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股骨或肱骨骨折上段的阶梯式外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347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股骨或肱骨骨折上段的阶梯式外固定架,属于治疗骨折的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3‑4圈固定环(1)、连接丝杆、固定螺母(5)和克氏针(7),其特征在于:全环状的固定环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下端,半环状的固定环(1)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上端,相邻固定环(1)之间通过长连接丝杆(2)和短连接丝杆(4)相互桥接在一起,在相邻的固定环(1)之间还设有若干个Z字型阶梯连接部(3),阶梯连接部(3)的一端通过短连接丝杆(4)与下端固定环(1)的连接孔(6)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母(5)与上端固定环(1)的连接孔(6)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影响关节活动、结构稳定、空间固定更加牢固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股骨或肱骨骨折上段的阶梯式外固定架
本技术属于治疗骨折的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股骨或肱骨骨折上段的阶梯式外固定架。
技术介绍
股骨和肱骨间骨折是易发病,其治疗方法分保守和手术两种。保守治疗多采用卧床牵引的方法,由于病人必须长期卧床,因此护理不方便,且并发症多,疗效并不理想。手术治疗分切开复位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两大系统。内复位固定多采用滑动钢压板和骨钉等,这种方法创伤大、出血多、风险高,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外固定的相关报道有双螺纹加压针外固定支架,该针虽双头设计螺纹,实际上当后端的细螺纹钻过前端粗螺纹钻过的骨孔时,由于双螺纹直径一致,不能有效地使骨折部位自动加压,更不能使骨折部位稳定,反而易使骨孔与细螺纹间松动而影响骨折端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类似固定环的固定架,但当用3-4个固定环固定在股骨和肱骨上段后,固定环会限制股骨和肱骨的关节活动,不利于股骨和肱骨手术后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影响关节活动、结构稳定、空间固定更加牢固、又能够达到骨折端自动加压和促进骨折愈合的阶梯式外固定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股骨或肱骨骨折上段的阶梯式外固定架,包括3-4圈固定环、连接丝杆、固定螺母和克氏针,所述的固定环为半环状或全环状,固定环在圆环表面均布设有多个圆形连接孔,所述的连接丝杆包括肢体外侧的长连接丝杆和肢体内侧的短连接丝杆,其特征在于:全环状的固定环通过多个克氏针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下端,半环状的固定环通过多个克氏针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上端,所述的克氏针一端固定在骨折关节区域,克氏针的另一端根据手术需要的位置固定在固定环的连接孔上,相邻固定环之间通过长连接丝杆和短连接丝杆相互桥接在一起,在相邻的固定环之间还设有若干个Z字型阶梯连接部,所述的阶梯连接部上设有多个圆形连接孔,阶梯连接部的一端通过短连接丝杆与下端固定环的连接孔相连接,阶梯连接部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母与上端固定环的连接孔相连接。本技术所述的若干个Z字型阶梯连接部可相互串接在一起。本技术在相邻的固定环及连接丝杆之间间断地用固定螺母加强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避开了关节及肢体内侧区,不影响关节活动。由于全环状的固定环通过多个克氏针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下端,半环状的固定环通过多个克氏针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上端,所述的克氏针一端固定在骨折关节区域,克氏针的另一端根据手术需要的位置固定在固定环的连接孔上,这样半环状的固定环就避开了关节及肢体内侧区,避免影响关节周围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有利于关节的恢复。2、结构稳定,空间固定更加牢固,能对骨折端自动加压和促进骨折愈合。本技术通过长连接丝杆、短连接丝杆、Z字型阶梯连接部和固定螺母,使整个骨折外固定架稳定的固定在骨折区的上端和下端,使固定架的空间固定更加牢固和稳定。