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塑料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09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式塑料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新型导柱、导套、方铁、动模座板、顶出板、卸料板、动模板、隔板、定模板、定模座板、定位圈、注胶口、连接卡座、固定柱、花纹柱、摩擦花纹,连接卡座位于固定柱的下表面,连接卡座与固定柱为一体化结构,花纹柱位于固定柱的上表面,摩擦花纹设于花纹柱上,花纹柱与导套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注塑模具上使用上新型导柱后,因为导柱上设有摩擦花纹,可以加强摩擦力,也就是可以提供向心力,从而达到使得注塑模具的导柱可以更好的连接模具,可以产生向心力,不会使的模具在离心作用下上下模分离,不会使得成品出现瑕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式塑料注塑模具
本技术是一种离心式塑料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离心力本不存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因其惯性,有延圆周轨迹切线做直线运动的趋势,而此趋势正是要远离圆心,故称"离心现象",为使物体保持匀速率圆周运动,则必须给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合力--即向心力。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320055854.0的一种离心式注塑模具,包括上端的顶盖、顶盖下端的定模、动模和底部的底座结构构成,其中,定模与动模上下对应设置,定模的下端内部设置有一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模压槽,动模的上端内部设置有模压板,模压槽与模压板相对而设,模压板下端连接有多个斜顶针,斜顶针通过滑动轮连接在面针板上,滑动轮下端设置有离心机,所述离心机分别通过轮带与滑动轮的两端连接,该技术提供的离心式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离心机,利用离心机的离心作用可以为滑动轮的工作提供更大的动力,但现有技术无法使得注塑模具的导柱可以更好的连接模具,无法产生向心力,会使的模具在离心作用下上下模分离,从而使得成品出现瑕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式塑料注塑模具,以解决无法使得注塑模具的导柱可以更好的连接模具,无法产生向心力,会使的模具在离心作用下上下模分离,从而使得成品出现瑕疵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离心式塑料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新型导柱、导套、方铁、动模座板、顶出板、卸料板、动模板、隔板、定模板、定模座板、定位圈、注胶口,所述动模座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有两块方铁,所述的两块方铁相互平行,所述方铁与动模座板固定连接,所述顶出板位于两块方铁之间,所述顶出板设于动模座板的上表面,所述动模板位于方铁的上表面,所述动模板与方铁相连接,所述隔板位于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所述隔板与动模板活动连接,所述定模板位于定模座板的下表面,所述定模板与定模座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圈位于定模座板的上表面,所述定位圈与定模座板活动连接,所述导套设于定模座板的上表面,所述新型导柱位于定模座板内部,所述新型导柱与导套相配合。所述新型导柱设有连接卡座、固定柱、花纹柱、摩擦花纹,所述连接卡座位于固定柱的下表面,所述连接卡座与固定柱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花纹柱位于固定柱的上表面,所述花纹柱与固定柱焊接在一起,所述摩擦花纹位于花纹柱的外表面,所述摩擦花纹设于花纹柱上,所述花纹柱与导套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花纹柱与导套采用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板位于顶出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板与顶出板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方铁为矩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方铁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新型导柱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注塑模具上使用上新型导柱后,因为导柱上设有摩擦花纹,可以加强摩擦力,也就是可以提供向心力,从而达到使得注塑模具的导柱可以更好的连接模具,可以产生向心力,不会使的模具在离心作用下上下模分离,不会使得成品出现瑕疵的目的。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离心式塑料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型导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新型导柱-1、导套-2、方铁-3、动模座板-4、顶出板-5、卸料板-6、动模板-7、隔板-8、定模板-9、定模座板-10、定位圈-11、注胶口-12、连接卡座-101、固定柱-102、花纹柱-103、摩擦花纹-10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心式塑料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新型导柱1、导套2、方铁3、动模座板4、顶出板5、卸料板6、动模板7、隔板8、定模板9、定模座板10、定位圈11、注胶口12,所述动模座板4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有两块方铁3,所述的两块方铁3相互平行,所述方铁3与动模座板4固定连接,所述顶出板5位于两块方铁3之间,所述顶出板5设于动模座板4的上表面,所述动模板7位于方铁3的上表面,所述动模板7与方铁3相连接,所述隔板8位于动模板7与定模板9之间,所述隔板8与动模板7活动连接,所述定模板9位于定模座板10的下表面,所述定模板9与定模座板10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圈11位于定模座板10的上表面,所述定位圈11与定模座板10活动连接,所述导套2设于定模座板10的上表面,所述新型导柱1位于定模座板10内部,所述新型导柱1与导套2相配合。