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机箱装配系统中的机箱外壳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446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机箱装配系统中的机箱外壳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器、机械手和第二输送器,第一输送器用于待加工处理的机箱外壳输送到钻孔装置上;机械手用于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搬运到第二输送器上;第二输送器用于这些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输送到目的货车架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输送器能够完成将待加工处理的机箱外壳输送到钻孔装置或者拧螺丝装置上,由机械手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搬运到第二输送器上;由第二输送器将这些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输送到目的货车架上;在第二输送器上实现周期性地对机箱外壳或者主体进行分流输送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机箱装配系统中的机箱外壳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传输带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应用机箱装配系统中的机箱外壳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端路由器、万兆以上网络交换机、监控器、网络数据贮存系统、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数字电视服务器及机顶盒等互联网或者物联网设备已经大规模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需要大规模的生产和装配,因此上述产品在大规模生产量时,则所需的机箱外壳或者机箱主体数量将大大增多,这样就给机箱外壳或者机箱主体的输送装置带来了较大压力,一般的做法是提高输送速度以将多余的机箱外壳或者机箱主体输送入库,但是单靠单一的提高传输速度方式难以满足要求而且会对机箱外壳或者机箱主体输送装置造成较大损伤,甚至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不足,提供能够避免造成损伤、以及能够高效输送的一种应用机箱装配系统中的机箱外壳输送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机箱装配系统中的机箱外壳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器、机械手和第二输送器,第一输送器用于待加工处理的机箱外壳输送到钻孔装置上;机械手用于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搬运到第二输送器上;第二输送器用于这些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输送到目的货车架上;其中:第二输送器包括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和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的运动方向呈90°弯角,以及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的运动方向与物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的运动方向呈90°弯角,且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的运动方向相反;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包括并排多根的辊筒Ⅰ和驱动这些辊筒Ⅰ滚动的电机Ⅰ,以及一个圆形轮盘和驱动该圆形轮盘旋转运动的电机Ⅱ;所述圆形轮盘位于该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的出料端上;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包括并排多根的第一辊筒Ⅱ和驱动这些第一辊筒Ⅱ滚动的第一电机Ⅲ;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包括并排多根的第二辊筒Ⅱ和驱动这些第二辊筒Ⅱ滚动的第二电机Ⅲ;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的出料端朝向并衔接到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的进料端和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的进料端;该结构的设计,主要是将位于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内的机箱外壳在被输送到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的末端位置时,通过圆形轮盘施加一个侧向移动的作用力,使得机箱外壳发现适当的偏转,实现机箱外壳由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平稳地过渡到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或者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上;而且考虑到机箱外壳一般都是呈矩形结构的,这样能够保持机箱外壳的较窄一端始终位于移动前端,实现90°弯角的平稳过渡。在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一侧端面上固定有侧挡板Ⅰ,其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夹板,夹板外侧面通过并排的多根气缸导杆与对应的气缸连接,这些气缸能够驱动夹板朝向侧挡板Ⅰ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在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第一侧挡板Ⅱ,该第一侧挡板Ⅱ的作用是主要为了将由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进入到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上的机箱外壳向前方向上移动冲击力缓冲或者抵消掉,同时能够将刚进入到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上的机箱外壳并排整齐沿该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的出口端方向移动。在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的出口端上设有第一输出导向口,该第一输出导向口是由第一内导向板和第一外导向板相对夹持形成的,且第一外导向板的内侧面与第一侧挡板Ⅱ的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在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第二侧挡板Ⅱ,该第二侧挡板Ⅱ的作用是主要为了将由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进入到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上的机箱外壳向前方向上移动冲击力缓冲或者抵消掉,同时能够将刚进入到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上的机箱外壳并排整齐沿该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的出口端方向移动。在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的出口端上设有第二输出导向口,该第二输出导向口,是由第二内导向板和第二外导向板相对夹持形成的,且第二外导向板的内侧面与第二侧挡板Ⅱ的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作为优选:在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的进料端上设有挡板Ⅰ;该挡板Ⅰ通过支架Ⅰ固定在底架Ⅰ上。该挡板Ⅰ的作用是主要为了防止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回旋倒转时将机箱外壳带离出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以保证机箱外壳始终保持在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上。作为优选:气缸通过气缸安装板固定在底架Ⅰ上,所述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固定在底架Ⅰ上。作为优选:电机Ⅱ驱动圆形轮盘进行周期性正向自转和反向自转。作为优选:辊筒Ⅰ(311)自转线速度为V1,圆形轮盘的外径边沿自转线速度为V3,第一辊筒Ⅱ和第二辊筒Ⅱ自转线速度均为V2,V1、V2和V3之间存在着数学关系是:0.5V1≤V2<V1,V1≤V3<2V1。