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单双模切换的注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08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单双模切换的注塑机,包括:支撑平台、两个工作台、两个出射机构以及供油机构,工作台包括:上模架、下模架、移动螺杆以及引导柱,下模架位于所述支撑平台上,引导柱穿过上模架和下模架,引导柱的上端与一个限位环形成连接,下端与一个底座形成固定,移动螺杆分别与两个下模架形成螺纹连接。上述注塑机的单双模切换便捷,客户不需另外在采购标准机型,就可以实现多元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单双模切换的注塑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单双模切换的注塑机,尤其是一种伞骨型支架的可单双模切换的注塑机。
技术介绍
现有伞骨型支架的注塑机,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标准直立式注塑机,此类注塑机位立式锁模立式射胶,下模镶入工件后,上模下移锁紧模具进行合模,从上模的中心注入适量的塑胶料,待冷却后取出成品。但此类机型所存在的问题:1、容模量太小;2、注塑成型周期长;3、可适用伞骨支架规格长短不能通用;4、模具成本高;5、注塑件水口太多造成材料浪费。第二类,立式锁模横式射胶注塑机,此类机型为下模镶入工件,上模下移锁紧模具,横式射胶咀从模具的分母线中心注入适量的塑胶料,待成品冷却后取出成品。但此类机型存在的问题:1、单套模具成本太高;2、机台主机架重心太高,不利于安全;3、从分模线中心射胶不利于调准模具及机咀模具注胶口容易损坏;4、注塑水口过长浪费原料;5、C型口强度不高容易造成锁模变形而影响锁模油缸漏油,油污下流到成品上造成产品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可单双模切换的注塑机,所述注塑机包括:支撑平台、两个工作台、两个出射机构以及供油机构,所述工作台包括:上模架、下模架、移动螺杆以及引导柱,所述下模架位于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引导柱穿过所述上模架和所述下模架,所述引导柱的上端与一个限位环形成连接,下端与一个底座形成固定,所述移动螺杆分别与两个下模架形成螺纹连接;所述出射机构包括:入料通道、出射通道、出料液压马达、连接架以及油压缸,所述入料通道与所述出射通道的上端连通,所述出射通道的穿过所述连接架和所述上模架,所述出料液压马达固定在一个马达架上,所述出料液压马达的转轴与一个出料螺杆连接,所述出料螺杆插入所述出射通道中,所述油压缸的促动杆与所述马达架形成固定;所述供油机构包括:油箱、两个动力泵和两个冷却机,所述动力泵位于所述油箱内部,所述动力泵分别与所述出料液压马达和所述油压缸形成油路连接,两个冷却机分别位于所述油箱的两侧。优选地,所述下模架的下端具有第一凸块,所述移动螺杆分别与两个下模架的第一凸块形成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下模架的下端还具有第二凸块,所述工作台还包括:引导杆,所述引导杆分别穿过两个下模架的第二凸块。优选地,所述移动螺杆的中部具有无螺纹区域,所述无螺纹区域的长度为160mm。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机构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穿过连接架,且所述限位柱的下端与所述上模架形成固定。优选地,注塑机还包括:两个控制器,所述供油机构还包括:两个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动力泵和所述控制器形成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移动螺杆与一个移动液压马达连接,所述移动液压马达与所述动力泵形成油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注塑机可实现不同等距的产品注塑要求,左右两个工作台和两个出射机构可通过两个控制器独立调整注塑参数,以此来实现不同注塑量和不同颜色的要求。此注塑机在不联动注塑等距产品时,可实现单工作台操作,单模固定产品,方便客户不需另外在采购标准机型,以此实现多元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注塑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注塑机的水平方向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出射机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注塑机包括:支撑平台1、两个工作台2、两个出射机构3、两个控制器4、以及供油机构5。工作台2固定在支撑平台1上,出射机构3固定在工作台2上,支撑平台1的前端具有门板10,供油机构5位于支撑平台1的后端,两个控制器4分别位于支撑平台1的两侧。结合图2所示,工作台2包括:上模架21、下模架22、移动螺杆23、以及引导柱24。注塑机注塑时,上模架21的下表面装有上模具,下模架22的上表面装有下模具,上模架21向下移动从而完成模具的装配。下模架22位于支撑平台1上,引导柱24穿过上模架21和下模架22,引导柱24的上端与一个限位环240形成连接,下端与一个底座(未显示)形成固定。具体地,引导柱24的上端与限位环240形成螺纹连接。通过限位环240可实现上模架21的上下移动,从而完成模具的装配。通过引导柱24可限定上模架21的移动方向,避免上模架21发生晃动或偏离。