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壁厚管线钢的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3877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壁厚管线钢的轧制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加热:由步进梁式加热炉给连铸坯加热,预热段从室温按照4~5 min/cm加热速度,温度控制在800~900℃;加热段加热速度控制在6~8min/cm,温度控制在1160~1180℃;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20℃,保温时间120~160分钟;(2)轧制:粗轧,终轧温度≥980℃,中间坯厚度80~90mm范围,同时采用大压下制度,展宽后有连续2道次压下率≥25%;精轧,开轧温度830℃,终轧720~740℃,轧制两道次;冷却,开始冷却温度690~710℃,冷却速度15~18℃/S,终冷380~420℃。利用断面尺寸为260mm×2280mm的铸坯生产大壁厚30.8mm,管径1422mm,钢级为X80的止裂性能优良的管线钢。与TMCP+OLT工艺相比,降低了制造成本,即节省了在线回火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壁厚管线钢的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炼钢
,是一种大壁厚管线钢的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通过管道长距离输送大量原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目前国际上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扩大钢管的管径并增大壁厚,如中俄油气输送东线(黑河——长岭)项目,设计输送管径为1422mm,管道壁厚达30.8mm。在长距离油气输送管道用钢的各项技术指标中,要求钢的止裂性能(简称“DWTT”,落锤撕裂实验,是一种主要用于评价脆性断裂止裂性能的实验方法)是关键指标之一。如果钢的止裂性能不良,一旦发生管道泄漏,将会以较快速度进行撕裂,后果严重;如果止裂性能较好,将会快速止裂,大大降低事故的损失。中国生产大壁厚管线钢钢板均采用热机械轧制工艺(简称“TMCP”工艺)。而国际上还有一种轧制工艺就是TMCP+OLT工艺(OLT为OnLineTempering的缩写),即轧后进行在线回火处理。这种TMCP+OLT工艺生产的钢板止裂性能较好,但在线回火成本高,特别是极大地消耗电能,所以采用TMCP工艺轧制,特别是规格小(300mm×2300mm断面)铸坯来轧制这种管径1422mm、壁厚30.8mm的X80高钢级大壁厚管线钢,其钢板的DWTT性能极不理想。利用铸坯断面尺寸260mm×2280mm,采用传统的TMCP工艺生产的大壁厚管线钢钢板,主要缺陷是钢板全厚度方向组织不均匀,马奥岛(简称“MA”)片状且弥散不均,且实验过程中锤击力极大,应力集中严重,导致试样断口脆性区域百分比较大,出现通条脆性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一种大壁厚管线钢的轧制方法,利用铸坯断面尺寸260mm×2280mm生产大壁厚30.8mm,管径1422mm,钢级为X80的止裂性能优良的管线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大壁厚管线钢的轧制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加热:由步进梁式加热炉给连铸坯加热,预热段从室温开始加热,加热速度为4~5min/cm,温度控制在800~900℃;加热段加热速度控制在6~8min/cm,温度控制在1160~1180℃;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20℃,保温时间120~160分钟;(2)轧制:粗轧,终轧温度≥980℃,中间坯厚度80~90mm范围,同时采用大压下制度,展宽后有连续2道次压下率≥25%;精轧,开轧温度830℃,终轧720~740℃,轧制两道次;冷却,开始冷却温度690~710℃,冷却速度15~18℃/S,终冷控制温度380~42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本专利技术生产的管线钢具备止裂性能优良的管线钢特点,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少量退化珠光体。其轧制技术原理是控制轧制温度和相变,精轧开轧830℃,较专利技术前降低了40℃,特别是轧制两道次后停留60s,自然冷却至790~800℃后再轧制9道次,这种轧制方式十分独特。降低精轧开轧温度,增加铁素体的形核点,提高铁素体体积百分数,同时促进γ/α转变,使铁素体晶粒更加细化,同时轧制过程中停留60s,一方面将变形晶体发生回复及多变化,变形位错将重新排列或消失,回复过程导致在变形奥氏体中形成较小直径的位错胞状亚结构(或亚晶);另一方面790~800℃时再继续轧制9道次,进一步促进晶粒细化,特别是改善心部韧性指标,提高DWTT性能。