此外,还能通过螺母调节固定架的松紧程度,可对骨折端自动加压,促进骨关节生长愈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全环状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环,2-长连接丝杆,3-Z字型阶梯连接部,4-短连接丝杆,5-固定螺母,6-连接孔,7-克氏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如图1至2所示,一种用于股骨或肱骨骨折上段的阶梯式外固定架,包括4圈固定环、连接丝杆、固定螺母和克氏针,第1-2圈固定环为全环状,第3-4圈固定环为半环状,固定环在圆环表面均布设有多个圆形连接孔,第1-2圈固定环通过多个克氏针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下端,即躯干或关节以下,第3-4圈固定环通过多个克氏针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上端,即躯干或关节以上。第1圈至第4圈固定环之间通过肢体外侧的长连接丝杆和肢体内侧的短连接丝杆相互桥接在一起,在相邻的固定环及连接丝杆之间间断地用固定螺母加强固定,在相邻的固定环之间还设有若干个Z字型阶梯连接部,所述的阶梯连接部上设有多个圆形连接孔,阶梯连接部的一端通过短连接丝杆与下端固定环的连接孔相连接,阶梯连接部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母与上端固定环的连接孔相连接。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先将第1-2圈全环状的固定环通过多个克氏针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下端,即躯干或关节以下,然后将第3-4圈半环关的固定环通过多个克氏针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上端,即躯干或关节以上。克氏针一端固定在骨折关节区域,克氏针的另一端根据手术需要的位置固定在固定环的连接孔上。第1圈至第4圈固定环之间通过肢体外侧的长连接丝杆和肢体内侧的短连接丝杆相互桥接在一起。为了使固定架的结构更加稳固,在相邻的固定环之间还设有若干个Z字型阶梯连接部,根据两个固定环之间的不同间距,可将2-3个Z字型阶梯连接部串接在一起。当固定架定位安装好后,根据骨折生长愈合所需的压力,适当调节长连接丝杆和短连接丝杆上的固定螺母,适当缩短固定环之间的间隙,就能对骨折端自动加压,促进骨折愈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股骨或肱骨骨折上段的阶梯式外固定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股骨或肱骨骨折上段的阶梯式外固定架,包括3‑4圈固定环(1)、连接丝杆、固定螺母(5)和克氏针(7),所述的固定环(1)为半环状或全环状,固定环在圆环表面均布设有多个圆形连接孔(6),所述的连接丝杆包括肢体外侧的长连接丝杆(2)和肢体内侧的短连接丝杆(4),其特征在于:全环状的固定环通过多个克氏针(7)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下端,半环状的固定环(1)通过多个克氏针(7)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上端,所述克氏针(7)的一端固定在骨折关节区域,克氏针(7)的另一端根据手术需要的位置固定在固定环(1)的连接孔(6)上,相邻固定环(1)之间通过长连接丝杆(2)和短连接丝杆(4)相互桥接在一起,在相邻的固定环(1)之间还设有若干个Z字型阶梯连接部(3),所述的阶梯连接部(3)上设有多个圆形连接孔(6),阶梯连接部(3)的一端通过短连接丝杆(4)与下端固定环(1)的连接孔(6)相连接,阶梯连接部(3)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母(5)与上端固定环(1)的连接孔(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股骨或肱骨骨折上段的阶梯式外固定架,包括3-4圈固定环(1)、连接丝杆、固定螺母(5)和克氏针(7),所述的固定环(1)为半环状或全环状,固定环在圆环表面均布设有多个圆形连接孔(6),所述的连接丝杆包括肢体外侧的长连接丝杆(2)和肢体内侧的短连接丝杆(4),其特征在于:全环状的固定环通过多个克氏针(7)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下端,半环状的固定环(1)通过多个克氏针(7)定位在骨折不愈合区的上端,所述克氏针(7)的一端固定在骨折关节区域,克氏针(7)的另一端根据手术需要的位置固定在固定环(1)的连接孔(6)上,相邻固定环(1)之间通过长连接丝杆(2)和短连接丝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刚胡代军王能杨捷杨砚伟刘招贤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