所述新型导柱1设有连接卡座101、固定柱102、花纹柱103、摩擦花纹104,所述连接卡座101位于固定柱102的下表面,所述连接卡座101与固定柱1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花纹柱103位于固定柱102的上表面,所述花纹柱103与固定柱102焊接在一起,所述摩擦花纹104位于花纹柱103的外表面,所述摩擦花纹104设于花纹柱103上,所述花纹柱103与导套2相配合,所述花纹柱103与导套2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卸料板6位于顶出板5的上表面,所述卸料板6与顶出板5活动连接,所述方铁3为矩形结构,所述方铁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新型导柱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导柱1是指在原有导柱的基础下增加上摩擦花纹使得模具的摩擦力增大的装置。在使用注塑模具时,先把模具装配好,然后用新型导柱1与动模板7、隔板8、定模板9和定模座板10上设有的导套2相配合,接着把模具放在注塑机上把注塑口12与注塑机上的出塑口固定连接,接着利用注塑机进行离心浇注,因为模具上有新型导柱1的存在,所以可以达到使得注塑模具的导柱可以更好的连接模具,可以产生向心力,不会使的模具在离心作用下上下模分离,不会使得成品出现瑕疵的目的。本技术的新型导柱1、导套2、方铁3、动模座板4、顶出板5、卸料板6、动模板7、隔板8、定模板9、定模座板10、定位圈11、注胶口12、连接卡座101、固定柱102、花纹柱103、摩擦花纹10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无法使得注塑模具的导柱可以更好的连接模具,无法产生向心力,会使的模具在离心作用下上下模分离,从而使得成品出现瑕疵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达到使得注塑模具的导柱可以更好的连接模具,可以产生向心力,不会使的模具在离心作用下上下模分离,不会使得成品出现瑕疵的目的,具体如下所述:所述连接卡座101位于固定柱102的下表面,所述连接卡座101与固定柱1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花纹柱103位于固定柱102的上表面,所述花纹柱103与固定柱102焊接在一起,所述摩擦花纹104位于花纹柱103的外表面,所述摩擦花纹104设于花纹柱103上,所述花纹柱103与导套2相配合。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离心式塑料注塑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式塑料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新型导柱(1)、导套(2)、方铁(3)、动模座板(4)、顶出板(5)、卸料板(6)、动模板(7)、隔板(8)、定模板(9)、定模座板(10)、定位圈(11)、注胶口(12),所述动模座板(4)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有两块方铁(3),所述的两块方铁(3)相互平行,所述方铁(3)与动模座板(4)固定连接,所述顶出板(5)位于两块方铁(3)之间,所述顶出板(5)设于动模座板(4)的上表面,所述动模板(7)位于方铁(3)的上表面,所述动模板(7)与方铁(3)相连接,所述隔板(8)位于动模板(7)与定模板(9)之间,所述隔板(8)与动模板(7)活动连接,所述定模板(9)位于定模座板(10)的下表面,所述定模板(9)与定模座板(10)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圈(11)位于定模座板(10)的上表面,所述定位圈(11)与定模座板(10)活动连接,所述导套(2)设于定模座板(10)的上表面,所述新型导柱(1)位于定模座板(10)内部,所述新型导柱(1)与导套(2)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导柱(1)设有连接卡座(101)、固定柱(102)、花纹柱(103)、摩擦花纹(104),所述连接卡座(101)位于固定柱(102)的下表面,所述连接卡座(101)与固定柱(1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花纹柱(103)位于固定柱(102)的上表面,所述花纹柱(103)与固定柱(102)焊接在一起,所述摩擦花纹(104)位于花纹柱(103)的外表面,所述摩擦花纹(104)设于花纹柱(103)上,所述花纹柱(103)与导套(2)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式塑料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新型导柱(1)、导套(2)、方铁(3)、动模座板(4)、顶出板(5)、卸料板(6)、动模板(7)、隔板(8)、定模板(9)、定模座板(10)、定位圈(11)、注胶口(12),所述动模座板(4)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有两块方铁(3),所述的两块方铁(3)相互平行,所述方铁(3)与动模座板(4)固定连接,所述顶出板(5)位于两块方铁(3)之间,所述顶出板(5)设于动模座板(4)的上表面,所述动模板(7)位于方铁(3)的上表面,所述动模板(7)与方铁(3)相连接,所述隔板(8)位于动模板(7)与定模板(9)之间,所述隔板(8)与动模板(7)活动连接,所述定模板(9)位于定模座板(10)的下表面,所述定模板(9)与定模座板(10)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圈(11)位于定模座板(10)的上表面,所述定位圈(11)与定模座板(10)活动连接,所述导套(2)设于定模座板(10)的上表面,所述新型导柱(1)位于定模座板(10)内部,所述新型导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姐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盈创新材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