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扩散结构吸附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528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扩散结构吸附塔,其中,包括主筒、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第一封头、第二封头、第一扩散垫板、在主筒内的第二封头上设有的第二扩散垫板、在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上分别设有均带有法兰的第一进出扩散口和第二进出扩散口、在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上分别设有的填料管和卸料管,及在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上分别设有的安全阀接管和排污管。第一进出扩散口、填料管和安全阀接管均与第一外罩内部相通,第二进出扩散口、卸料管和排污管均与第二外罩内部相通。第一扩散垫板和第二扩散垫板均为表面带有蜂窝孔的V形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气体扩散均匀、增加吸附时间和结构耐用,及管路不堆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扩散结构吸附塔
本技术涉及制氮、制氧等空气分离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扩散结构吸附塔。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吸附式干燥机主要由主筒、在主筒两端分别设有带法兰的进出扩散口和带法兰的填料口组成。由于上述结构的干燥机扩散效果有限,扩散范围小,无法保证介质气流在整个主筒内均匀分布。另外,带法兰的连接扩散口为常规扩散器过滤介质中携带的粉尘,给扩散器内的法兰过滤层带来能量损失。又由于在再生过程中因气体携带水分,与扩散口中粉法结块,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堵塞。扩散后介质无法在整个塔体内均匀分布,而且塔体外围吸附剂无法参加吸附,较多吸附剂属于无效填充,吸附效率低。扩散后介质流速快,相同塔体高度下吸附时间变短。流速快,造成吸附剂相互碰撞,容易摩擦粉化。还有,填料和卸料口不在最顶或最底部,更换吸附剂时无法完全填充与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扩散均匀、增加吸附时间和结构耐用,及管路不堆积的新型扩散结构吸附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扩散结构吸附塔,其中,包括主筒、在主筒两端分别设有的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在主筒与第一外罩之间设有的第一封头、在主筒与第二外罩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扩散结构吸附塔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扩散结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筒、在主筒两端分别设有的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在主筒与第一外罩之间设有的第一封头、在主筒与第二外罩之间设有的第二封头、在主筒内的第一封头上设有的第一扩散垫板、在主筒内的第二封头上设有的第二扩散垫板、在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上分别设有均带有法兰的第一进出扩散口和第二进出扩散口、在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上分别设有的填料管和卸料管,及在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上分别设有的安全阀接管和排污管;所述的第一进出扩散口、填料管和安全阀接管均与第一外罩内部相通;所述的第二进出扩散口、卸料管和排污管均与第二外罩内部相通;所述的第一扩散垫板和第二扩散垫板均为表面带有蜂窝孔的V形折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扩散结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筒、在主筒两端分别设有的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在主筒与第一外罩之间设有的第一封头、在主筒与第二外罩之间设有的第二封头、在主筒内的第一封头上设有的第一扩散垫板、在主筒内的第二封头上设有的第二扩散垫板、在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上分别设有均带有法兰的第一进出扩散口和第二进出扩散口、在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上分别设有的填料管和卸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嘉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