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灌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3923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灌肠器,包括储液器、插管以及用于连接储液器和插管的导流管,所述储液器包括桶状本体,桶状本体包括水浴层和储液层,水浴层和储液层通过与桶状本体外部轮廓一致的隔离板隔离成同心设置,水浴层内设置有沿桶状本体径向成波浪形铺设的发热管,所述桶状本体上还设有测温探头,所述桶状本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导流管的一端与出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插管连通,本设计可控制灌肠液的温度,且方便调节灌肠液的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灌肠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尤其是一种医用灌肠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灌肠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安置卧位,臀部垫高10cm,用肛门管插入直肠10~15cm,灌肠液液面距离肛门小于30cm,灌入速度缓慢,以使药液被患者保留,现有的灌肠方法在灌肠过程中,灌肠速度完全依赖液体重力,当肛门处液体压力过大时,输液管的滴速遇到阻力形成回堵现象,影响灌肠的正常进行,且灌肠液的温度偏高和偏低都直接影响其药效,使其有效性降低。总的来说现有的灌肠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射速度缓慢,流速无法控制;二是由于人体温度在37℃左右,而注射液的温度明显低于人体温度,注射时会有冰冷感,令人体感觉不适;三是注射之后,人体及管道中会残留有部分液体,拔出时会导致液体洒出,极不卫生且清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制灌肠液的温度,且方便调节灌肠液的流量的医用灌肠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灌肠器,包括储液器、插管以及用于连接储液器和插管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包括桶状本体,桶状本体包括水浴层和储液层,水浴层和储液层通过与桶状本体外部轮廓一致的隔离板隔离成同心设置,水浴层内设置有沿桶状本体径向成波浪形铺设的发热管,所述桶状本体上还设有测温探头,所述桶状本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导流管的一端与出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插管连通。上述结构中,若直接将加热管设置在储液层内,容易破坏灌肠液的成分,且容易造成污染,水浴加热可更安全卫生的加热储液层内灌肠液的温度,通过测温探头随时调节水浴层的温度,使储液层内的灌肠液处于适合人体使用的温度,方便控制,提高效率,加热后的灌肠液通过出液口流入导流管,再通过插管使用,无刺激更舒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桶状本体的上方设有盖体,盖体上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连接在盖体上的搅拌轴以及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搅拌轴伸入桶状本体中的端部连接有搅拌叶组,搅拌叶组包括至少两个搅拌叶片分层连接在搅拌轴上。上述结构中,该搅拌装置与发热管配合,使储液层内的灌肠液受热更均匀,双层搅拌叶片使搅拌效果更好,提高加热效率,避免局部过热,破坏灌肠液的成分,操作方便,盖体的设置是为了避免灌肠液与空气接触,减少污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隔离板为带底面的桶状,隔离板与桶状本体通过连接结构形成可拆式配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隔离板外壁的凸块,桶状本体上设有与凸块适配的L型滑道,凸块与L型滑道形成卡接配合。上述结构中,现有技术中,储液器多为一次性使用,这样虽然符合卫生标准但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若长期使用,又容易出现清洗不干净,交叉污染的情况,所以本设计隔离板与桶状本体为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可只更换隔离板其他无需更换,这样既符合卫生要求,又不会浪费资源,且结构简单,易操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隔离板上设有与出液口连通的通孔,通孔与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与通孔和出液口均为螺纹连接,连接管与导流管连通。上述结构中,连接管与通孔螺纹连接,是为了方便拆卸隔离板,也方便清洗,提高卫生标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流管上设有压力泵、控制流过导流管的流量的控制阀以及压力检测器。上述结构中,压力泵的设置是为了使储液器内的灌肠液能更好的流向插管,避免灌肠液出现回堵现象,控制阀的设置可调节灌肠液的流量和速度,避免出现流速过快导致肠道黏膜的损伤或导致灌入液体的过早排除,压力检测器监测控制灌肠的压力提高诊疗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桶状本体和导流管均为透明材质制成,隔离板上设有沿轴向分布的刻度。上述结构中,桶状本体和导流管由透明材质制成是为了方便观察灌肠液的状况,刻度的设置可直接反应储液层内灌肠液的用量,方便控制,更安全可靠。