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7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帽,可以容易地装卸其通风结构的导气管。在闭塞板(4)的转动中心配置可装卸地支撑导气管的支撑部(5),该支撑部(5)具备解除导气管(2L、2R)的支撑的导气管用的操作部(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骑乘汽车或自动二轮车等的各种移动车辆及摩托艇等的船舶还有自行车等移动机具时为了保护头部及脸部而戴的安全帽,详细而言,涉及具备排出安全帽内的热气及/或者导入外气的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关于具备通风结构的安全帽的先前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安全帽的通风结构构成为,在开口于帽体的大致头顶部附近的通气孔的开口上,粘着固定隧道状的导气管。即,在行驶中从上述导气管的前方开放部导入的行驶风从导气管的后方开放部排出,此时,借助在导气管内产生的负压,安全帽内的热气从通气孔吸引至导气管内,同时,伴随着导入至导气管的行驶风从导气管的后方开放部排出。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述,上述通风结构有如下结构诸如用行驶风通过导气管内时产生的负压,从排气通道吸引安全帽内的热气的结构;或者,在帽体开设行驶风导入口和通气孔,且在该通气孔的开口上粘着固定只在后方具备开放部的导气管,从上述行驶风导入口导入至安全帽内,同时,用导入至安全帽内的行驶风的压力将安全帽内的热气从上述通气孔挤排出去,并从后方开放部排出该热气的结构等。然而,上述通风结构中,由于导气管粘着固定于帽体,因此,例如,在因交换导气管或维修通气孔等原因拆卸导气管时,其拆卸工作并非容易,而且重新安装时,用于确保导气管的安装位置的正确性的调整工作也并非容易。即,由于上述导气管以粘着固定的机构配设于帽体,所以拆卸导气管时,可能会发生例如帽体的涂装剥落或导气管破损而其一部分残留在帽体的情况,而且,在安装导气管时其安装位置发生偏离时,也可能会发生诸如导气管的行驶风的导入效率降低或安全帽内热气的排气效率降低,进而是导气管的整流效果降低等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课题为可以容易地装卸安全帽的通风结构的导气管,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解决该课题的通风结构的安全帽。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91422号公报(参照 、 以及[图2])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1专利技术是,一种安全帽,在帽体表面上具备以通风为目的的通气孔和覆盖该通气孔的导气管,且通过沿帽体表面方向的转动开闭上述通气孔,同时,具有调整该通气孔的开口面积的闭塞板和转动操作该闭塞板的闭塞板转动用的操作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闭塞板的转动中心配置可装卸地支撑导气管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具备解除导气管的支撑的导气管装卸用的操作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指的导气管,包括在前后具有开放部的形态以及只在后方或只在前方具有开放部的形态。而且,上述导气管具备整流效果,通过有效地、顺利地向后方流出行驶风,而抑制因行驶风引起的噪音或安全帽的摇晃等。而且,上述导气管,包括在帽体表面上设置一处的形态以及设置多个的形态。而且,作为开闭上述通气孔并且调整通气孔的开口面积的闭塞板的动作,列举有这样的动作,即,通过沿帽体表面方向转动,使其以与该通气孔呈重叠状通过通气孔上,同时,在0~最大值的范围内调整该通气孔的开口面积。此时,所谓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为“0”,意味着上述闭塞板完全闭塞通气孔的状态,所谓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为“最大值”,意味着上述闭塞板远离通气孔完全开放通气孔的状态。作为上述支撑部的具体构成的一例,列举有这样的构成,即,在第2专利技术中,上述支撑部具备设置于帽体侧或上述导气管侧中任意一方的卡合部,和在另一方可以与上述卡合部接合/脱离地卡合的被卡合部,上述卡合部,以夹持状卡合被卡合部而保持导气管的支撑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上述导气管装卸用的操作部的滑动操作扩开而解除对上述被卡合部的卡合并解除导气管的支撑状态。从在一处进行上述闭塞板的转动操作和导气管的拆卸操作并且削减构成构件的观点,优选如第3专利技术那样,上述闭塞板转动用的操作部和导气管装卸用操作部为同一构件,用该操作部的转动操作转动闭塞板来调整通气孔的开口面积,用滑动操作拆卸导气管。作为上述第3专利技术的具体构成,例如,如第4专利技术,通过上述闭塞板可滑动地支撑上述闭塞板转动用的操作部,可以进行对于该操作部的闭塞板的转动操作及拆卸导气管的滑动操作。而且,为了防止上述操作部的误操作而在使用安全帽的过程中使导气管不发生脱落,优选如第5专利技术那样,具备将上述导气管装卸用的操作部的操作转换成锁定状态及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帽,可以获得如下出色的效果。