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及其在重建原油充注历史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75297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及其在重建原油充注历史中的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油气藏的古油水界面,以便于重建原油充注历史。该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研究区内单井中储层目的层系的不同深度位置进行取样,得到储层样品,记录取样点对应的深度;获取储层样品颗粒表面的吸附烃萃取物,测定所述吸附烃萃取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根据取样点深度和对应的储层样品颗粒表面吸附烃的微量元素含量数据,绘制微量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分布剖面图;根据所述分布剖面图,沿取样点深度由深至浅方向,识别图中微量元素含量开始并持续偏离基线时的拐点,该拐点对应的深度为油气藏古油水界面的深度。

Identification of paleo oil and water interfa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reconstructing crude oil filling

The invention proposes an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oil and gas reservoir ancient oil-water interfa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building the history of oil charging. It can identify the old oil and water interfac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so as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crude oil filling. The oil-water interfa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sampled in the study area of single well reservoir strata of different depth, reservoir samples, record the sampling point corresponding to the depth of the reservoir; surface to obtain the sample particles adsorption hydrocarbon extract, determination of adsorption of trace elements of hydrocarbon in the extract. The content of trace elements;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reservoir sample particles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hydrocarbon sampling poi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pth, rendering the content of trace elements with profile depth; according to the profile, the sampling points along the depth from deep to shallow, inflection point trace elements recognition figure began and continued from baseline when, the inflection point corresponds to the depth of the oil-water interface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dep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及其在重建原油充注历史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尤其涉及元素地球化学(油气成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及其在重建原油充注历史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油气成藏历史研究是油气成藏规律研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原油充注历史的研究,结合充注期源岩演化和构造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相关油藏的形成过程和主要控制因素,为更好地预测该时期油气藏的位置和性质提供帮助。油气藏油水界面的变迁记录了油气藏形成以后的调整、改造及破坏的历史。通过恢复油气藏在地质历史时期古油水界面位置,可以确定油气运聚成藏的时间,恢复流体成藏的调整过程,帮助认识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为油气藏成藏特征研究奠定基础。目前,确定油气藏古油水界面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油包裹体丰度分析法,识别古油层、古运移通道;另一种是采用储层定量荧光技术(QGF、QGF-E等)识别古油柱、古、今油水界面,进而推演原油充注历史。其中,油气包裹体丰度分析的常用方法是: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薄片中烃类包裹体进行识别和统计,采用GOI(碎屑岩中含油包裹体颗粒所占比例)和FOI(碳酸盐岩中油包裹体比例)技术估计油气包裹体丰度。然而,这种方法属于劳动密集型方法,需要有鉴定包裹体的专业技能,人为因素大,且观察统计的范围有限,难以反映储层全貌。储层定量荧光技术(QGF-E)是基于有机分子(如芳香烃、极性有机化合物和沥青)的探测,在某些情况下(如深层、古老油气藏)有机分子可能遭受破坏(如高温下油的二次裂解),导致无法识别油水界面或识别不准确,使该方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快速、简便且更为准确的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以便于快速准确地重建原油充注历史,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及其在重建原油充注历史中的应用,能够快速、简便、经济、准确地识别油气藏古油水界面,以便于重建原油充注历史。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研究区内单井中储层目的层系的不同深度位置进行取样,得到储层样品,记录取样点对应的深度;获取储层样品颗粒表面的吸附烃萃取物,测定所述吸附烃萃取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根据取样点深度和对应的储层样品颗粒表面吸附烃的微量元素含量数据,绘制微量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分布剖面图;根据所述分布剖面图,沿取样点深度由深至浅方向,识别图中微量元素含量开始并持续偏离基线时的拐点,该拐点对应的深度为油气藏古油水界面的深度。作为优选,储层样品的取样位置从储层目的层系顶部延伸至下方已知水层的中段,取样点的间隔距离为5-10m。作为优选,所述储层样品为储层的岩心样品或者岩屑样品。