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波专利>正文

上吸式秸秆气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04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农村能源秸秆气化产生燃气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床上吸式秸秆气化炉,包括:配有燃气出口(11)及配有清灰口(3)的炉体、配于炉体内的炉排组件(7);在所述炉体的上部配有进料机(12、13、14);在所述炉体内炉排组件(7)的上部设有与炉体顶部活动配接的布料器(19、20、21、29、30);在所述炉体内炉排组件(7)的下部配有进气口(32);炉体内炉排组件(7)的上部设有锥形隔板(27);锥形隔板(27)上部形成干燥室(36);所述干燥室(36)下部落料口(28)与布料器(19、20、21、29、30)的下部工作端活动配接;进料机(12、13、14)的出料口与干燥室(36)相通。(*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农村能源秸秆气化产生燃气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床上 吸式秸秆气化炉。
技术介绍
上吸式秸秆气化炉较下吸式秸秆气化炉有许多优点,其原料适应性广,原料水份在15% 45%均可正常气化;气化效率达到75%左右,气化燃气热值较高 在5000KJ/V左右,其缺点是需要停机加料,不能连续工作;气化室内上部干 燥区产生的蒸气混入燃气降低燃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气化效率 高,干燥区秸秆产生的蒸气既不混入燃气中,又可做为气化剂参与气化并可实 现不停机连续加料的上吸式秸秆气化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吸式秸秆气化炉,包括上部配有燃气出口及下部配有清灰口的炉 体、配于炉体内的炉排组件;在所述炉体的上部配有进料机;在所述炉体内炉 排组件的上部设有与炉体顶部活动配接的布料器;在所述炉体内炉排组件的下 部配有进气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在所述炉体内炉排组件的上部设有锥形隔 板;所述锥形隔板上部形成干燥室;所述干燥室下部落料口与布料器的下部工 作端活动配接;所述进料机的出料口与干燥室相通。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在所述炉体的顶部配有炉盖;所述干燥室经蒸气进口与炉盖的内腔相通;所述炉盖的上部配有蒸气出口;所述蒸气出 口经炉盖连通管与进气口相通。另外,本技术所述炉体的侧壁采用由外炉壁及内炉壁构成的夹套式结 构;在所述外炉壁及内炉壁间横向设有隔板,其将外炉壁及内炉壁形成的空间 一分为二;在隔板的上部空间装有水介质;在所述外炉壁的上部开有夹套蒸气 出口;所述夹套蒸气出口经夹套连通管与进气口相通;所述进气口与隔板下部 空间相通;在所述隔板下部空间的上部设有气体喷孔。本技术所述炉排组件采用锥形炉排。本技术所述进料机为螺旋进料机。本技术所述布料器包括配于炉体顶部的螺母座、与所述螺母座配 接的螺母、与螺母配接的螺杆、与螺杆端部固定配接的密封锥体。本技术将原气化炉内包括气化室及落灰室的两室结构改为两室以 上。干燥区秸秆产生的蒸气既不混入燃气中又可做为气化剂参与气化,提高了 气化效果;通过螺母、螺杆及带有密封锥体的布料器与平推螺旋式进料方式相 配合,解决了不停机连续加料的技术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 保护范围将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 一种上吸式秸秆气化炉,包括上部配有燃气出口 ll及下部 配有清灰口 3的炉体、配于炉体内的炉排组件7;在所述炉体的上部配有进料 机12、 13、 14;在所述炉体内炉排组件7的上部设有与炉体顶部活动配接的布料器19、 20、 21、 29、 30;在所述炉体内炉排组件7的下部配有进气口 32; 在所述炉体内炉排组件7的上部设有锥形隔板27;所述锥形隔板27上部形成干燥室36;所述干燥室36下部落料口 28与布料器19、 20、 21、 29、 30的下 部工作端活动配接;所述进料机12、 13、 14的出料口与干燥室36相通;在所 述炉体的顶部配有炉盖18;所述干燥室36经蒸气进口 17与炉盖18的内腔37 相通;所述炉盖18的上部配有蒸气出口 22;所述蒸气出口 