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压排水面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84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压排水面盆,包括本体,以及连接在本体下的集水箱,在所述本体的最低点处设置有上部排水设备,上部排水设备与自压排水设备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上部排水设备包括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所述自压排水设备包括第三排水装置和第四排水装置,当所述第一排水装置的扇片与第二排水装置的扇片重合时,第三排水装置和第四排水装置的栅条完全交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增设集水箱,既可以起到水封、储水作用,又为自压排水提供便利。同时,采用防堵的上部排水设备及自压排水设备,避免管道堵塞,为管道检修提供便利。

A self pressurized drainage basi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lf pressure drainage basin,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d connected to the body under the water tank, at the lowest point of the body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drainage, drainage and drainage from the upper pressure device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the upper drainage device comprises a drainage device and a drainage device second. The self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includes third drainage device and fourth drainage device, fan blades and second pieces of overlapping drainage device when the first drainage device when the gate third drainage device and fourth drainage device completely stagger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by adding a collecting water tank, it can not only play the role of water seal and water storage, but also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self pressure drain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anti blocking upper drainage equipment and self pressurized drainage equipment are used to avoid pipe plugging and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pipeline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压排水面盆
本技术涉及日用卫生洁具,具体涉及一种自压排水面盆。
技术介绍
面盆多放在卫生间用于日常洗漱等,是家庭离不开的生活洁具。但现在的面盆多在材质、形状和节水等方面下功夫,其对排水功能考虑的却不多。现有面盆排水多是直接设一个存水弯,采用水封,利用重力排水,则管道敷设较为困难,且管径较大,不利于同层排水的实现,而且排水口没有过滤装置容易堵塞。且水资源紧缺将会是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节约用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大小便器的冲洗对水质要求不高,目前有许多专利专利技术将面盆排水用于大小便器的冲洗,但大多是需要自来水提供冲洗压力,或需要自来水提供虹吸条件,这不利于节水习惯的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压排水面盆,压力排水可控,可防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压排水面盆,包括本体和集水箱,所述本体上设有凹槽,所述集水箱连接在本体下,在所述本体的最低点处设置有排水孔,集