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彬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490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压盘、支撑筋、防护网、桁架、支柱、拉筋、缓冲条、支撑柱、加强筋、底座、钢管、卡口、压板、覆盖膜;桁架顶端设置有钢管,且钢管通过连接卡与桁架相连接;桁架的中间处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通过焊接方式与桁架相连接;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压盘,且压盘通过焊接方式与支撑柱顶端相连接;钢管的下方设置有拉筋,且拉筋的两端分别通过拉环与桁架及支撑柱相连接;拉筋上方设置有缓冲条,且缓冲条通过嵌入方式与拉筋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承受力强、缓冲能力强等优点。

A membrane structure umbrella for building and its working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afety prote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building with a protective umbrella membrane structure and its working method, including: pressure plate, a supporting rib, protective net, truss, pillar, reinforcement, buffer strips, support column, rib, base, pipe, plate, bayonet, cover film set top truss; a steel tube is connected with connecting pipe through the card and the truss; middle truss support columns are arranged, and the support column is connected by welding and the truss support column is arranged; the top plate and pressure plate by welding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support column; a reinforcement steel pipe is arranged below both ends and pull bars are respectively by ring and truss and a supporting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buffer strip; reinforcement arranged above and buffer strip by embedding and reinforcement connection.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and strong buffering 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现在使用防护装置主要是应用在建筑工地上,像配电箱、钢筋、电梯、木工、搅拌机等都需要防护装置,是一种建筑工地上的防护安全措施。现场搭设扣件式钢管防护装置是常用的方式,但是由于只是临时设施,整个防护装置的重力承受力比较有限,大多数防护装置的顶部只是采用彩钢瓦作为头顶防护,有少数的为了增加强度添加了模板附加层,很显然,对于高空掉落的物件而言,比如砖块,钢结构零件等,这样的头顶防护显然很容易被击穿。如上述中提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及其工作方法,并通过该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及其工作方法达到解决上述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能更具有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及其工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承受力差、缓冲力弱的问题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一种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包括:压盘、支撑筋、防护网、桁架、支柱、拉筋、缓冲条、支撑柱、加强筋、底座、钢管、卡口、压板、覆盖膜;所述桁架顶端设置有钢管,且钢管通过连接卡与桁架相连接;所述桁架的中间处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通过焊接方式与桁架相