这种轧制控制方式主要是降低形变位错密度,弱化硬化效应,充分细化晶粒和有效改善心部韧性,结合轧后15~18℃/S快速冷却至380~420℃,对轧制过程形成的细小变形带进行最大限度的切割,形成细小均匀分布的晶粒,同时第二相离子析出和MA弥散分布,从而即达到有效改善止裂性能DWTT,又提高抗拉强度和降低屈强比的双重效果。本专利技术继承了TMCP工艺的低成本设计理念,加热采用低温加热,轧制为高温大压下,低温累积变形,控制软相(主要是铁素体)析出量,并结合轧后的快速冷却,通过这些主要目的是充分细化晶粒,适度降低位错密度,弱化硬化效果,同时改变钢板心部组织和提高软相占比,减少硬相(低温析出相,如片状MA等)含量,从而提高钢板的止裂性能,满足技术要求。与现有TMCP或TMCP+OLT工艺生产的大壁厚管线钢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钢板止裂性能DWTT脆性区域百分数可达到10%以下,完全满足管道项目设计要求;钢板屈服强度520~560Mpa,抗拉强度680~710Mpa,屈强比控制在0.83以下;利用铸坯断面尺寸260mm×2280mm生产大壁厚30.8mm,管径1422mm,钢级为X80的止裂性能优良的管线钢,所用铸坯断面属于大众化断面规格,为生产现场极大地节约人工成本和备品备件成本;与TMCP+OLT工艺相比,降低了制造成本,即节省了在线回火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壁厚30.8mmX80显微组织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壁厚30.8mmX80拉伸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实施例一:铸坯规格为261mm×2283mm×3150mm,其熔炼成分如表1。表1实施例一30.8mmX80熔炼成分实绩(%)工艺步骤:(1)加热预热段:加热速度4.7min/cm,温度控制在800~867℃加热段:加热速度7.8min/cm,温度控制在1160~1180℃均热段:保温时间137min,出炉温度1167℃(心部)和1178℃(表面)(2)轧制粗轧:开轧温度1146~1151℃,横轧展宽3道次,纵轧9道次,终轧温度1052~1068℃。纵轧最后两道次压下率分别为25.5%和27.1%。精轧:中间坯厚度85mm,开轧温度830℃,轧制两道次后停留60s,其表面温度797℃,然后连续轧制9道次,终轧温度716~729℃。冷却:开始冷却温度694~702℃,冷却速度17.8℃/S,终冷温度397~408℃。30.8mm钢板性能:止裂性能DWTT脆性区域百分数6.8%(均值),如图1所示,屈服强度530MPa、抗拉强度690MPa、屈强比0.77。实施例二铸坯规格为269mm×2281mm×3150mm,其熔炼成分如表2。表2实施例二30.8mmX80熔炼成分实绩(%)工艺步骤:(1)加热:预热段:加热速度4.8min/cm,温度控制在810~887℃加热段:加热速度7.6min/cm,温度控制在1165~1180℃均热段:保温时间132min,出炉温度1163℃(心部)和1175℃(表面)(2)轧制粗轧:开轧温度1145~1155℃,横轧展宽3道次,纵轧9道次,终轧温度1041~1055℃。纵轧最后两道次压下率分别为26.2%和27.7%。精轧:中间坯厚度85mm,开轧温度830℃,轧制两道次后停留60s,其表面温度791℃,然后连续轧制9道次,终轧温度712~724℃。冷却:开始冷却温度697~712℃,冷却速度17.1℃/S,终冷温度399~418℃。30.8mm钢板性能:止裂性能DWTT脆性区域百分数5.7%(均值),如图2所示,屈服强度538MPa、抗拉强度701MPa、屈强比0.7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壁厚管线钢的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壁厚管线钢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加热:由步进梁式加热炉给连铸坯加热,预热段从室温开始加热,加热速度为4~5 min/cm,温度控制在800~900℃;加热段加热速度控制在6~8min/cm,温度控制在1160~1180℃;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20℃,保温时间120~160分钟;(2)轧制:粗轧,终轧温度≥980℃,中间坯厚度80~90mm范围,同时采用大压下制度,展宽后有连续2道次压下率≥25%;精轧,开轧温度830℃, 终轧720~740℃,轧制两道次;冷却,开始冷却温度690~710℃,冷却速度15~18℃/S,终冷控制温度380~4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壁厚管线钢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加热:由步进梁式加热炉给连铸坯加热,预热段从室温开始加热,加热速度为4~5min/cm,温度控制在800~900℃;加热段加热速度控制在6~8min/cm,温度控制在1160~1180℃;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20℃,保温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祥江罗登李中平史术华陈奇明范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