水箱上设置有排水孔,本体的排水孔与集水箱的排水孔之间连接有竖直的转轴,转轴直径小于排水孔孔径;本体的排水孔处设置有上部排水设备,所述上部排水设备包括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所述第一排水装置包括圆形底面和多个扇片,扇片一端设置于圆形底面边缘,扇片另一端远离圆形底面朝向倾斜向下,多个扇片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排水装置与第一排水装置结构相同且第二排水装置套在第一排水装置上,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均穿过转轴,第二排水装置固定于本体上,第一排水装置可绕转轴转动实现第一排水装置与第二排水装置的扇片重合或是间隙配合;所述集水箱的排水孔处设置有自压排水设备,所述自压排水设备包括第三排水装置和第四排水装置,所述第三排水装置包括圆形底面和多个栅条,栅条一端设置于圆形底面边缘,栅条另一端朝向竖直向下,多个栅条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排水装置和第四排水装置结构相同且第三排水装置套在第四排水装置上,第三排水装置和第四排水装置均穿过转轴,第四排水装置固定于集水箱上,第三排水装置可绕转轴转动实现第三排水装置与第四排水装置的栅条重合或是间隙配合;当所述第一排水装置的扇片与第二排水装置的扇片重合或间隙配合时,第三排水装置和第四排水装置的栅条间隙配合或重合。所述第一排水装置上设置有水塞旋钮。所述自压排水设备下连接出水管。所述自压排水设备下连接集水斗。所述集水箱侧壁上设置清理入口。靠近所述集水箱一侧的出水管管口处设置流态调整器,所述流态调整器包括圆形端面和竖向隔板,竖向隔板绕圆形端面外侧一圈设置,竖向隔板的上端与圆形端面平齐。优选的,圆形端面四周有六片竖向隔板,竖向隔板均匀置于出水管管口处。所述本体成下凹的半球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增设集水箱,既可以起到水封、储水作用,又为自压排水提供便利,从而排水管径减小,排水管道敷设所需坡度取消,有利于实现同层排水,节约资源,符合环保消费理念的需求。同时,采用防堵的上部排水设备及自压排水设备,避免管道堵塞,为管道检修提供便利。出水管与大小便器相连,可达到自压冲洗的目的,无需外在压力,符合环保理念。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自压排水面盆纵剖图;图2上部排水设备爆炸图(为了直观显示结构,图2中31和32没有套在一起,实际使用中31略比32大,套在32上);图3自压排水设备爆炸图(为了直观显示结构,图3中41和42没有套在一起,实际使用中41略比42大,套在42上);图4流态调整器示意图。图5为流态调整器俯视图。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本体,2—集水箱,3—上部排水设备,4—自压排水设备,5—转轴,6—出水管,7—集水斗,8—清理入口,9—流态调整器;31—第一排水装置,32—第二排水装置,33—扇片,34—水塞旋钮;41—第三排水装置,42—第四排水装置,43—栅条。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面盆本体、集水箱的材质优选为陶瓷、玻璃钢或不锈钢中的任意一种。集水箱为上端密封的水箱,集水箱的形状为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体中的任意一种,不做限定。排水设备材质可采用不锈钢,不做限定。实施例1: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自压排水面盆,包括本体1和集水箱2,本体1上设有凹槽,集水箱2连接在本体1下,其特征在于,在本体1的最低点处设置有排水孔,集水箱2上设置有排水孔,本体1的排水孔与集水箱2的排水孔之间连接有竖直的转轴5,从装置可行性考虑,需要转轴5直径小于排水孔孔径;本体1的排水孔处设置有上部排水设备3,上部排水设备3包括第一排水装置31和第二排水装置32,第一排水装置31包括圆形底面和多个扇片33,扇片33一端设置于圆形底面边缘,扇片33另一端远离圆形底面朝向倾斜向下,多个扇片33间隔设置,展开时类似于扇叶,第二排水装置32与第一排水装置31结构相同且第二排水装置32套在第一排水装置31上,为可行性考虑,第二排水装置32需略大于第一排水装置31的尺寸才能套在一起,第一排水装置31和第二排水装置32均穿过转轴5,第二排水装置32固定于本体1上,第一排水装置31可绕转轴5转动实现第一排水装置31与第二排水装置32的扇片33重合或是间隙配合,第一排水装置31的扇片33转动过程中不断的与第二排水装置32的扇片33发生重合或者交错,当重合时,相当于上部排水设备3处在打开状态,此时本体1的水可流入集水箱2;集水箱2的排水孔处设置有自压排水设备4,自压排水设备4包括第三排水装置41和第四排水装置42,第三排水装置41包括圆形底面和多个栅条43,栅条43一端设置于圆形底面边缘,栅条43另一端朝向竖直向下,多个栅条43间隔设置,第三排水装置41和第四排水装置42结构相同且第三排水装置41套在第四排水装置42上,第三排水装置41和第四排水装置42均穿过转轴5,第四排水装置42固定于集水箱2上,第三排水装置41可绕转轴5转动实现第三排水装置41与第四排水装置42的栅条43重合或是间隙配合;当第一排水装置31的扇片33与第二排水装置32的扇片33重合时,第三排水装置41和第四排水装置42的栅条43间隙配合,当第一排水装置31的扇片33与第二排水装置32的扇片33间隙配合时,第三排水装置41和第四排水装置42的栅条43重合。