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宝亮专利>正文

供热设备及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530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热设备及供暖系统。该供热设备,包括外循环液箱、换热装置、内循环液箱和电极加热装置;所述内循环液箱的内循环进液管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出液管通过电极加热供给阀连通;所述内循环液箱的内循环出液管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进液管通过加热循环泵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用于交换所述内循环液箱与所述外循环液箱之间的热能;所述外循环液箱的外循环出液管与外循环进液管用于连通散热设备。该供暖系统包括所述的供热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供热设备及供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热效率低、空气污染严重、环保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Heating equipment and heat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eating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heating equipment and a heating system. The heating equipment, including external liquid circulation tank, heat exchanger, internal circulation tank and an electrode heating device; the internal circulation tank internal circulating liquid inlet tube electrode device and the electrode of the heating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liquid through the electrode heating supply valve; the internal circulation tank internal circulating fluid tube electrode device and the electrode heating the liquid inlet pipe communicated through the heating circulating pump; the heat exchange device is used for the internal circulation tank and the outer tank between the heat cycle; the external circulation tank circulating liquid outlet pipe and the circulating liquid inlet pipe for connecting cooling equipment. The heating system includes the heating equipment described.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heating equipment and heating system, so as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such as low heating efficiency, serious air pollution and po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热设备及供暖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热
,尤其涉及一种供热设备及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供暖就是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供暖系统由热源(热媒制备)、热循环系统(管网或热媒输送)及散热设备(热媒利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供暖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低温热媒在热源中被加热,吸收热量后,变为高温热媒(高温水或蒸汽),经输送管道送往室内,通过散热设备放出热量,使室内的温度升高;散热后温度降低,变成低温热媒(低温水),再通过回收管道返回热源,进行循环使用。如此不断循环,从而不断将热量从热源送到室内,以补充室内的热量损耗,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燃煤、燃气加热,令低温热媒变为高温热媒,其加热效率低、空气污染严重、环保性能差。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供热设备及供暖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供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热效率低、空气污染严重、环保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供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热效率低、空气污染严重、环保性能差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供热设备,包括外循环液箱、换热装置、内循环液箱和电极加热装置;所述内循环液箱的内循环进液管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出液管通过电极加热供给阀连通;所述内循环液箱的内循环出液管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进液管通过加热循环泵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用于交换所述内循环液箱与所述外循环液箱之间的热能;所述外循环液箱的外循环出液管与外循环进液管用于连通散热设备。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加热装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电极加热器;每个电极加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电极进口阀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进液管连通,每个电极加热器的出液口通过电极出口阀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出液管连通;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换热器;每个所述换热器通过内循环换热供给泵与所述内循环液箱的内循环换热供给管连通,每个所述换热器通过外循环换热供给泵与所述外循环液箱的外循环换热供给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供热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电极进口阀和所述电极出口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内循环液箱、所述加热循环泵、所述电极加热装置依次首尾连通形成内循环管路;所述内循环管路设置有内循环排液阀;所述内循环排液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设置有内循环电流传感器;所述内循环电流传感器用于监测对应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的电流,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装置对应控制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的通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断开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内循环排液阀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管路固定设置有内循环离子传感器;所述内循环离子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内循环管路内的离子浓度,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装置对应控制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的通断。进一步地,所述的供热设备还包括电解质溶液箱,所述电解质溶液箱与所述内循环液箱通过电解液供给泵连通;所述电解液供给泵用于令所述电解质溶液箱内的电解质溶液输送给所述内循环液箱;所述电解液供给泵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内循环液箱连通有用于供给原液的原液供给管,所述原液供给管设置有原液供给阀;所述原液供给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内循环液箱内设置有内循环电解质传感器;所述内循环电解质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内循环液箱内的电解质浓度,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装置对应控制所述电解液供给泵的启停,以及控制所述原液供给阀的启闭。