22经炉盖连通管 24与进气口 32相通;所述炉体的侧壁采用由外炉壁9及内炉壁10构成的夹 套式结构;在所述外炉壁9及内炉壁10间横向设有隔板6,其将外炉壁9及 内炉壁IO形成的空间一分为二;在隔板6的上部空间装有水介质;在所述外 炉壁9的上部开有夹套蒸气出口 23;所述夹套蒸气出口 23经夹套连通管25 与进气口32相通;所述进气口 32与隔板6下部空间38相通;在所述隔板6 下部空间38的上部设有气体喷孔31;所述炉排组件7采用锥形炉排;所述进 料机12、 13、 14为螺旋进料机;所述布料器19、 20、 21、 29、 30包括配于 炉体顶部的螺母座19、与所述螺母座19配接的螺母20、与螺母20配接的螺 杆21、与螺杆21端部固定配接的密封锥体29及与密封锥体29下部固定配接 的布料板30。本技术主要由炉盖18、内炉盖16、外炉壁9、内炉壁IO、炉排组件 7、炉底1、进料机12、 13、 14、布料器19、 20、 21、 29、 30、进气口 32、清 灰口3、燃气出口ll等组成。外炉壁9及内炉壁10之间是夹套,夹套上端用 密封圈15密封,下端用炉底l密封,隔板6将夹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 分是水套8,下部分是混气夹套4。水套8下部设有注水口5,水套8中水位 高度3/5,由水位计26观察,水套8中受热产生的蒸气由夹套蒸气出口23、 炉盖连通管24、进气口 32进入混气夹套4。混气夹套4设有进气口 32,它与 炉盖连通管24、夹套连通管25及空气压縮机气罐的空气管相连,气体由进气 口 32进入混气夹套4混合后,由气体喷孔31进入落水室D,再经炉排组件7 进入气化室C作为气化剂参与气化。外炉壁9及内炉壁10的上、下端用炉盖 18和炉底1密封,形成一个密封的容器,它由内炉盖16、锥形隔板27、炉排组件7分隔成A、 B、 C、 D四室。内炉盖16与炉盖18之间是蒸气室A。蒸气 室A通过内炉盖16上的蒸气进口 17与干燥室B相通,蒸气出口 22经连通管 24与混气夹套4的进气口 32相通。锥形隔板27与内炉盖16之间是干燥室B, 它的上方通过蒸气进口 17与蒸气室A相通,侧面与进料机12相接通,下方通 过落灰口28与气化室C相通。炉排组件7与锥形隔板27之间是气化室C,上 方通过落灰口 28与干燥室B相通,它的下方通过炉排组件7与落灰室相通。 气化室C上方侧面设有燃气出口 11。炉底1与炉排组件7之间是落灰室D,它 通过气体喷孔31与混气夹套4相通,灰由清灰口3清除,清灰口3用快门2 密封。布料器组件主要由螺杆21、螺母20、密封锥体29、布料板30等组成。 转动螺杆21、密封锥体29带动布料板30—起上下移动并转动,密封锥体29 打开或关闭落灰口 28,布料板30将进入气化室C内的秸秆均布压实。本技术工作时,转动螺杆21、密封锥体将落料口打开即止;打开进 料口快门,启动进料机;秸秆通过干燥室B,落料口进入气化室C内;秸秆进 入一定量后再转动螺秆,通过布料板30将秸秆均布压实后再反转螺杆升起布 料板,到密封锥体关闭落料口时止;进料机将干燥室B内填满秸秆后停机,关 闭进料口快门。打开清灰口快门。用燃柴将气化室靠近炉排的秸秆点燃后随之关闭快门并 打开蒸气阀门和空气阀门,气体进入混气夹套混合后由喷气孔进入落灰室做为 气化剂经炉排进入气化室C参与气化。气化产生的可燃气体由燃气出口送出。 当气化室C需要充填秸秆时,重复进料过程即可,解决了上吸式气化炉不停机 加料连续气化工作的技术难关。同时将气化过程中干燥区和热分解区分开,使 秸秆中的水份蒸发后直接参与气化反应过程,不混入气化产生的燃气中提高了 燃气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上吸式秸秆气化炉,包括上部配有燃气出口(11)及下部配有清灰口(3)的炉体、配于炉体内的炉排组件(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的上部配有进料机(12、13、14);在所述炉体内炉排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吸式秸秆气化炉,包括:上部配有燃气出口(11)及下部配有清灰口(3)的炉体、配于炉体内的炉排组件(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的上部配有进料机(12、13、14);在所述炉体内炉排组件(7)的上部设有与炉体顶部活动配接的布料器(19、20、21、29、30);在所述炉体内炉排组件(7)的下部配有进气口(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李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