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压盘,且压盘通过焊接方式与支撑柱顶端相连接;所述钢管的下方设置有拉筋,且拉筋的两端分别通过拉环与桁架及支撑柱相连接;所述拉筋上方设置有缓冲条,且缓冲条通过嵌入方式与拉筋相连接;所述钢管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筋,且支撑筋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及钢管的中间部位相连接;所述拉筋之间设置有防护网,且拉筋贯穿于防护网与桁架及支撑柱相连接;所述钢管的两侧设置有卡口,且钢管贯穿于卡口通过螺丝相连接;所述卡口内侧设置有压板,且压板通过铆钉与卡口相连接;所述卡口表层设置有覆盖膜,且覆盖膜通过粘合方式与卡扣相连接;所述桁架内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通过焊接方式与桁架相连接;所述桁架底端设置有支柱,且支柱通过连接卡与桁架相连接;所述支柱底端设置有底座,且底座通过焊接方式与支柱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压盘为膜材料的封口装置。优选的,所述支撑筋设置有八根,且支撑筋的一端与钢管的中间部位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的底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护网设置有拉筋之间,且防护网为弧形状设计。优选的,所述缓冲条设置在膜材料与拉筋之间,且缓冲条与拉筋设置有多根。优选的,所述覆盖膜通过粘合方式设置在钢管、卡口与压板的表层。上述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的工作方法:首先将底座与地面固定,然后将桁架通过扣件搭建,将加强筋通过焊接方式与桁架连接,把支撑柱与支撑筋通过连接扣与桁架相连接,将膜材料用工具量出尺寸,用压板将膜材料压紧,将螺丝贯穿于卡扣与压板拧紧;压盘做为膜材料的封口装置设置在防护伞的顶部,有利于下雨时避免漏雨现象发生;防护伞的支撑筋设置有八根,支撑筋的一端与钢管的中间部位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的底端相连接,有利于装置的牢固性能;防护网设置在拉筋之间,防护网为弧形状设计,增强了膜材料承受能力,同时进一步的增加了其缓冲性能;通过缓冲条设计在膜材料与拉筋之间,并且缓冲条与拉筋设计由多根所组成,增强了装置的承载能力及装置的牢固性;防护伞的覆盖膜通过粘合方式设置在钢管与卡口及压板的表层,有利于下雨时避免从接口处漏雨。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压盘的设置,有利于膜材料之间的封口。2.本专利技术缓冲条的设置,有利于防护伞的载重能力增强。3.本专利技术通过膜材料的设置,有利于下雨时避免从接口处漏雨。4.本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承受力强、缓冲能力强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膜材料搭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钢管与膜材料连接示意图。图中:压盘1、支撑筋2、防护网3、桁架4、支柱5、拉筋6、缓冲条7、支撑柱8、加强筋9、底座10、钢管11、卡口12、压板13、覆盖膜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包括:压盘1、支撑筋2、防护网3、桁架4、支柱5、拉筋6、缓冲条7、支撑柱8、加强筋9、底座10、钢管11、卡口12、压板13、覆盖膜14;桁架4顶端设置有钢管11,且钢管11通过连接卡与桁架4相连接;桁架4的中间处设置有支撑柱8,且支撑柱8通过焊接方式与桁架4相连接;支撑柱8的顶端设置有压盘1,且压盘1通过焊接方式与支撑柱8顶端相连接;钢管11的下方设置有拉筋6,且拉筋6的两端分别通过拉环与桁架4及支撑柱8相连接;拉筋6上方设置有缓冲条7,且缓冲条7通过嵌入方式与拉筋6相连接;钢管1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筋2,且支撑筋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8及钢管11的中间部位相连接;拉筋6之间设置有防护网3,且拉筋6贯穿于防护网3与桁架4及支撑柱8相连接;钢管11的两侧设置有卡口12,且钢管11贯穿于卡口12通过螺丝相连接;卡口121内侧设置有压板13,且压板13通过铆钉与卡口12相连接;卡口12表层设置有覆盖膜14,且覆盖膜14通过粘合方式与卡扣12相连接;桁架4内设置有加强筋9,且加强筋9通过焊接方式与桁架4相连接;桁架4底端设置有支柱5,且支柱5通过连接卡与桁架4相连接;支柱5底端设置有底座10,且底座10通过焊接方式与支柱5相连接;压盘1为膜材料的封口装置;支撑筋2设置有八根,且支撑筋2的一端与钢管11的中间部位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8的底端相连接,有利于装置的牢固性;防护网3设置有拉筋6之间,且防护网3为弧形状设计,增强了膜材料承受能力,进一步的得到缓冲;缓冲条7设置在膜材料与拉筋6之间,且