作为优选,获取储层样品颗粒表面吸附烃萃取物的具体步骤为:将储层样品破碎至单碎屑颗粒,采用二氯甲烷去除颗粒表面的游离烃,采用双氧水去除颗粒表面的粘土,将颗粒烘干,采用二氯甲烷萃取颗粒表面的吸附烃,得到吸附烃萃取液,将所述吸附烃萃取液中的二氯甲烷蒸发后得到吸附烃萃取物。作为优选,对于除碳酸盐岩外的储层样品,在去除颗粒表面的粘土后,还需要采用稀盐酸去除颗粒表面的碳酸盐胶结物。作为优选,测定所述吸附烃萃取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具体步骤为:在所述吸附烃萃取物中加入硝酸和过氧化氢消解试剂,在密闭微波消解系统内采用微波消解工作程序进行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消解后的吸附烃萃取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作为优选,所述微量元素选自Ni、V、Cr、Mn、Zn、Fe、Cu、Co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在重建原油充注历史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其基于单井不同深度储层样品的颗粒表面吸附烃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纵向变化识别古油水界面,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灵敏度高、样品易获取、所需样品量少等优点;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不受油气运移分馏、油藏破坏、氧化和生物降解等次生变化的影响,准确性高,在油气成藏过程的研究中可以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Dampier盆地钻遇白垩系砂岩油藏的微量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分布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提供的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钻遇志留系砂岩油藏的微量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分布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对研究区内单井中储层目的层系的不同深度位置进行取样,得到储层样品,记录取样点对应的深度。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取样时,最佳测试对象为粒度适中、分选性好、泥质含量低且物性好的储层样品,取样大小一般为20-50g。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储层目的层系是指研究区内旨在重建原油充注历史的含油气层系或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含油层系。本步骤中采用的对不同深度位置分别进行取样的取样方式,取样更为系统,样品更具代表性,有利于后续研究储层样品颗粒表面吸附烃的微量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规律。S2:获取储层样品颗粒表面的吸附烃萃取物,测定所述吸附烃萃取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储层样品颗粒表面的吸附烃萃取物可以采用化学溶剂萃取的方式获得,微量元素的测定可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分析方法进行测定。S3:根据取样点深度和对应的储层样品颗粒表面吸附烃的微量元素含量数据,绘制微量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分布剖面图。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绘制微量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分布剖面图时,以储层样品颗粒表面吸附烃的微量元素含量为横坐标、以取样点深度为纵坐标,绘制折线图。S4:根据所述分布剖面图,沿取样点深度由深至浅方向,识别图中微量元素含量开始并持续偏离基线时的拐点,该拐点对应的深度为油气藏古油水界面的深度。在本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一次或多次油气大量充注的储层而言,在原油运聚过程中,以沥青质为主的原油组分会吸附在储层颗粒表面,使得颗粒表面吸附烃萃取物中富集有相对高丰度的微量元素,且储层颗粒表面吸附烃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受油气运移、油藏破坏、氧化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增高,储层颗粒表面吸附烃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也相应增高;而对于水层,由于含油饱和度较低,缺少原油运聚,储层颗粒表面的吸附烃含量较低,微量元素含量也相应较低。因此,根据单井储层颗粒吸附烃萃取物微量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分布剖面图,通过识别图中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的深度界限(即识别图中微量元素含量开始并持续偏离基线时的拐点),即可划分古油水界面,识别古油层和水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其基于单井不同深度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及其在重建原油充注历史中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研究区内单井中储层目的层系的不同深度位置进行取样,得到储层样品,记录取样点对应的深度;获取储层样品颗粒表面的吸附烃萃取物,测定所述吸附烃萃取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根据取样点深度和对应的储层样品颗粒表面吸附烃的微量元素含量数据,绘制微量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分布剖面图;根据所述分布剖面图,沿取样点深度由深至浅方向,识别图中微量元素含量开始并持续偏离基线时的拐点,该拐点对应的深度为油气藏古油水界面的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研究区内单井中储层目的层系的不同深度位置进行取样,得到储层样品,记录取样点对应的深度;获取储层样品颗粒表面的吸附烃萃取物,测定所述吸附烃萃取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根据取样点深度和对应的储层样品颗粒表面吸附烃的微量元素含量数据,绘制微量元素含量随深度的分布剖面图;根据所述分布剖面图,沿取样点深度由深至浅方向,识别图中微量元素含量开始并持续偏离基线时的拐点,该拐点对应的深度为油气藏古油水界面的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储层样品的取样位置从储层目的层系顶部延伸至下方已知水层的中段,取样点的间隔距离为5-10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样品为储层的岩心样品或者岩屑样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藏古油水界面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储层样品颗粒表面吸附烃萃取物的具体步骤为:将储层样品破碎至单碎屑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可禹武鲁亚庞雄奇刘建良杨鹏葸克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