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连续碳酸氢化反应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4404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碳酸锂连续碳酸氢化反应的系统,包括:混合装置,具有碳酸锂固体入口、水入口和碳酸锂溶液出口;第一碳酸化装置,具有碳酸锂溶液入口、二氧化碳入口、第一反应后液出口、第一二氧化碳出口和第一循环反应后液入口;第一循环泵,具有第一泵入口和第一泵出口;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反应后液入口和冷却后第一反应后液出口;第二碳酸化装置,具有第一反应后液进口、第二二氧化碳入口、第二反应后液出口、第二二氧化碳出口和第二循环反应后液入口;第二循环泵,具有第二泵入口和第二泵出口;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二反应后液入口和冷却后第二反应后液出口;第三碳酸化装置,具有第二反应后液进口、第三二氧化碳入口和碳酸氢锂溶液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酸锂连续碳酸氢化反应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碳酸锂连续碳酸氢化反应的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碳酸锂碳酸氢化生产均采用简单、间断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操作方式:(1)单独反应釜方式,即将碳酸锂溶液一次性注入釜内,从反应釜顶部向溶液内插入二氧化碳管道,通过二氧化碳管道不断向溶液中鼓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锂溶液,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大约为20-30%;(2)单独反应塔方式,即将碳酸锂溶液一次性注入反应塔内,从反应塔底部插入二氧化碳管道,通过二氧化碳管道不断向溶液中鼓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锂溶液,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大约为30-40%;(3)两塔串联静态反应塔方式,即将碳酸锂溶液一次性注入串联的两个反应塔内,从第一反应塔底部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逐步被第一反应塔内的溶液吸收,生成碳酸氢锂溶液。剩余二氧化碳从第二反应塔顶部管道通入到第二反应塔内,由此,可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的利用率,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大约为50-70%。所有塔和釜均为夹套冷却方式,冷却效率较低。由此,现有碳酸锂碳酸氢化的生产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碳酸锂连续碳酸氢化反应的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酸锂连续碳酸氢化反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具有碳酸锂固体入口、水入口和碳酸锂溶液出口;第一碳酸化装置,所述第一碳酸化装置具有碳酸锂溶液入口、二氧化碳入口、第一反应后液出口、第一二氧化碳出口和第一循环反应后液入口,所述二氧化碳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碳酸化装置的底部,所述第一循环反应后液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碳酸化装置的下部,所述碳酸锂溶液入口与所述碳酸锂溶液出口相连;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具有第一泵入口和第一泵出口,所述第一泵入口与所述第一反应后液出口相连;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反应后液入口和冷却后第一反应后液出口,所述第一反应后液入口与所述第一泵出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酸锂连续碳酸氢化反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具有碳酸锂固体入口、水入口和碳酸锂溶液出口;第一碳酸化装置,所述第一碳酸化装置具有碳酸锂溶液入口、二氧化碳入口、第一反应后液出口、第一二氧化碳出口和第一循环反应后液入口,所述二氧化碳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碳酸化装置的底部,所述第一循环反应后液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碳酸化装置的下部,所述碳酸锂溶液入口与所述碳酸锂溶液出口相连;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具有第一泵入口和第一泵出口,所述第一泵入口与所述第一反应后液出口相连;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反应后液入口和冷却后第一反应后液出口,所述第一反应后液入口与所述第一泵出口相连,所述冷却后第一反应后液出口与所述第一循环反应后液入口相连;第二碳酸化装置,所述第二碳酸化装置具有第一反应后液进口、第二二氧化碳入口、第二反应后液出口、第二二氧化碳出口和第二循环反应后液入口,所述第二二氧化碳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碳酸化装置的底部,所述第二循环反应后液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碳酸化装置的下部,所述第一反应后液进口与所述第一泵出口相连,所述第二二氧化碳入口与所述第一二氧化碳出口相连;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具有第二泵入口和第二泵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国山汪德华周文龙唐建文羡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