缓冲条7与拉筋6设置有多根,增强了装置的承载能力及装置的牢固性;覆盖膜14通过粘合方式设置在钢管11、卡口12与压板13的表层,有利于下雨时避免从接口处漏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方法: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底座10与地面固定,然后将桁架4通过扣件搭建,将加强筋9通过焊接方式与桁架4连接,把支撑柱8与支撑筋2通过连接扣与桁架4相连接,将膜材料用工具量出尺寸,用压板13将膜材料压紧,将螺丝贯穿于卡扣12与压板13拧紧;压盘1做为膜材料的封口装置设置在防护伞的顶部,有利于下雨时避免漏雨现象发生;防护伞的支撑筋2设置有八根,支撑筋2的一端与钢管11的中间部位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8的底端相连接,有利于装置的牢固性能;防护网3设置在拉筋6之间,防护网3为弧形状设计,增强了膜材料承受能力,同时进一步的增加了其缓冲性能;通过缓冲条7设计在膜材料与拉筋6之间,并且缓冲条7与拉筋6设计由多根所组成,增强了装置的承载能力及装置的牢固性;防护伞的覆盖膜14通过粘合方式设置在钢管11与卡口12及压板13的表层,有利于下雨时避免从接口处漏雨。综上所述:该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盘(1)、支撑筋(2)、防护网(3)、桁架(4)、支柱(5)、拉筋(6)、缓冲条(7)、支撑柱(8)、加强筋(9)、底座(10)、钢管(11)、卡口(12)、压板(13)、覆盖膜(14);所述桁架(4)顶端设置有钢管(11),且钢管(11)通过连接卡与桁架(4)相连接;所述桁架(4)的中间处设置有支撑柱(8),且支撑柱(8)通过焊接方式与桁架(4)相连接;所述支撑柱(8)的顶端设置有压盘(1),且压盘(1)通过焊接方式与支撑柱(8)顶端相连接;所述钢管(11)的下方设置有拉筋(6),且拉筋(6)的两端分别通过拉环与桁架(4)及支撑柱(8)相连接;所述拉筋(6)上方设置有缓冲条(7),且缓冲条(7)通过嵌入方式与拉筋(6)相连接;所述钢管(1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筋(2),且支撑筋(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8)及钢管(11)的中间部位相连接;所述拉筋(6)之间设置有防护网(3),且拉筋(6)贯穿于防护网(3)与桁架(4)及支撑柱(8)相连接;所述钢管(11)的两侧设置有卡口(12),且钢管(11)贯穿于卡口(12)通过螺丝相连接;所述卡口(121)内侧设置有压板(13),且压板(13)通过铆钉与卡口(12)相连接;所述卡口(12)表层设置有覆盖膜(14),且覆盖膜(14)通过粘合方式与卡扣(12)相连接;所述桁架(4)内设置有加强筋(9),且加强筋(9)通过焊接方式与桁架(4)相连接;所述桁架(4)底端设置有支柱(5),且支柱(5)通过连接卡与桁架(4)相连接;所述支柱(5)底端设置有底座(10),且底座(10)通过焊接方式与支柱(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盘(1)、支撑筋(2)、防护网(3)、桁架(4)、支柱(5)、拉筋(6)、缓冲条(7)、支撑柱(8)、加强筋(9)、底座(10)、钢管(11)、卡口(12)、压板(13)、覆盖膜(14);所述桁架(4)顶端设置有钢管(11),且钢管(11)通过连接卡与桁架(4)相连接;所述桁架(4)的中间处设置有支撑柱(8),且支撑柱(8)通过焊接方式与桁架(4)相连接;所述支撑柱(8)的顶端设置有压盘(1),且压盘(1)通过焊接方式与支撑柱(8)顶端相连接;所述钢管(11)的下方设置有拉筋(6),且拉筋(6)的两端分别通过拉环与桁架(4)及支撑柱(8)相连接;所述拉筋(6)上方设置有缓冲条(7),且缓冲条(7)通过嵌入方式与拉筋(6)相连接;所述钢管(1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筋(2),且支撑筋(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8)及钢管(11)的中间部位相连接;所述拉筋(6)之间设置有防护网(3),且拉筋(6)贯穿于防护网(3)与桁架(4)及支撑柱(8)相连接;所述钢管(11)的两侧设置有卡口(12),且钢管(11)贯穿于卡口(12)通过螺丝相连接;所述卡口(121)内侧设置有压板(13),且压板(13)通过铆钉与卡口(12)相连接;所述卡口(12)表层设置有覆盖膜(14),且覆盖膜(14)通过粘合方式与卡扣(12)相连接;所述桁架(4)内设置有加强筋(9),且加强筋(9)通过焊接方式与桁架(4)相连接;所述桁架(4)底端设置有支柱(5),且支柱(5)通过连接卡与桁架(4)相连接;所述支柱(5)底端设置有底座(10),且底座(10)通过焊接方式与支柱(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的膜结构防护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1)为膜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陈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