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液箱内设置有内循环温度传感器;所述内循环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内循环液箱内的温度,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装置对应控制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的通断,以及控制所述电极加热器对应的所述电极进口阀和所述电极出口阀的启闭。进一步地,所述外循环液箱的外循环出液管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散热供给泵;所述外循环液箱设置有多路外循环进液管,所述多路外循环进液管远离所述外循环液箱的一端均与所述散热设备连通;每路所述外循环进液管设置有散热回收阀或者散热回收泵;所述散热回收阀或者所述散热回收泵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外循环液箱内设置有外循环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循环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外循环液箱内的温度,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装置对应控制所述散热供给泵的启停,以及控制对应所述外循环进液管的散热回收阀或者散热回收泵的启闭。进一步地,所述外循环液箱设置有至少两路所述外循环出液管;每路所述外循环出液管设置有所述散热供给泵,且每路所述外循环出液管连通所述外循环液箱和所述散热设备;所述散热供给泵、所述加热循环泵、所述外循环换热供给泵和所述内循环换热供给泵分别为变频泵;所述加热循环泵、所述外循环换热供给泵和所述内循环换热供给泵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外循环液箱连通有加热泵;所述加热泵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外循环液箱和所述内循环液箱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液位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循环泵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进液管之间设置有电极加热循环阀;所述电极加热循环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供热设备还包括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液箱、清洗供给泵、清洗供给阀和清洗回收阀;所述清洗供给泵、所述清洗供给阀和所述清洗回收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清洗液箱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清洗液箱、所述清洗供给泵、所述清洗供给阀、所述电极加热装置和所述清洗回收阀依次首尾连通并形成清洗管路;所述清洗管路设置有清洗排液阀;所述清洗排液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对应控制所述清洗供给泵、所述清洗供给阀和所述清洗回收阀开启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极加热循环阀和所述电极加热供给阀断开。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供暖系统,包括供热供水管路、供热回水管路、散热设备和所述的供热设备;所述外循环液箱的外循环出液管通过所述供热供水管路与散热设备连通;所述外循环液箱的外循环进液管通过所述供热回水管路与散热设备连通。本技术提供的供热设备,通过电极加热装置加热水等热媒,并输送给内循环液箱;通过换热装置交换内循环液箱与外循环液箱之间的热能,以将电极加热装置加热的热能传递给外循环液箱,通过外循环液箱在输送至散热设备,给用户供暖。所述供热设备采用电极加热装置加热,相对于传统的采用燃煤、燃气加热方式,其可以利用水的高热阻特性,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转换热能过程中能量损失很小或者基本没有损失,极大提高了加热效率,且基本不产生污染源,基本不会污染空气,环保性能较佳;另外,若电极加热装置内没有水,电极加热装置因没有导电体而自动切断加热通路,能够防止电极加热装置干烧,提高了电极加热装置的安全性能。通过设置换热装置,可以避开用电的高峰期加热内循环液箱内的热媒,从而可以令内循环液箱储存较高的热能。综上,该供热设备具有加热效率较高、基本无空气污染、环保性能好、安全性能好等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供暖系统,包括供热设备,具有加热效率较高、基本无空气污染、环保性能好、安全性能好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供热设备及供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循环液箱、换热装置、内循环液箱和电极加热装置;所述内循环液箱的内循环进液管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出液管通过电极加热供给阀连通;所述内循环液箱的内循环出液管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进液管通过加热循环泵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用于交换所述内循环液箱与所述外循环液箱之间的热能;所述外循环液箱的外循环出液管与外循环进液管用于连通散热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循环液箱、换热装置、内循环液箱和电极加热装置;所述内循环液箱的内循环进液管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出液管通过电极加热供给阀连通;所述内循环液箱的内循环出液管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进液管通过加热循环泵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用于交换所述内循环液箱与所述外循环液箱之间的热能;所述外循环液箱的外循环出液管与外循环进液管用于连通散热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电极加热器;每个电极加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电极进口阀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进液管连通,每个电极加热器的出液口通过电极出口阀与所述电极加热装置的电极出液管连通;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换热器;每个所述换热器通过内循环换热供给泵与所述内循环液箱的内循环换热供给管连通,每个所述换热器通过外循环换热供给泵与所述外循环液箱的外循环换热供给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电极进口阀和所述电极出口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内循环液箱、所述加热循环泵、所述电极加热装置依次首尾连通形成内循环管路;所述内循环管路设置有内循环排液阀;所述内循环排液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设置有内循环电流传感器;所述内循环电流传感器用于监测对应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的电流,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装置对应控制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的通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断开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内循环排液阀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管路固定设置有内循环离子传感器;所述内循环离子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内循环管路内的离子浓度,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装置对应控制所述电极加热器的供电电路的通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解质溶液箱,所述电解质溶液箱与所述内循环液箱通过电解液供给泵连通;所述电解液供给泵用于令所述电解质溶液箱内的电解质溶液输送给所述内循环液箱;所述电解液供给泵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内循环液箱连通有用于供给原液的原液供给管,所述原液供给管设置有原液供给阀;所述原液供给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内循环液箱内设置有内循环电解质传感器;所述内循环电解质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内循环液箱内的电解质浓度,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装置对应控制所述电解液供给泵的启停,以及控制所述原液供给阀的启闭。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宝亮
申请(专利权)人:范宝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