移动螺杆23分别与两个下模架22形成螺纹连接。具体地,下模架22的下端具有第一凸块221,移动螺杆23分别与两个下模架22的第一凸块221形成螺纹连接。通过移动螺杆23的转动可实现两个工作台2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更具体地,移动螺杆23的中部具有无螺纹区域230,无螺纹区域230的长度为160mm,即双模的最小中心注塑点为160mm。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下模架22的下端还具有第二凸块222,工作台2还包括:引导杆25,引导杆25分别穿过两个下模架22的第二凸块222,从而防止工作台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离。如图3所示,出射机构3包括:入料通道31、出射通道32、出料液压马达33、连接架34、油压缸35、以及限位柱36。入料通道31与出射通道32的上端连通;出射通道32的穿过连接架34和上模架22;出料液压马达33固定在一个马达架330上,出料液压马达33的转轴与一个出料螺杆331连接,出料螺杆331插入出射通道32中;油压缸35的促动杆350与马达架330形成固定;限位柱36穿过连接架34,且限位柱36的下端与上模架22形成固定。通过油压缸35可控制压马达33的上下移动,从而控制出料螺杆331移动至入料通道31与出射通道32连通的位置,出料螺杆331转动过程中实现注塑料的连续供给。限位柱36用于防止油压缸35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晃动。请继续参考图1,供油机构5包括:油箱51、两个动力泵52、两个冷却机53、以及两个控制面板54。动力泵52位于油箱51内部,分别与出料液压马达33和油压缸35形成油路连接,从而为出料液压马达33和油压缸35提供动力;两个冷却机53分别位于油箱51的两侧,用于油压回路的冷却;控制面板54分别与动力泵52和控制器4形成电连接,通过控制器4控制输油量和速率,从而控制注塑料的量和注塑速率。可见,上述注塑机可实现不同等距的产品注塑要求,左右两个工作台和两个出射机构可通过两个控制器独立调整注塑参数,以此来实现不同注塑量和不同颜色的要求。此注塑机在不联动注塑等距产品时,可实现单工作台操作,单模固定产品,方便客户不需另外在采购标准机型,以此实现多元化生产。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螺杆23通过手动的方式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移动螺杆23也可以与一个移动液压马达连接,移动液压马达与动力泵52形成油路连接,从而通过控制器4控制工作台2的移动。其中,由于两个工作台通过移动螺杆同步联动,因此对模具的等高没有要求,注塑件在同一平面,实现同步注塑成型。而且调整模具方便,节省模具费用。其中,由于双模的最小中心注塑点为160mm,注塑模具的相对距离可任意调整,因此适用任何双模等距尺寸注塑。而且机器成本降低,占地面积小。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单双模切换的注塑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单双模切换的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包括:支撑平台、两个工作台、两个出射机构以及供油机构,所述工作台包括:上模架、下模架、移动螺杆以及引导柱,所述下模架位于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引导柱穿过所述上模架和所述下模架,所述引导柱的上端与一个限位环形成连接,下端与一个底座形成固定,所述移动螺杆分别与两个下模架形成螺纹连接;所述出射机构包括:入料通道、出射通道、出料液压马达、连接架以及油压缸,所述入料通道与所述出射通道的上端连通,所述出射通道的穿过所述连接架和所述上模架,所述出料液压马达固定在一个马达架上,所述出料液压马达的转轴与一个出料螺杆连接,所述出料螺杆插入所述出射通道中,所述油压缸的促动杆与所述马达架形成固定;所述供油机构包括:油箱、两个动力泵和两个冷却机,所述动力泵位于所述油箱内部,所述动力泵分别与所述出料液压马达和所述油压缸形成油路连接,两个冷却机分别位于所述油箱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单双模切换的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包括:支撑平台、两个工作台、两个出射机构以及供油机构,所述工作台包括:上模架、下模架、移动螺杆以及引导柱,所述下模架位于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引导柱穿过所述上模架和所述下模架,所述引导柱的上端与一个限位环形成连接,下端与一个底座形成固定,所述移动螺杆分别与两个下模架形成螺纹连接;所述出射机构包括:入料通道、出射通道、出料液压马达、连接架以及油压缸,所述入料通道与所述出射通道的上端连通,所述出射通道的穿过所述连接架和所述上模架,所述出料液压马达固定在一个马达架上,所述出料液压马达的转轴与一个出料螺杆连接,所述出料螺杆插入所述出射通道中,所述油压缸的促动杆与所述马达架形成固定;所述供油机构包括:油箱、两个动力泵和两个冷却机,所述动力泵位于所述油箱内部,所述动力泵分别与所述出料液压马达和所述油压缸形成油路连接,两个冷却机分别位于所述油箱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单双模切换的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全胜注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