采用上述方案,将灌肠液的温度加热至人体适应的温度,避免使用者在灌肠时出现不适的情况,且方便观察灌肠液的用量,控制灌肠液的流速和流量,不必依赖液体的自身重力来控制流量,使用更安全可靠。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外观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桶状本体的结构分解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储液器的局部结构图;附图4为附图3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该领域的技术工程师可根据上述技术的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医用灌肠器,包括储液器1、插管2以及用于连接储液器1和插管2的导流管3,所述储液器1包括桶状本体11,桶状本体11包括水浴层111和储液层112,水浴层111和储液层112通过与桶状本体11外部轮廓一致的隔离板113隔离成同心设置,水浴层111内设置有沿桶状本体11径向成波浪形铺设的发热管1111,所述桶状本体11上还设有测温探头114,所述桶状本体11的底部设有出液口115,导流管3的一端与出液口115连通,另一端与插管2连通。若直接将加热管1111设置在储液层112内,容易破坏灌肠液的成分,且容易造成污染,水浴加热可更安全卫生的加热储液层112内灌肠液的温度,通过测温探头114随时调节水浴层111的温度,使储液层112内的灌肠液处于适合人体使用的温度,方便控制,提高效率,加热后的灌肠液通过出液口115流入导流管3,再通过插管2使用,无刺激更舒适。上述桶状本体11的上方设有盖体12,盖体12上设有搅拌装置4,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连接在盖体12上的搅拌轴41以及驱动搅拌轴41转动的驱动电机42,搅拌轴41伸入桶状本体11中的端部连接有搅拌叶组411,搅拌叶组411包括至少两个搅拌叶片4111分层连接在搅拌轴41上。该搅拌装置4与发热管1111配合,使储液层112内的灌肠液受热更均匀,双层搅拌叶片4111使搅拌效果更好,提高加热效率,避免局部过热,破坏灌肠液的成分,操作方便,盖体12的设置是为了避免灌肠液与空气接触,减少污染。上述隔离板113为带底面的桶状,隔离板113与桶状本体11通过连接结构形成可拆式配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隔离板113外壁的凸块1131,桶状本体11上设有与凸块1131适配的L型滑道116,凸块1131与L型滑道116形成卡接配合。现有技术中,储液器1多为一次性使用,这样虽然符合卫生标准但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若长期使用,又容易出现清洗不干净,交叉污染的情况,所以本设计隔离板113与桶状本体11为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可只更换隔离板113其他无需更换,这样既符合卫生要求,又不会浪费资源,且结构简单,易操作。上述隔离板113上设有与出液口115连通的通孔1132,通孔1132与出液口115通过连接管117连接,连接管117与通孔1132和出液口115均为螺纹连接,连接管117与导流管3连通。连接管117与通孔1132螺纹连接,是为了方便拆卸隔离板113,也方便清洗,提高卫生标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上述导流管3上设有压力泵31、控制流过导流管3的流量的控制阀32以及压力检测器33。压力泵31的设置是为了使储液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医用灌肠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灌肠器,包括储液器、插管以及用于连接储液器和插管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包括桶状本体,桶状本体包括水浴层和储液层,水浴层和储液层通过与桶状本体外部轮廓一致的隔离板隔离成同心设置,水浴层内设置有沿桶状本体径向成波浪形铺设的发热管,所述桶状本体上还设有测温探头,所述桶状本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导流管的一端与出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插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灌肠器,包括储液器、插管以及用于连接储液器和插管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包括桶状本体,桶状本体包括水浴层和储液层,水浴层和储液层通过与桶状本体外部轮廓一致的隔离板隔离成同心设置,水浴层内设置有沿桶状本体径向成波浪形铺设的发热管,所述桶状本体上还设有测温探头,所述桶状本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导流管的一端与出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插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状本体的上方设有盖体,盖体上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连接在盖体上的搅拌轴以及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搅拌轴伸入桶状本体中的端部连接有搅拌叶组,搅拌叶组包括至少两个搅拌叶片分层连接在搅拌轴上。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圣豪郑翠苹陈松燕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中心医院温州市肿瘤医院温州市医药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