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控高度档位的速度自适应机翼变后掠机构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429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7
一种手控高度档位的速度自适应机翼变后掠机构及控制方法,固定导杆位于壳体内的中心。滚动导套套装在该固定导杆上,活动导杆套装在滚动导套上。活动导杆工作段的外圆周表面上套装有大弹簧、小弹簧、弹簧座和小弹簧调整螺套。本发明专利技术以飞行过程中作用在机翼上的飞行阻力为改变机翼后掠角度的驱动能源,通过飞行阻力控制该机构运动,进而控制后掠角度,实现飞行速度与后掠角的对应关系;同时,根据飞行高度不同手动选择速度自适应变后掠翼结构的不同档位,实现不同飞行高度下,飞行速度与后掠角的对应关系。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重量轻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控高度档位的速度自适应机翼变后掠机构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设计领域,具体是一种手控高度档位的速度自适应机翼变后掠机构。
技术介绍
采用变后掠机翼的飞机因能较好的兼顾飞机低速飞行和高速飞行的气动要求,一直是一种重要的飞机设计结构,如美国的F-14、F-111、B-1B、前苏联的米格-23等。这些飞机的变后掠翼方案多采用电控液压驱动方式完成,即根据飞行速度和高度的要求,由控制计算机发出控制指令,由液压伺服装置完成机翼后掠角度的驱动控制。在这些飞机中,由于机翼后掠角度变化的需要,结构上设置了较为沉重而复杂的的变速传动装置,同时又需要液压机构驱动变后掠机翼运动,使得飞机增重较多。由于变后掠翼飞机的优点突出,因此,变后掠机翼结构研究一直飞机设计的研究热点。如西北工业大学张炜等人申请的“一种伸缩式变形机翼传动机构”(公开号CN101857084A)设计了由电动机构驱动减速机构实现机翼后掠角度的变化。再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等人申报的专利(公开号CN101028866)设计了一种由记忆合金为驱动能量源,驱动相应机构完成机翼后掠角度的控制。这些结构不再以液压能作为变后掠机翼驱动的动力,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手控高度档位的速度自适应机翼变后掠机构及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控高度档位的速度自适应机翼变后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小弹簧调整螺套、顶套、传动齿轮、弹簧座、撑套、小弹簧调整锥套、大弹簧调整锥套、小弹簧、滚动导套、活动导杆、大弹簧、壳体和固定导杆;其中:固定导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中心,并使该固定导杆一端的连接盘与壳体一端端口处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滚动导套套装在该固定导杆的另一端;所述活动导杆套装在所述滚动导套的外表面,使活动导杆内端端头处套装在所述固定导杆的杆身上;所述活动导杆的内表面与所述固定导杆杆身的外表面和滚动导套的外表面之间间隙配合;该活动导杆另一端的内表面与接头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活动导杆工作段的外圆周表面上套装有大弹簧、小弹簧、弹簧座和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控高度档位的速度自适应机翼变后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小弹簧调整螺套、顶套、传动齿轮、弹簧座、撑套、小弹簧调整锥套、大弹簧调整锥套、小弹簧、滚动导套、活动导杆、大弹簧、壳体和固定导杆;其中:固定导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中心,并使该固定导杆一端的连接盘与壳体一端端口处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滚动导套套装在该固定导杆的另一端;所述活动导杆套装在所述滚动导套的外表面,使活动导杆内端端头处套装在所述固定导杆的杆身上;所述活动导杆的内表面与所述固定导杆杆身的外表面和滚动导套的外表面之间间隙配合;该活动导杆另一端的内表面与接头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