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合连接的麻纤维编织增强发泡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运输、智能建筑和安全防护等领域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轻量化、吸能减震、疲劳、环保等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广泛应用的聚氨酯发泡材料虽然有着质量轻、保温、减震性能良好的优点,但是也存在回收利用困难、当应力超过一定值后性能急剧下降、容易发生脆性破坏等缺点。而缝合连接的编织复合材料有着比强度高、良好的稳定性和断裂韧性、抗冲击性能优异以及一体性好与抗剪切破坏等优点。由于现有的聚氨酯发泡材料其自身性能的限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型高性能缝合连接的编织结构复合材料以满足各领域对轻量化材料的巨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吸能减震性能好、环保性能好、疲劳性能好、比强度高、质量轻、用途广泛、并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缝合连接的麻纤维编织增强发泡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缝合连接的麻纤维编织增强发泡夹层结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上下两层面板层与中间的增强结构层构成,面板层与增强结构层之间通过缝合连接,增强结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合连接的麻纤维编织增强发泡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由上下两层面板层与中间的增强结构层构成,面板层与增强结构层之间通过缝合连接,增强结构层由麻纤维编织物骨架和骨架中填充的热塑性发泡塑料复合而成,面板层为汉麻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板,所述的缝合连接的麻纤维编织物是以麻绳作为原料,麻绳之间通过交叉排布的方式二维编织得到编织层,多层编织层叠放罗列在一起作为增强结构层的骨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合连接的麻纤维编织增强发泡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由上下两层面板层与中间的增强结构层构成,面板层与增强结构层之间通过缝合连接,增强结构层由麻纤维编织物骨架和骨架中填充的热塑性发泡塑料复合而成,面板层为汉麻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板,所述的缝合连接的麻纤维编织物是以麻绳作为原料,麻绳之间通过交叉排布的方式二维编织得到编织层,多层编织层叠放罗列在一起作为增强结构层的骨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连接的麻纤维编织增强发泡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麻绳是预先经过深冷脱胶和水洗处理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连接的麻纤维编织增强发泡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发泡塑料为聚乳酸、聚丙烯或聚乙烯发泡塑料。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连接的麻纤维编织增强发泡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麻纤维进行深冷脱胶、水洗、脱水和烘干得到精干麻,在制绳机上制得直径约1~10mm的麻绳;步骤二:把底层面板平铺于工作台上,四个限位架在间歇机构的带动下相对的两个限位架相对运动,所述的限位架由限位板和若干个悬臂梁组成,限位板上设有若干个限位孔A,悬臂梁安装于限位孔A两侧,限位孔A和悬臂梁分上下两层排列,上层的悬臂梁之间的距离d小于下层的悬臂梁之间的距离e;限位架在工作台上实现间歇性拆装,装配时悬臂梁之间组合形成预留麻绳孔洞a,组合后限位架置于底层面板之上,上层面板平铺于组合之后的限位架之上,之后对麻绳进行编织,形成交错排布的编织结构的芯层纤维;两预留麻绳孔洞a轴线之间的距离为麻绳线径的1.5~3倍;预留麻绳孔洞a的最大宽度比麻绳线径大5%~10%;步骤三:通过缝纫机对面板与芯层纤维进行缝合;缝合之后再通过间歇机构带动限位架分离,得到预制件;经过整型工序如裁剪、修边、增补等工序后得到与模具型腔贴合的缝合预制件,嵌入塑料连接件,再进行预浸处理;步骤四:将预浸后的预制件置于模具型腔之中,将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溶解到聚乳酸当中,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刚,高智鹏,黄坤,张杨,陈钰,曲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