该结构的设计,并结合圆形轮盘的周期性正向自转和反向自转,以实现在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上物流包裹周期性地分流到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和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输送器能够完成将待加工处理的机箱外壳输送到钻孔装置或者拧螺丝装置上,接着由机械手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搬运到第二输送器上;然后由第二输送器将这些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输送到目的货车架上;而且在第二输送器上实现了周期性地对机箱外壳或者主体进行了分流输送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二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机箱装配系统中的机箱外壳钻孔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包括第一输送器、机械手和第二输送器,第一输送器用于待加工处理的机箱外壳输送到钻孔装置上;机械手用于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搬运到第二输送器上;第二输送器用于这些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输送到目的货车架上;其中:第二输送器包括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和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的运动方向呈90°弯角,以及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的运动方向与物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的运动方向呈90°弯角,且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的运动方向相反;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包括并排多根的辊筒Ⅰ311和驱动这些辊筒Ⅰ311滚动的电机Ⅰ,以及一个圆形轮盘32和驱动该圆形轮盘32旋转运动的电机Ⅱ;所述圆形轮盘32位于该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的出料端上;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包括并排多根的第一辊筒Ⅱ351A和驱动这些第一辊筒Ⅱ351A滚动的第一电机Ⅲ;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包括并排多根的第二辊筒Ⅱ351B和驱动这些第二辊筒Ⅱ351B滚动的第二电机Ⅲ;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的出料端朝向并衔接到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的进料端和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的进料端;该结构的设计,主要是将位于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内的机箱外壳在被输送到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的末端位置时,通过圆形轮盘施加一个侧向移动的作用力,使得机箱外壳发现适当的偏转,实现机箱外壳由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平稳地过渡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用机箱装配系统中的机箱外壳输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机箱装配系统中的机箱外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器、机械手和第二输送器,第一输送器用于待加工处理的机箱外壳输送到钻孔装置上;机械手用于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搬运到第二输送器上;第二输送器用于这些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输送到目的货车架上;其中:第二输送器包括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和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的运动方向呈90°弯角,以及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的运动方向与物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的运动方向呈90°弯角,且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的运动方向相反;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包括并排多根的辊筒Ⅰ(311)和驱动这些辊筒Ⅰ(311)滚动的电机Ⅰ,以及一个圆形轮盘(32)和驱动该圆形轮盘(32)旋转运动的电机Ⅱ;所述圆形轮盘(32)位于该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的出料端上;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包括并排多根的第一辊筒Ⅱ(351A)和驱动这些第一辊筒Ⅱ(351A)滚动的第一电机Ⅲ;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包括并排多根的第二辊筒Ⅱ(351B)和驱动这些第二辊筒Ⅱ(351B)滚动的第二电机Ⅲ;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的出料端朝向并衔接到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的进料端和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的进料端;在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一侧端面上固定有侧挡板Ⅰ(34),其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夹板(37),夹板(37)外侧面通过并排的多根气缸导杆与对应的气缸(381)连接,这些气缸(381)能够驱动夹板(37)朝向侧挡板Ⅰ(34)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在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第一侧挡板Ⅱ(333A),在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的出口端上设有第一输出导向口(36A),该第一输出导向口(36A)是由第一内导向板(362A)和第一外导向板(362A)相对夹持形成的,且第一外导向板(362A)的内侧面与第一侧挡板Ⅱ(333A)的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在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第二侧挡板Ⅱ(333B),在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的出口端上设有第二输出导向口(36B),该第二输出导向口(36B),是由第二内导向板(362B)和第二外导向板(361B)相对夹持形成的,且第二外导向板(362B)的内侧面与第二侧挡板Ⅱ(333B)的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机箱装配系统中的机箱外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器、机械手和第二输送器,第一输送器用于待加工处理的机箱外壳输送到钻孔装置上;机械手用于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搬运到第二输送器上;第二输送器用于这些将已经过钻孔或者拧螺丝处理后的机箱外壳输送到目的货车架上;其中:第二输送器包括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和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的运动方向呈90°弯角,以及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的运动方向与物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的运动方向呈90°弯角,且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的运动方向相反;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包括并排多根的辊筒Ⅰ(311)和驱动这些辊筒Ⅰ(311)滚动的电机Ⅰ,以及一个圆形轮盘(32)和驱动该圆形轮盘(32)旋转运动的电机Ⅱ;所述圆形轮盘(32)位于该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的出料端上;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包括并排多根的第一辊筒Ⅱ(351A)和驱动这些第一辊筒Ⅱ(351A)滚动的第一电机Ⅲ;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包括并排多根的第二辊筒Ⅱ(351B)和驱动这些第二辊筒Ⅱ(351B)滚动的第二电机Ⅲ;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的出料端朝向并衔接到第一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A)的进料端和第二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Ⅱ(35B)的进料端;在机箱外壳滑行轨道Ⅰ(31)一侧端面上固定有侧挡板Ⅰ(34),其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夹板(37),夹板(37)外侧面通过并排的多根气缸导杆与对应的气缸(381)连接,这些气缸(381)能够驱动夹板(37)朝向侧挡板Ⅰ(34)方向上进行往复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波张鹏徐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凯贝奈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