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生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4645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厨余生物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厨余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底防水的盒体A、镂空网底的盒体B;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镂空网底面向下设置在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之上;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和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尺寸形状相同;所述的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底部设置筛孔状的蚯蚓穿行孔,所述蚯蚓穿行孔的大小为3‑5mm;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此装置可安放于用户家庭的阳台、厨房或任何方便的角落,安全可靠,不会产生任何污染或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厨余生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有机废弃物处理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厨余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激增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给环境卫生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生活垃圾主要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塑料垃圾及有害垃圾等,其中有机垃圾含量较高,厨余垃圾是有机垃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厨余垃圾经堆肥预处理和蚯蚓处理后可以作为优质有机肥回收利用,多用于养花和农用。CN102898187A公开了一种用蚯蚓处理家庭生活垃圾的方法,该专利技术使用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装置为单层筒状结构,每次蚯蚓将之前装入桶内垃圾处理完毕之后,都需要清理桶,在清理时会将蚯蚓同时清理掉或不利于保护蚯蚓的存在,且当次装置不符合处理需求时需要重新购买大桶,同时,由于家庭厨余垃圾每天都会产生,随着新产生的垃圾装入桶内,不及时清理会将之前蚯蚓处理完的粪便掩埋,使用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领域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厨余生物处理装置,能方便广泛应用于家庭厨余垃圾的处理。本技术所提供的厨余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实底防水的盒体A、镂空网底的盒体B;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镂空网底面向下设置在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之上;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和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尺寸形状相同;所述的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底部设置筛孔状的蚯蚓穿行孔,所述蚯蚓穿行孔的大小为3-5mm;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厨余生物处理装置的顶部设置带有透气孔的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尺寸形状相应。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和所述顶盖均为方形。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和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四周边框垂直对齐叠放。包括实底防水的盒体A、镂空网底的盒体B和镂空网底的盒体C;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和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C的镂空网底面向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之上;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和镂空网底的盒体B以及镂空网底的盒体C的尺寸形状相同;所述的镂空网底的盒体B和镂空网底的盒体C的底部设置筛孔状的蚯蚓穿行孔,所述蚯蚓穿行孔的大小为3-5mm。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镂空网底的盒体C和所述顶盖均为方形。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和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以及镂空网底的盒体C的四周边框垂直对齐叠放。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的底部由防水材料制成。本技术所提供的厨余生物处理装置是利用蚯蚓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家庭生活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的装置,可用于处理家庭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剩余物,如蔬菜残渣、果皮果核等有机垃圾,实现居民生活有机、无机废弃物户内分类,有机废弃物户内无害化、减量化就地处理。此装置可安放于用户家庭的阳台、厨房或任何方便的角落,安全可靠,不会产生任何污染或安全隐患。与传统的垃圾处理装置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厨余生物处理装置的优点在于:首先,分体式结构,使用方式灵活,方便清理,主要是便于保护蚯蚓,防止在清理时将蚯蚓同时清理掉,避免补充蚯蚓环节。其次,不同批次放入的厨余垃圾可以放置于不同层,避免新旧垃圾混合处理。再次,叠加的结构占地空间小,适合家庭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厨余生物处理装置示意图;图2是实底防水的盒体A、镂空网底的盒体B以及镂空网底的盒体C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案例,并非因此就限定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还可以对上述零部件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代,故凡是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作出的等效结构,或直接间接运用于其他
均应该包含在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实施例1、厨余生物处理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厨余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实底防水的盒体A、镂空网底的盒体B以及镂空网底的盒体C;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和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C的镂空网底面向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之上;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和镂空网底的盒体B以及镂空网底的盒体C的尺寸形状相同;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的底部由防水材料制成;所述防水材料为塑料板。所述的镂空网底的盒体B和镂空网底的盒体C的底部设置筛孔状的蚯蚓穿行孔,所述蚯蚓穿行孔的大小为3-5mm,便于蚯蚓从下层穿过网孔进入上层。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和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以及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C的四周垂直对齐叠放。先在最底层为实底防水的盒体A中放入蚯蚓及5-10cm厚的基础饵料(50-60%含水量的木屑),为蚯蚓提供初始的生存环境后就可以将每天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剩余物投放到实底防水的盒体A中,蚯蚓就会以这些垃圾为食物开始采食消化,经过蚯蚓果腹消化后,蚯蚓排出的蚯蚓粪大约是投入垃圾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异味,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当最底层为实底防水的盒体A中的蚯蚓粪蓄积满后,将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镂空网底面向下,平放在实底防水的盒体A之上,继续向镂空网底的盒体B中投放垃圾供蚯蚓采食,此时实底防水的盒体A中的蚯蚓就会通过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镂空网底穿过进入B继续采食消化。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处理装置内垃圾50-60%的水分含量。当镂空网底的盒体B中的蚯蚓粪蓄积满后,再放一层镂空网底的盒体C。当盒体B中的蚯蚓粪蓄积满后,将盒体C放在盒体B上,继续投放厨余剩余物,蚯蚓会通过镂空网底进入盒体C继续采食消化垃圾。当盒体C蓄积满后,将盒体B中的蚯蚓肥倒出,将C放在A上,将B放在C上,即C、B互换位置,就可在B中继续添加厨余剩余物,此时在第二层的C中的蚯蚓就会通过镂空网底向上钻行进入到B中采食消化垃圾,抽屉C和抽屉B如此循环,倒换使用。每次从镂空网底的盒体B和C中倒出的蚯蚓粪可以直接当做用户养殖的花草绿植肥料使用,不会有任何污染和安全隐患。而实底防水的盒体A则一年清理一次即可,清理时将A中的蚯蚓粪倒出,然后将最上层的盒体中全部物料倒入到A中,主要目的是保存蚯蚓,这样就可以继续使用,而不必在清理后重新补充蚯蚓。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厨余生物处理装置的顶部设置带有透气孔的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尺寸形状相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厨余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厨余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底防水的盒体A、镂空网底的盒体B;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镂空网底面向下设置在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之上;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和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尺寸形状相同;所述的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底部设置筛孔状的蚯蚓穿行孔,所述蚯蚓穿行孔的大小为3‑5mm;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厨余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底防水的盒体A、镂空网底的盒体B;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镂空网底面向下设置在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之上;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和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尺寸形状相同;所述的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底部设置筛孔状的蚯蚓穿行孔,所述蚯蚓穿行孔的大小为3-5mm;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数量为至少两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厨余生物处理装置的顶部设置带有透气孔的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尺寸形状相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厨余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和所述顶盖均为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底防水的盒体A和所述镂空网底的盒体B的四周边框垂直对齐叠放。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厨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李荣旗张仲琦刘彦军肖静郭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润维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