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楼旦丹专利>正文

一种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0240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涉及人工智能领域。该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包括坐板,所述坐板的右侧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自动调节靠背,所述自动调节靠背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按钮,所述自动调节靠背靠近坐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靠枕,所述坐板的顶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套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左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贯穿放置板的顶部和底部。该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方便的智能化调节,方便了病患在轮椅出行的时候出现劳累,可以就地在轮椅上休息,便于病患的恢复。

A ki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clining horizontal wheelchai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clining horizontal wheelchair,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t reclining wheelchair, comprises a seat plate, the right side of the sea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groove,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backrest connecting inner wall of the rotary activities slot, the front side of the backres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button,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the backrest side near the seat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pillow. The top of the sea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hollow groove, the inner wall of the hollow groov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shaft surface is sheathed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wherein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from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placing plate, the plate is plac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fixed through the slot board is placed on the top and bottom.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be laid in a horizontal wheelchair, which is simple in structure, convenient in operation, convenient for intelligent adjustment, convenient for patients to get tired when traveling in wheelchairs, and can rest in wheelchairs, so as to facilitate recovery of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
,具体为一种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
技术介绍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有人很多的病患需要用到轮椅进行恢复训练,移动等,但时间一久病患就会出现疲劳感,而目前所使用的轮椅不能使患者更加舒适的躺卧,使病患的舒适感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包括坐板,所述坐板的右侧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自动调节靠背,所述自动调节靠背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按钮,所述自动调节靠背靠近坐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靠枕,所述坐板的顶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套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左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贯穿放置板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套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放置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底板的顶部位于空槽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固定杆相接触,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对应固定杆处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杆与滑槽活动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底板的正面对应移动槽处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移动槽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远离移动槽内壁左侧的一端贯穿连接孔并延伸至连接孔的外部,所述第三转轴位于移动槽内部的表面套接有靠板,所述靠板远离移动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支撑轴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位于主动轮的上方,所述连接支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连接支架的底部位于从动轮的上方套接有限位体。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宽度大于固定杆的宽度,所述移动块的长度长于第二转轴的直径。优选的,所述主动轮的直径大于从动轮的直径,所述从动轮和主动轮处于同一水平面。优选的,所述第三转轴位于移动槽外部的一端套接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靠近底板的一端与底板接触。优选的,所述限位体的长度大于连接支架的竖直高度,所述限位体的底部为波浪状。(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具备有益效果如下:1、该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方便的智能化调节,方便了病患在轮椅出行的时候出现劳累,可以就地在轮椅上休息,便于病患的恢复。2、该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通过自动调节靠背,靠枕和底板的配合可以使靠背调节,可以方便病患进行躺卧,更加舒适。3、该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通过连接板,放置板,固定杆,第二转轴的配合可以使连接板旋转至水平状态,增加躺卧的面积,方便使用者更加舒适的躺卧。4、该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通过第三转轴,靠板,踏板和移动槽的配合可以调节踏板的高度,使整个轮椅的躺卧面积更大,可以更好的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节。5、该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通过连接支架和限位体的配合可以使使用者在需要休息的时候更好的停住,防止其滑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块结构示意图。