当第一排水装置31处在关闭状态,即第一排水装置31的扇片33与第二排水装置32的扇片33错开时,第三排水装置41和第四排水装置42的栅条43完全重合,此时自压排水设备4打开,其中的水以一定出水压力流出。此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起到一个交错排水储水的作用,可有效放置堵塞,避免铺设弯管的麻烦。第一排水装置31上设置有水塞旋钮34,可方便的旋转第一排水装置31,省力美观。自压排水设备4下连接出水管6,自压排水设备4下连接集水斗7,便于将自压排水设备4流出的水收集汇流入出水管6。集水箱2侧壁上设置清理入口8,使用一段时间面盆后通过清理入口8清理集水箱内部。靠近所述集水箱2一侧的出水管6管口处设置流态调整器9,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压排水面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压排水面盆,包括本体(1)和集水箱(2),所述本体(1)上设有凹槽,所述集水箱(2)连接在本体(1)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1)的最低点处设置有排水孔,集水箱(2)上设置有排水孔,本体(1)的排水孔与集水箱(2)的排水孔之间连接有竖直的转轴(5),转轴(5)直径小于排水孔孔径;本体(1)的排水孔处设置有上部排水设备(3),所述上部排水设备(3)包括第一排水装置(31)和第二排水装置(32),所述第一排水装置(31)包括圆形底面和多个扇片(33),扇片(33)一端设置于圆形底面边缘,扇片(33)另一端远离圆形底面朝向倾斜向下,多个扇片(3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排水装置(32)与第一排水装置(31)结构相同且第二排水装置(32)套在第一排水装置(31)上,第一排水装置(31)和第二排水装置(32)均穿过转轴(5),第二排水装置(32)固定于本体(1)上,第一排水装置(31)可绕转轴(5)转动实现第一排水装置(31)与第二排水装置(32)的扇片(33)重合或是间隙配合;所述集水箱(2)的排水孔处设置有自压排水设备(4),所述自压排水设备(4)包括第三排水装置(41)和第四排水装置(42),所述第三排水装置(41)包括圆形底面和多个栅条(43),栅条(43)一端设置于圆形底面边缘,栅条(43)另一端朝向竖直向下,多个栅条(43)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排水装置(41)和第四排水装置(42)结构相同且第三排水装置(41)套在第四排水装置(42)上,第三排水装置(41)和第四排水装置(42)均穿过转轴(5),第四排水装置(42)固定于集水箱(2)上,第三排水装置(41)可绕转轴(5)转动实现第三排水装置(41)与第四排水装置(42)的栅条(43)重合或是间隙配合;当所述第一排水装置的扇片(33)与第二排水装置(32)的扇片(33)重合或间隙配合时,第三排水装置(41)和第四排水装置(42)的栅条(43)间隙配合或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压排水面盆,包括本体(1)和集水箱(2),所述本体(1)上设有凹槽,所述集水箱(2)连接在本体(1)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1)的最低点处设置有排水孔,集水箱(2)上设置有排水孔,本体(1)的排水孔与集水箱(2)的排水孔之间连接有竖直的转轴(5),转轴(5)直径小于排水孔孔径;本体(1)的排水孔处设置有上部排水设备(3),所述上部排水设备(3)包括第一排水装置(31)和第二排水装置(32),所述第一排水装置(31)包括圆形底面和多个扇片(33),扇片(33)一端设置于圆形底面边缘,扇片(33)另一端远离圆形底面朝向倾斜向下,多个扇片(3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排水装置(32)与第一排水装置(31)结构相同且第二排水装置(32)套在第一排水装置(31)上,第一排水装置(31)和第二排水装置(32)均穿过转轴(5),第二排水装置(32)固定于本体(1)上,第一排水装置(31)可绕转轴(5)转动实现第一排水装置(31)与第二排水装置(32)的扇片(33)重合或是间隙配合;所述集水箱(2)的排水孔处设置有自压排水设备(4),所述自压排水设备(4)包括第三排水装置(41)和第四排水装置(42),所述第三排水装置(41)包括圆形底面和多个栅条(43),栅条(43)一端设置于圆形底面边缘,栅条(43)另一端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家晴何一帆于世纯赵梦云卢学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