活动导杆工作段的外圆周表面上套装有大弹簧、小弹簧、弹簧座和小弹簧调整螺套;顶套套装在所述小弹簧调整螺套上,使该顶套外圆周表面与弹簧座最大内径处的内圆周表面螺纹连接;并且该顶套的外端的外表面与传动齿轮内表面螺纹连接;顶套的内端通过位于该端端面的推力轴承顶在撑套的端面上;撑套位于小弹簧调整锥套与大弹簧调整锥套之间,并使该撑套的三个撑杆端头的凸缘的外圆周表面和内圆周表面分别与大弹簧调整锥套的内圆周表面和小弹簧调整锥套的外圆周表面配合;使该撑套圆环段的端面内缘处与顶套的端面连接,该撑套圆环段端面的凸缘内端面安装有滚珠;大弹簧调整锥套位于所述弹簧座的外圆周表面与壳体内表面形成的空腔内,并将该大弹簧调整锥套大端的端面固定在所述弹簧座一级阶梯的外端面上;所述小弹簧调整锥套位于弹簧座内,并与套装在活动导杆上的小弹簧配合;传动齿轮通过内螺纹套装在顶套的外圆周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控高度档位的速度自适应机翼变后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套装在所述活动导杆与接头连接一端的外圆周表面上;所述弹簧座与活动导杆和壳体之间均间隙配合;弹簧座外圆周表面的四个凸台分别嵌装入壳体内表面的四个凹槽中,并且二者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小弹簧套装在所述活动导杆上,并位于该活动导杆与接头连接一端,并使该小弹簧的外端面和内端面分别与小弹簧调整螺套端面和弹簧座底端的内端面贴合;所述大弹簧套装在所述活动导杆上,并使该大弹簧的内端面和外端面分别与所述固定导杆上的连接盘的内表面和弹簧座大直径段的内端面贴合;所述小弹簧调整螺套套装在活动导杆外端的外圆周表面,并与所述活动导杆工作段之间间隙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控高度档位的速度自适应机翼变后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大直径端的内径与顶套的外径相同,并使二者通过螺纹配合;所述小直径端的内径与小弹簧调整锥套的最大外径相同;在所述弹簧座的外圆周表面均布有四个径向凸出的凸台,并且所述的凸台位于弹簧座外圆周表面中部的阶梯处;所述各凸台均与壳体圆周表面上均布的四个凹槽对应,并且二者之间间隙相配合;在所述弹簧座小直径端端面有四个弧形通槽,使小弹簧调整锥套的一端的弧形板条从各弧形通槽穿过该弹簧座的端面;所述弹簧座中部的外端面上均布有4个与大弹簧调整锥套的插块配合的插槽;在所述大直径段和小直径段之间的端面上均布有三个沿轴向延伸至小直径段端的梯形槽,该梯形槽内腔的形状与所述撑套上各撑杆的外形相适应,并作为各撑杆的运动的滑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控高度档位的速度自适应机翼变后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弹簧调整螺套为套筒状,其内表面为三级的阶梯状;其中该小弹簧调整螺套一端的内表面为与活动导杆外端的外表面配合的螺纹面;其中部的内径略大于所述活动导杆工作端段的外圆周表面,使二者之间间隙配合;位于该小弹簧调整螺套另一端的大孔径段的内径大于小弹簧的外径。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控高度档位的速度自适应机翼变后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杆的圆周表面为不同直径的台阶状,其中位于该固定导杆一端的小直径端的直径略小于滚动导套上滚珠形成的最小内径;所述固定导杆与滚动导套配合一端的圆周表面为螺纹面;位于该固定导杆另一端的大直径端为该导杆的杆身,该杆身外段的端头有径向凸出的连接盘,该连接盘的圆周表面为与壳体的内螺纹配合的螺纹面;所述杆身外端的端面有轴向延伸的连接板,该连接板上有机身固定接头轴承安装孔,并且装配后的机身固定接头轴承安装孔的中心线与位于另一端的接头的机翼连接接头轴承安装孔的中心线相平行。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控高度档位的速度自适应机翼变后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活动导杆一端的中心孔内;所述接头另一端为机翼传动杆连接端;在所述机翼传动杆连接端表面的轴承安装孔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接头中心线的延长线;所述动导杆连接端与机翼传动杆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彦非余斌高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