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度可变的自适应机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290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弯度可变的自适应机翼结构,整个机翼分为机翼前缘段、机翼后缘段以及之间的各个展向固连的机翼结构段,其中与前缘结构段相连的机翼结构段通过翼梁与机身固连,这些结构段之间通过双肋片结构构相互连接,这种双肋片结构使机翼结构段之间的力通过翼肋的接触面传递,避免了机翼变形机构的铰链间隙对变形的影响,改善了为满足机翼结构强度要求而增加的结构重量和复杂性。利用飞机的控制系统来控制改变机翼的弯度,使飞机在不同的速度和迎角下获得最优的气动效率,这种机翼弯度可变的自适应机翼可使升力有很大提升,增强飞机的机动性并改善失速特性,能够很好提高飞机的续航时间和飞机自身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度可变的自适应机翼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弯度可变的自适应机翼结构,属于航空产品

技术介绍
飞行器机翼变弯度自适应技术是通过在飞行过程中依据飞行环境和任务的变化实时调整机翼弯度来提高飞行效率,增强机动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任务环境,被认为是未来实现航空技术新突破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美国NASA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对任务自适应机翼MAW(MissionAdaptiveWing)技术进行了研究。如,NASA与波音公司展开的任务自适应机翼MAW技术研究,取消飞机传统的操纵面,采用柔性复合材料蒙皮、数字飞行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将一架F-111改装为MAV研究机;美国在1981年提出采用电动驱动机翼机构改变机翼,根据飞行环境变化调整机翼的局部形状;1994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提出用柔性机构技术实现可变机翼的设计思想;Gevers在1997年提出多目标飞行器的设计方案,并且提供了机翼自适应的方式;与美国相比,国内研究自适应机翼技术起步较晚,分别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变形机翼技术进行了研究。从国内外已有的可变弯度自适应机翼的设计可以看出,在机翼自适应机翼变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弯度可变的自适应机翼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度可变的自适应机翼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1)机翼前缘结构段、(4)机翼后缘结构段以及之间展向固连的机翼结构段,机翼结构段是由(5)桁条、(6)纵墙、(7)翼梁、(8)翼肋段、(9)蒙板组成的机翼翼盒结构。机翼结构段之间通过各自其中的(8)翼肋段连接在一起,各(8)翼肋段间的相对转动实现机翼的弯度改变。在机翼的整体结构外表面由(10)柔性蒙皮包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度可变的自适应机翼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1)机翼前缘结构段、(4)机翼后缘结构段以及之间展向固连的机翼结构段,机翼结构段是由(5)桁条、(6)纵墙、(7)翼梁、(8)翼肋段、(9)蒙板组成的机翼翼盒结构。机翼结构段之间通过各自其中的(8)翼肋段连接在一起,各(8)翼肋段间的相对转动实现机翼的弯度改变。在机翼的整体结构外表面由(10)柔性蒙皮包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度可变的自适应机翼结构,其特征在于:组成机翼整体结构的机翼结构段数目大于等于3段,包括(1)机翼前缘结构段、(4)机翼后缘结构段以及中部的机翼结构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度可变的自适应机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8)翼肋段,该翼肋段为双层翼肋结构,其中一层为半圆形的凹槽,另一层为圆型耳片与下一翼肋段的凹槽紧密对接,同时这一翼肋段的半圆凹槽与下一翼肋段的耳片紧密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8)翼肋段,其特征在于:它的翼型是由对称翼型修正而来,对翼肋段翼型的下表面进行修正,使原来的凸面变为凹面。修正的原则:使整个翼型在变弯度的过程中,各个机翼结构段的连接处产生的拐点尽可能平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度可变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山孙康文赵安民吴逸飞史佳针苏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