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532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主钉,所述主钉的上部穿设有斜向上设置的两螺旋刀具,两所述螺旋刀具的上部均设置有螺旋刀片,两所述螺旋刀具的下端均通过连接座相互连接锁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防止骨折部位旋转,导致大粗隆骨块挤开,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有效提高把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
本专利技术涉及髓内钉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
技术介绍
股骨粗隆部骨折是老年群体人最常发生的骨折,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身体基础状态差,内科疾病多、骨质疏松的情况,无法承受大创伤手术治疗,因此一些医疗机构设计了一些针对此骨折的微创治疗内固定器械,例如AOFundationd的PFNA系统以及SimithNephew公司的Intertan系统,由于设计的原因,此类系统的钉钉尾的直径都在16MM以上,对于存在大粗隆部存在独立骨折线的粗隆间骨折,在植入时容易将大粗隆骨块挤开,导致骨折复位接触面少,即使颈干角早期复位良好,骨折愈合仍然困难,最终导致内置物断裂失败,同时分离的大粗隆骨块随肌肉牵拉离正常位置越来越远。此类骨折如采用常规髓内针(近端直径10~14mm)近端重建钉系统,又因骨质疏松及”Z”字效应导致手术失败。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可防止骨折部位旋转,导致大粗隆骨块挤开,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有效提高把持力。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主钉,所述主钉的上部穿设有斜向上设置的两螺旋刀具,两所述螺旋刀具的上部均设置有螺旋刀片,两所述螺旋刀具的下端均通过连接座相互连接锁定。进一步地,所述主钉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尾帽,所述主钉的上部开设有与所述螺旋刀具相对应的斜孔,所述主钉下部开设有长圆孔和减压槽。进一步地,所述主钉的上端设置有呈阶梯状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尾帽的上端设置有六方头,所述六方头的中心处开设有六方孔,所述尾帽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螺纹底孔相配合的圆柱,所述尾帽在所述六方头与圆柱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段。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刀具上部与所述主钉上部之间的夹角为55°。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刀具包括刀具主体,所述刀具主体的上部设置所述螺旋刀片,所述刀具主体的下部外侧套设有套管,所述刀具主体的下端卡接有顶丝的上端,所述顶丝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刀具主体的下部以及所述螺母的下部各设置有一阶梯面,所述套管设置在两所述阶梯面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刀具主体的下端端面上开设有带有缺口的盲孔,所述盲孔的上部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顶丝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顶丝在所述凸起的下方设置有螺纹,所述顶丝的下端端面上开设有内六方槽。进一步地,所述刀具主体的下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螺母的上端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锯齿相配合的第二锯齿,所述螺母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套管靠近所述螺母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螺母的上部沿轴向方向设置有与凸台相配合的平面,所述平面的上端设置有弹簧卡片,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弹簧卡片与所述螺母的阶梯面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通过连接钉分别与两所述顶丝固定连接,所述顶丝的内六方槽内开设有与所述连接钉相配合的第三螺纹孔,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分别与两所述连接钉相配合的圆孔,两所述圆孔之间设置有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主钉的上端开设有U形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防止骨折部位旋转,导致大粗隆骨块挤开,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有效提高把持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螺旋刀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刀具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顶丝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接钉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主钉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主钉的A向剖视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尾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螺旋刀具;2、主钉;3、尾帽;4、连接座;5、连接钉;6、刀具主体;7、顶丝;8、套管;9、螺母;10、斜孔;11、第一螺纹孔;12、第一锯齿;13、第二锯齿;14、卡接槽;15、凸起;16、螺纹;17、内螺纹;18、平面;19、弹簧卡片;20、凸台;21、螺纹孔;22、圆孔;23、凹槽;24、内六方槽;25、长圆孔;26、减压槽;27、第二螺纹孔;28、U形槽;29、螺旋刀片;30、六方头;31、六方孔;32、圆柱;33、螺纹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1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主钉2,所述主钉2的上部穿设有斜向上设置的两螺旋刀具1,两所述螺旋刀具1的上部均设置有螺旋刀片29,两所述螺旋刀具1的下端均通过连接座4相互连接锁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钉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尾帽3,所述主钉2的上部开设有与所述螺旋刀具1相对应的斜孔10,所述主钉2下部开设有长圆孔25和减压槽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钉2的上端设置有呈阶梯状的第一螺纹孔11和第二螺纹孔27,所述尾帽3的上端设置有六方头30,所述六方头30的中心处开设有六方孔31,所述尾帽3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27的螺纹底孔相配合的圆柱32,所述尾帽3在所述六方头30与圆柱32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1相配合的螺纹段3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刀具1上部与所述主钉2上部之间的夹角为5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刀具1包括刀具主体6,所述刀具主体6的上部设置所述螺旋刀片29,所述刀具主体6的下部外侧套设有套管8,所述刀具主体6的下端卡接有顶丝7的上端,所述顶丝7螺纹连接有螺母9,所述刀具主体6的下部以及所述螺母9的下部各设置有一阶梯面,所述套管8设置在两所述阶梯面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刀具主体6的下端端面上开设有带有缺口的盲孔,所述盲孔的上部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14,所述顶丝7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槽14相配合的凸起15,所述顶丝7在所述凸起15的下方设置有螺纹16,所述顶丝7的下端端面上开设有内六方槽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刀具主体6的下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锯齿12,所述螺母9的上端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锯齿12相配合的第二锯齿13,所述螺母9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16相配合的内螺纹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套管8靠近所述螺母9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凸台20,所述螺母9的上部沿轴向方向设置有与凸台20相配合的平面18,所述平面18的上端设置有弹簧卡片19,所述凸台20位于所述弹簧卡片19与所述螺母9的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主钉(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钉(2)的上部穿设有斜向上设置的两螺旋刀具(1),两所述螺旋刀具(1)的上部均设置有螺旋刀片(29),两所述螺旋刀具(1)的下端均通过连接座(4)相互连接锁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主钉(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钉(2)的上部穿设有斜向上设置的两螺旋刀具(1),两所述螺旋刀具(1)的上部均设置有螺旋刀片(29),两所述螺旋刀具(1)的下端均通过连接座(4)相互连接锁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钉(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尾帽(3),所述主钉(2)的上部开设有与所述螺旋刀具(1)相对应的斜孔(10),所述主钉(2)下部开设有长圆孔(25)和减压槽(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钉(2)的上端设置有呈阶梯状的第一螺纹孔(11)和第二螺纹孔(27),所述尾帽(3)的上端设置有六方头(30),所述六方头(30)的中心处开设有六方孔(31),所述尾帽(3)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27)的螺纹底孔相配合的圆柱(32),所述尾帽(3)在所述六方头(30)与圆柱(32)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1)相配合的螺纹段(3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刀具(1)上部与所述主钉(2)上部之间的夹角为5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锁防沉降股骨近端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刀具(1)包括刀具主体(6),所述刀具主体(6)的上部设置所述螺旋刀片(29),所述刀具主体(6)的下部外侧套设有套管(8),所述刀具主体(6)的下端卡接有顶丝(7)的上端,所述顶丝(7)螺纹连接有螺母(9),所述刀具主体(6)的下部以及所述螺母(9)的下部各设置有一阶梯面,所述套管(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樊国平朱德鹏仝树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张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