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61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它是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芒硝15‑20份、大黄15‑20份、枳实15‑20份、厚朴15‑20份、地黄15‑20份、青皮10‑15份。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对便秘患者,尤其是化疗相关性便秘患者病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属于药物领域。
技术介绍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症,虽不是大病,但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甚至可以致命。便秘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是最为常见的,其可导致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直肠溃疡等等;便秘还可引发自身中毒,造成精神和内分泌紊乱,引发痤疮、心烦、失眠、脾气暴躁等。此外,严重便秘还可造成急性肠壁坏死、破裂、穿孔,严重时也会危及生命。化疗是恶性肿瘤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化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会使机体产生很强的不良反应,最明显的就是恶心呕吐,尤其是铂类药物,5-HT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化疗的消化道反应,但该类药物使得便秘发生率高达90%~100%。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化疗进程,严重者可继发肠梗阻、呕吐、无法进食等,处理不及时可因麻痹性肠梗阻而危及生命,给临床用药造成困难。然而,目前常采用口服缓泻剂、口服中药、针刺疗法、灌肠等方法治疗化疗相关性便秘。由于肿瘤患者本身体质较弱,采用口服缓泻剂、灌肠等方法将进一步给患者增加痛苦,不宜长期使用;且患者千差万别,口服药物剂量很难控制。因此,现在急需一种温和、有效、简易的治疗便秘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它是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芒硝15-20份、大黄15-20份、枳实15-20份、厚朴15-20份、地黄15-20份、青皮10-15份。进一步地,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制剂:芒硝15-20份、大黄15-20份、枳实15-20份、厚朴15-20份、地黄15-20份、青皮10-15份。进一步地,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制剂:芒硝15份、大黄15份、枳实15份、厚朴15份、地黄15份、青皮10份。进一步地,所述大黄为生大黄。进一步地,所述地黄为生地黄。进一步地,它是由原料药的药粉、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中可接受的辅料或者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外用制剂;优选的,所述制剂为贴剂或汤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前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2)原料药直接打粉,或将原料药加水煎煮或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浓缩,再加上药学中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制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前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便秘的药物中用途。进一步地,所述便秘为化疗相关性便秘。方中大黄推陈致新,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当为君药。芒硝咸润以润燥,辅助大黄泻热通便,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腑气不通则积滞内阻,因此厚朴、枳实破气、行气散结,消痞除满,联合芒硝、大黄共同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由于5-HT受体阻滞剂引得的便秘多燥结,故加生地黄润肠增液,加青皮疏肝驭脾,促进肠蠕动而通便。神阙穴是中医穴位中的主要穴位之一,属于任脉中的一个重要穴位,该穴位为先天元气进出的门户,为十二经络之根,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本。神阙穴内联脏腑,中药敷脐疗法属于中医外治范畴,具有药力集中,容易吸收,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并且外敷方便贴敷和揭下,临床用药不但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实验表明,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对便秘患者病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显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备1、处方:芒硝15g、生大黄15g、枳实15g、厚朴15g、生地黄15g、青皮10g。2、取处方量的各原料,打成粉末,加温水调敷成糊状,将粉末填充到医用脐贴中。使用方法:将敷贴贴于神阙穴,每日换药1次,或者大便通泻大于三次后就揭下,以免腹泻,连续用药3天。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备1、处方:芒硝20g、生大黄20g、枳实20g、厚朴20g、生地黄20g、青皮15g。2、取处方量的各原料,打成粉末,加温水调敷成糊状,将粉末填充到医用脐贴中。使用方法:将敷贴贴于神阙穴,每日换药1次,或者大便通泻大于三次后就揭下,以免腹泻,连续用药3天。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备1、处方:芒硝15g、生大黄15g、枳实15g、厚朴15g、生地黄15g、青皮10g。2、取处方量的各原料,加水煎煮3次,合并水煎液。使用方法:口服,一次150ml,一天3次,连续用药3天。以下通过具体试验例证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试验例1临床病例统计(一)收治患者标准治疗组:患者40例,年龄48-69岁,男性19例,女性21例,肺癌18例,鼻咽癌4例,卵巢癌6例,乳腺癌12例;以紫杉醇+顺铂为化疗方案者18例,紫杉醇+卡铂为化疗方案者22例。对照组A:患者40例,年龄48-69岁,男性22例,女性18例,肺癌20例,鼻咽癌5例,卵巢癌7例,乳腺癌8例;以紫杉醇+顺铂为化疗方案者17例,紫杉醇+卡铂为化疗方案者23例。诊断标准: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予化疗的同时均使用过托烷司琼治疗,并出现并发病—便秘,便秘的诊断标准如下:1.必须符合以下二项或二项以上:(1).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2).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3).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4).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阻塞感;(5).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6).排便次数<3次/周;2.在不使用泻药的情况下时很少出现稀便;3.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二)治疗标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采集数据,观察比较生活质量量表分值。疗效判定选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显效:患者排便次数正常,1d内有排便情况,且大便成型较为通常;(2)有效:患者的排便情况有所改善,2d内有排便情况;(3)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未改善,且2d内无排便情况。(三)治疗方法1.给药方法:明确诊断后,治疗组:40例患者均采用如下药物:芒硝15g、生大黄15g、枳实15g、厚朴15g、生地黄15g、青皮10g。打成粉末,加适量温水调敷成糊状,将糊状药膏填充到医用脐贴中。将敷贴贴于神阙穴,每日换药1次,或者大便通泻大于三次后就揭下。对照组A:40例患者均给口服乳果糖口服液,一次15ml,一天3次。2.两组患者用药前均停用其他治疗便秘的药物至少3天,中药处方亦避免使用通便类中药。用药期间出现大便次数增多>3次/天,或出现大便性状标准中描述的稀水样便,应停药,用药期间每超过72小时未排便者给予0.9%氯化钠500ml清洁灌肠1次,继续用药观察,观察1疗程评价疗效。(四)治疗结果治疗时间:3天疗效判定: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表1两组药物起效时间比较可见,治疗组患者排便较为正常,而对照组排便患者很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可见,干预前患者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芒硝15‑20份、大黄15‑20份、枳实15‑20份、厚朴15‑20份、地黄15‑20份、青皮10‑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芒硝15-20份、大黄15-20份、枳实15-20份、厚朴15-20份、地黄15-20份、青皮10-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制剂:芒硝15-20份、大黄15-20份、枳实15-20份、厚朴15-20份、地黄15-20份、青皮10-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制剂:芒硝15份、大黄15份、枳实15份、厚朴15份、地黄15份、青皮10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为生大黄。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茂林邓婧杨淑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