层;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和敏感因子分析,对所述多个环带中的第二环带和第三环带进行储层预测,以确定所述第二环带和所述第三环带中的气藏储层。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气藏储层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和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钻井资料,通过地震波形归类,和/或,波阻抗反演,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确定出潜在气藏区带;对所述潜在气藏区带进行环带划分,得到多个环带;确定出所述多个环带中各个环带的气藏储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藏储层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测区域的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钻井资料,通过地震波形归类,和/或,波阻抗反演,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确定出潜在气藏区带;对所述潜在气藏区带进行环带划分,得到多个环带;确定出所述多个环带中各个环带的气藏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钻井资料,通过地震波形归类,和/或,波阻抗反演,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确定出潜在气藏区带,包括:通过地震波形归类,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的上覆地层厚度大于等于10米的区域中确定出所述潜在气藏区带;和/或,通过波阻抗反演,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的上覆地层厚度小于10米的区域中确定出所述潜在气藏区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潜在气藏区带进行环带划分,得到多个环带,包括:对所述潜在气藏区带进行古地貌恢复,确定所述潜在气藏区带内的古地貌地层坡度;将古地貌地层坡度小于等于1度的潜在气藏区带划分为第一环带;将古地貌地层坡度小于等于5度且大于1度的潜在气藏区带划分为第二环带;将古地貌地层坡度大于5度的潜在气藏区带作划分为第三环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地震波形归类,从所述待测区域中的上覆地层厚度大于等于10米的区域中确定出所述潜在气藏区带,包括: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钻井资料,获取所述区域的奥陶系风化壳底部的地震波形特征、钻井的石炭系厚度、奥陶系顶部的侵蚀量、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厚度、主力储层数据;根据所述奥陶系风化壳底部的地震波形特征、所述钻井的石炭系厚度、所述奥陶系顶部的侵蚀量、所述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厚度,将所述待测区域中的上覆地层厚度小于10米的所述区域分为剥蚀区、正常区、加厚区;将所述剥蚀区划分为第一地震预测模式、第二地震预测模式、第三地震预测模式、第四地震预测模式;将所述正常区划分为第五地震预测模式、第六地震预测模式、第七地震预测模式;将所述加厚区划分为第八地震预测模式、第九地震预测模式、第十地震预测模式;将所述第一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二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五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六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八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九地震预测模式确定为所述潜在气藏区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剥蚀区划分为第一地震预测模式、第二地震预测模式、第三地震预测模式、第四地震预测模式,包括:根据所述地震资料、所述钻井资料和所述主力储层数据,通过模型正演,将所述剥蚀区划分为所述第一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二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三地震预测模式、所述第四地震预测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5米;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平行;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底部的反射层平行;所述第二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5米,且小于25米;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平行;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底部的反射层平行;所述第三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米,且小于15米;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底部的反射层平行;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下凹;所述第四地震预测模式的主力储层的厚度小于10米;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与主力储层顶部的反射层平行;石炭系煤层的反射层下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正常区划分为第五地震预测模式、第六地震预测模式、第七地震预测模式,包括:根据所述地震资料、所述钻井资料和所述主力储层数据,通过模型正演,将所述正常区划分为第五地震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帮毕明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