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347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属一种克氏针辅助器具,所述的保护帽包括顶端部件、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所述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的内部均设有与克氏针尾部相吻合的通道;所述顶端部件、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的材质均为硅胶。通过在克氏针保护帽的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中设置通道,进而可将保护帽直接套入克氏针的针尾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针尾被意外拔出以及可能造成的损伤及感染风险,且克氏针保护帽圆润的外观也可降低针尾对患者造成的恐惧;而硅胶材质具有弹性和韧性,亦可保证保护帽套入克氏针针尾的稳定性,不易脱落,并且硅胶化学性质稳定热稳定性好,避免使用过程中手术室中的各种药物、液体对克氏针保护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
本技术涉及一种克氏针辅助器具,更具体的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
技术介绍
手足显微外科,是我国的乒乓球项目,在全世界享有盛誉!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医生从小习惯使用筷子用餐普遍手巧并且适应艰苦行医环境,诞生了一大批有世界影响力的手足显微外科医生,如陈中伟院士、王澍寰院士、顾玉东院士等等,并且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和劳动力很多来源于农耕群体并缺乏培训,大量的病人群体更催生了中国新一代手足显微外科精英群体的产生,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几乎每一个医院都有一到俩位甚至更多在手足显微外科有建树的医生。克氏针是目前手足显微外科最常用的内固定材料。骨科医生在使用克氏针固定手部以及其他部位骨折复位时,常常将克氏针剪断,而将其尾端外露于皮肤表面。在其临床使用中常存在下述问题:一是其外露的尾端往往容易勾扎身体其他部位衣物和周围环境而被带出,为患者带来不便;二是外露的克氏针给部分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恐惧;三是针尾露于皮外可能伤及病人或医疗人员,同时也容易成为感染的源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外露的克氏针尾端易勾扎身体或衣物等被带出,给患者带来心理恐惧,以及容易造成损伤且成为感染源头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所述的保护帽包括顶端部件、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所述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的内部均设有与克氏针尾部相吻合的通道;所述顶端部件、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的材质均为硅胶。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顶端部件、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形状呈葵花籽形。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顶端部件、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形状呈甲壳虫或花瓣的形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顶端部件为实心部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所述中段部件内部通道的直径等于或小于末端部件内部通道的直径。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为0.6毫米,整体长度为5至9毫米,且所述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为2至3毫米。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为1.1毫米,整体长度为8至12毫米,且所述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为2至3毫米。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为1.8毫米,整体长度为8至12毫米,且所述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为2至3毫米。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为2.5毫米,整体长度为13至17毫米,且所述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为2至3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克氏针保护帽的中段部件与末端部件中设置通道,进而可将保护帽直接套入克氏针的针尾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针尾被意外拔出以及可能造成的损伤及感染风险,且克氏针保护帽圆润的外观也可降低针尾对患者造成的恐惧;而硅胶材质具有弹性和韧性,亦可保证保护帽套入克氏针针尾的稳定性,不易脱落,并且硅胶化学性质稳定热稳定性好,避免使用过程中手术室中的各种药物、液体对克氏针保护帽造成影响,同时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可与各类型号的克氏针配套使用,应用范围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顶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中段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末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顶端部件、2为中段部件、3为末端部件、4为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该保护帽包括三个部件,即图中所示的顶端部件1、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结合图3与图4所示,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的内部均设有与克氏针尾部相吻合的通道4;并且,关于保护帽的材质,专利技术人经过实验,考虑了保护帽的使用方式与应用环境,认为其优选材质是硅胶,即前述顶端部件1、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采用硅胶加工制成;前述的通道4作为克氏针针尾的插入孔,其内径与克氏针直径基本相同,以供克氏针针尾插入;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内部的通道4引导着克氏针的插入方向,经实验克氏针尾的末端会与顶端部件1的中心点汇交,起到完全保护作用;正如图2所示出的,前述顶端部件1为实心部件,即其内部不设置前述通道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正如图1所示出的,专利技术人考虑到克氏针在使用时便于医生握住进行安装和拔出的操作,将上述顶端部件1、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形状设置为葵花籽形,相较于圆柱形,这种形状的物体还不易滚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克氏针保护帽的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中设置通道4,进而可将保护帽直接套入克氏针的针尾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针尾被意外拔出以及可能造成的损伤及感染风险,且克氏针保护帽圆润的外观也可降低针尾对患者造成的恐惧;而硅胶材质具有突出的弹性和韧性,机械强度较好,这便于克氏针针尾的插入并卡住克氏针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将俩者紧密连接在一起,不易脱落,同时也防止尖锐的尾部将其刺穿;并且硅胶化学性质稳定热稳定性好,避免使用过程中手术室中的各种药物、液体对克氏针保护帽造成影响,拆开无菌包装但没有使用的克氏针帽可以通过手术室的高压蒸汽灭菌实现再次使用。基于上述实施例中克氏针保护帽的结构,可设置为不同的尺寸以满足与不同尺寸的克氏针配套使用,专利技术人根据市面上主流的克氏针尺寸,设置为如下四种保护帽尺寸,满足不同粗细克氏针,具体为:针对横截面直径0.6至1.1毫米的克氏针,将通道4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形,直径设置为0.6毫米,整体长度设置为5至9毫米,再将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设置为2至3毫米;针对横截面直径1.2至1.9毫米的克氏针,将通道4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形,直径设置为1.1毫米,整体长度设置为8至12毫米,再将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设置为2至3毫米;针对横截面直径2.0至2.6毫米的克氏针,将通道4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形,直径设置为1.8毫米,整体长度设置为8至12毫米,再将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设置为2至3毫米;针对横截面直径2.7至5.0毫米的克氏针,将通道4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形,直径设置为2.5毫米,整体长度设置为3至17毫米,再将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设置为2至3毫米。除此之外,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通过改变顶端部件1的形状,将顶端部件1、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形状呈甲壳虫或花瓣等形状。亦可根据克氏针的具体形状,再将中段部件2内部通道4的直径设置为等于或小于末端部件3内部通道4的直径;还可将保护套设置为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在手术时容易和常用植入型克氏针的颜色(黄色)以及手术衣无菌垫单的颜色(绿色)相区分。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上述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使用克氏针作为内固定器材的手术结束之后,将外露的克氏针尾保留8-12mm,剩余部分剪断。选择克氏针插入孔直径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帽包括顶端部件(1)、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所述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的内部均设有与克氏针尾部相吻合的通道(4);所述顶端部件(1)、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的材质均为硅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帽包括顶端部件(1)、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所述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的内部均设有与克氏针尾部相吻合的通道(4);所述顶端部件(1)、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的材质均为硅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部件(1)、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形状呈葵花籽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部件(1)、中段部件(2)与末端部件(3)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形状呈甲壳虫或花瓣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部件(1)为实心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4)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所述中段部件(2)内部通道(4)的直径等于或小于末端部件(3)内部通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韶炜杜梓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耶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