根据第1专利技术,可以由支撑部支撑导气管,由导气管装卸用的操作部的操作解除导气管的支撑。因此,可以容易地装卸安全帽的通风结构的导气管。而且,根据第2专利技术,可以具体地提供上述支撑部。而且,根据第3专利技术,可以在一处进行上述闭塞板的转动操作和导气管的拆卸操作,同时,可以实现构成构件的削减。而且,根据第4专利技术,可以具体地提供可在一处进行上述闭塞板的转动操作和导气管的拆卸操作并可削减构成构件的构成。而且,根据第5专利技术,可以防止上述操作部的误操作而在安全帽的使用过程中使导气管不会发生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帽的斜视图;图2是图1的平面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截面图;图4是主要部位放大平面图;图5是图4的主要部位放大平面图;图6是图4的(VI)-(VI)线截面图;图7是滑动操作部而拆卸导气管状态的主要部位放大截面图;图8是图7的主要部位放大平面图;图9是图7的(IX)-(IX)线截面图;图10是向平面方向转动操作部的状态的放大平面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放大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帽的最佳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安全帽,是全遮型安全帽,该安全帽1在由强化纤维树脂材料成型的帽体A中配置有冲击吸收衬垫B、各部的内装体C以及护罩构件D和颚带,冲击吸收衬垫B,由发泡苯乙烯材料成型;各部的内装体C,用覆盖构件覆盖以规定形状形成的尿烷材料或海绵材料等而成,并具有缓冲性;护罩D,开闭上述帽体A的前部开口部A10;颚带(未图示),保持佩戴状态(参照图1~图3)。而且,上述安全帽1上构成有通风结构。本实施方式的通风结构包括在帽体A的前方侧中央部附近开口的行驶风导入口10,在帽体A的头顶部附近以上述行驶风导入口10为界分别设置在左右的通气部1L、1R,在该通气部1L、1R上配置的导气管2L、2R。上述行驶风导入口10,从帽体A的表面至上述冲击吸收衬垫B连续贯通而形成,可以将行使风从该行驶风导入口10导入至安全帽1内。该通风结构的通风动作如下进行行驶风从上述行驶风导入口10导入至安全帽1内,被导入的行驶风将安全帽1内的热气从上述通气部1L、1R挤排出去。即,本实施方式的导气管2L、2R,只有在后方具有开放部21L、21R。以下,说明通气部1L、1R及导气管2L、2R的构成,但是,通气部1L、1R两者为同样的构成,所以以下仅对通气部1L进行说明,出于同样的理由,也仅对导气管2L、2R中的导气管2L进行说明,由此省略通气部1R及导气管2R的说明(参照图3~图10)。通气部1L由包括通气孔31、32,开口于前后两处;闭塞板4,闭塞该通气孔31、32;支撑部5,可以接合/脱离地支撑上述导气管2L;操作部6,解除该支撑部5对导气管2L的支撑状态,同时使上述闭塞板4开闭动作。通气孔31、32,皆与上述行驶风导入口10同样,从帽体A的表面至上述冲击吸收衬垫B连续地贯通形成,排出被从上述行驶风导入口10导入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帽,在帽体表面上具备以通风为目的的通气孔和覆盖该通气孔的导气管,并且,通过沿着帽体表面的方向的转动来开闭所述通气孔,同时,具有调整该通气孔的开口面积的闭塞板,和转动操作该闭塞板的闭塞板转动用的操作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闭塞板的转动中心配置可装卸地支撑导气管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具备解除导气管的支撑的导气管装卸用的操作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4-10 2006-1074611.一种安全帽,在帽体表面上具备以通风为目的的通气孔和覆盖该通气孔的导气管,并且,通过沿着帽体表面的方向的转动来开闭所述通气孔,同时,具有调整该通气孔的开口面积的闭塞板,和转动操作该闭塞板的闭塞板转动用的操作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闭塞板的转动中心配置可装卸地支撑导气管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具备解除导气管的支撑的导气管装卸用的操作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备设置于帽体侧或所述导气管侧中任意一方的卡合部,和在另一方可以与所述卡合部接合/脱离地卡合的被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以夹持状卡合被卡合部而保持导气管的支撑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导气管装卸用的操作部的滑动操作来解除对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从而解除导气管的支撑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井理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新井安全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