其中,1坐板、2转动槽、3自动调节靠背、4调节按钮、5空槽、6第一转轴、7连接板、8放置板、9固定槽、10第二转轴、11固定杆、12固定块、13滑槽、14移动槽、15连接孔、16第三转轴、17靠板、18踏板、19支撑轴、20主动轮、21连接支架、22从动轮、23靠枕、24移动块、25保护套、26限位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如图1-2所示,包括坐板(1),坐板(1)的右侧面开设有转动槽(2),转动槽(2)的内壁活动连接自动调节靠背(3),自动调节靠背(3)就是可以通过电机的控制来调节座椅的前后位置、上下高度、靠背角度,更豪华的还可以调节大腿支撑、腰部支撑等,自动调节靠背(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按钮(4),自动调节靠背(3)靠近坐板(1)的一面固定连接有靠枕(23),坐板(1)的顶部开设有空槽(5),空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的表面套接有连接板(7),连接板(7)远离第一转轴(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8)。放置板(8)的左侧开设有固定槽(9),固定槽(9)贯穿放置板(8)的顶部和底部,固定槽(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0),第二转轴(10)的表面套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远离放置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24),移动块(24)的宽度大于固定杆(11)的宽度,移动块(24)的长度长于第二转轴(10)的直径,通过转动移动块(24)来移动固定杆(11),更方便的移动固定杆(11),帮助连接板(7)的竖直固定,使固定杆(11)底板(1)的顶部位于空槽(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与固定杆(11)相接触,固定块(12)的顶部对应固定杆(11)处开设有滑槽(13),固定杆(11)与滑槽(13)活动连接。底板(1)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14),底板(1)的正面对应移动槽(14)处开设有连接孔(15),移动槽(14)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16),第三转轴(16)位于移动槽(14)外部的一端套接有保护套(25),保护套(25)的靠近底板(1)的一端与底板(1)接触,第三转轴(16)远离移动槽(14)内壁左侧的一端贯穿连接孔(15)并延伸至连接孔(15)的外部,第三转轴(16)位于移动槽(14)内部的表面套接有靠板(17),靠板(17)远离移动槽(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18),保护套(25)为一层橡胶套,为了使靠板(17)的转动更加的方便舒适,早期的橡胶是取自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的胶乳,加工后制成的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和空气的材料,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轴(19),支撑轴(19)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主动轮(20),主动轮(20)的直径大于从动轮(22)的直径,从动轮(22)和主动轮(20)处于同一水平面,保证移动的便利,使移动更加的方便,不会使移动的时候出现偏移,支撑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包括坐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1)的右侧面开设有转动槽(2),所述转动槽(2)的内壁活动连接自动调节靠背(3),所述自动调节靠背(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按钮(4),所述自动调节靠背(3)靠近坐板(1)的一面固定连接有靠枕(23),所述坐板(1)的顶部开设有空槽(5),所述空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的表面套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远离第一转轴(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8);所述放置板(8)的左侧开设有固定槽(9),所述固定槽(9)贯穿放置板(8)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固定槽(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0),所述第二转轴(10)的表面套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远离放置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24),所述底板(1)的顶部位于空槽(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与固定杆(11)相接触,所述固定块(12)的顶部对应固定杆(11)处开设有滑槽(13),所述固定杆(11)与滑槽(13)活动连接;所述底板(1)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14),所述底板(1)的正面对应移动槽(14)处开设有连接孔(15),所述移动槽(14)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16),所述第三转轴(16)远离移动槽(14)内壁左侧的一端贯穿连接孔(15)并延伸至连接孔(15)的外部,所述第三转轴(16)位于移动槽(14)内部的表面套接有靠板(17),所述靠板(17)远离移动槽(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18);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轴(19),所述支撑轴(19)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主动轮(20),所述支撑轴(1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21),所述连接支架(21)位于主动轮(20)的上方,所述连接支架(2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从动轮(22),所述连接支架(21)的底部位于从动轮(22)的上方套接有限位体(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智能可躺卧式轮椅,包括坐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1)的右侧面开设有转动槽(2),所述转动槽(2)的内壁活动连接自动调节靠背(3),所述自动调节靠背(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按钮(4),所述自动调节靠背(3)靠近坐板(1)的一面固定连接有靠枕(23),所述坐板(1)的顶部开设有空槽(5),所述空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的表面套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远离第一转轴(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8);所述放置板(8)的左侧开设有固定槽(9),所述固定槽(9)贯穿放置板(8)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固定槽(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0),所述第二转轴(10)的表面套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远离放置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24),所述底板(1)的顶部位于空槽(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与固定杆(11)相接触,所述固定块(12)的顶部对应固定杆(11)处开设有滑槽(13),所述固定杆(11)与滑槽(13)活动连接;所述底板(1)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14),所述底板(1)的正面对应移动槽(14)处开设有连接孔(15),所述移动槽(14)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16),所述第三转轴(16)远离移动槽(14)内壁左侧的一端贯穿连接孔(15)并延伸至连接孔(15)的外部,所述第三转轴(16)位于移动槽(14)内部的表面套接有靠板(17),所述靠板(17)远离移动槽(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18);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轴(19),所述支撑轴(19)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主动轮(20),所述支撑轴(1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21),所述连接支架(21)位于主动轮(20)的上方,所述连接支架(21)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旦丹
申请(专利权)人:楼旦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