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冷却系统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087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3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冷却系统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冷却系统(30)具备:冷却部(31),其对从输电部(10)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的受电部(20)和蓄存受电部(20)接受的电力的蓄电装置(B)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冷却;冷却控制部(32),其控制冷却部(31)。冷却部(31)借助受电部(20)接受的电力而动作,冷却控制部(32)基于蓄电装置(B)的充电需要量来控制冷却部(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冷却系统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本公开涉及冷却系统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本申请基于2015年5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07563号,并对其主张优先权的利益,其内容全部通过参照而引入本申请。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冷却受电部以及蓄电部的技术。作为这样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根据受电部的受电效率,使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变化的非接触受电装置。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根据输电部的动作状态控制交流电源的温控单元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557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23307号公报用于使冷却受电部等的冷却部动作的电力,有时是受电部以非接触的方式从输电部接受的电力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通过冷却部的动作,向蓄电部充电的电力减少。在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没有考虑由于冷却部的动作引起向蓄电部充电的电力减少的情况。因此一边有效地进行充电、一边进行冷却是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说明能够一边有效地进行充电、一边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具备:冷却部,其对从输电部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的受电部、和蓄存受电部接受的电力的蓄电部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冷却;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冷却部,冷却部借助受电部接受的电力而动作,控制部基于蓄电部的充电需要量来控制冷却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一边有效地进行充电、一边进行冷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冷却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输电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具备冷却部和控制冷却部的控制部,上述冷却部对从输电部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的受电部、和蓄存受电部接受的电力的蓄电部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冷却,冷却部借助受电部接受的电力而动作,控制部基于蓄电部的充电需要量来控制冷却部。该冷却系统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蓄电部的充电需要量来控制冷却部。受电以及充电的发热(受电部以及蓄电部被加热的程度)与对蓄电部充电的电量(即充电需要量)对应。因此例如在与无需冷却程度的发热对应的充电需要量的情况下,以使冷却部不进行动作的方式控制冷却部,从而能够抑制向蓄电部充电的电力减少。因此能够一边有效地进行充电、一边进行冷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可以基于蓄电部的目标充电率与蓄电部的当前充电率之差,计算充电需要量。在该情况下,根据蓄电部的目标充电率与蓄电部的当前充电率之差,能够容易地计算充电需要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在受电部的温度为第一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冷却受电部的方式控制冷却部,在蓄电部的温度为第二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冷却蓄电部的方式控制冷却部,充电需要量越大,可以将第一温度阈值以及第二温度阈值设定得越大。在该情况下,例如将第一温度阈值设定为受电部的允许温度以下,将第二温度阈值设定为蓄电部的允许温度以下,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充电,并且能够抑制受电部的故障以及蓄电部的劣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受电部可以包括从输电部的输电线圈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的受电线圈,控制部将输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位置偏移是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的第一温度阈值设定为:比位置偏移是比第一状态小的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的第一温度阈值小。若输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位置偏移(接受输送电间的位置偏移)增大,则有时受电时的受电部的发热会增加。因此将接受输送电间的位置偏移是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的第一温度阈值设定为:比接受输送电间的位置偏移是比第一状态小的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的第一温度阈值小,从而能够可靠地冷却受电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可以计算受电部的温度上升率即第一温度上升率、和蓄电部的温度上升率即第二温度上升率,在第一温度上升率比第二温度上升率小的情况下,将第一温度阈值设定为比第二温度阈值大,在第一温度上升率比第二温度上升率大的情况下,将第一温度阈值设定为比第二温度阈值小。例如在冷却部对受电部以及蓄电部的冷却热量一定的情况下,第一温度上升率越小,则冷却部对受电部的冷却速度相对地越大,因此受电部的冷却时间缩短。同样,第二温度上升率越小,则冷却部对蓄电部的冷却速度相对地越大,因此蓄电部的冷却时间缩短。即第一温度上升率越小,则增大第一温度阈值能够推迟冷却开始。同样,第二温度上升率越小,则增大第二温度阈值能够推迟冷却开始。由此,冷却部的动作被进一步抑制,能够进一步抑制充电至蓄电部的电力减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计算电力效率成为最大的受电部的目标温度,在充电需要量小于规定电力的情况下,以使受电部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的方式控制冷却部。在该情况下,由于充电需要量较少,因此为了冷却受电部使用电力很充裕。因此能够积极地进行冷却以使电力效率成为最大。另外,通过使电力效率成为最大,由此能够减少发热,能够抑制冷却所使用的电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可以在充电需要量小于规定电力的情况下,以冷却蓄电部的方式控制冷却部。在该情况下,由于充电需要量较少,因此为了冷却蓄电部使用电力很充裕。通过积极地冷却蓄电部,从而能够抑制蓄电部的劣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上述冷却系统、以非接触的方式向受电部输送电力的输电部、受电部、以及蓄电部。在该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受电以及充电的发热(受电部以及蓄电部被加热的程度)与对蓄电部充电的电量(即充电需要量)对应。因此例如在与不需要冷却的程度的发热对应的充电需要量的情况下,以使冷却部不进行动作的方式控制冷却部,从而能够抑制对蓄电部充电的电力减少。因此能够一边有效地进行充电、一边进行冷却。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有时对同一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1所示,非接触供电系统1是用于对蓄电装置(蓄电部)B充电的系统。非接触供电系统1例如搭载于电动车、水中航行体等移动体。非接触供电系统1构成为具备:输电装置2、受电装置3、以及具有冷却部31和冷却控制部(控制部)32的冷却系统30。输电装置2构成为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向受电装置3传送电力。输电装置2构成为具备:输电部10、输电侧通信部14以及输电侧控制部15。输电部10是与电源13连接并用于将来自电源13的电力以非接触的方式传送至受电部20的设备(输电器)。输电部10包括输电侧电力转换电路11以及输电侧谐振电路12。输电侧电力转换电路11是将从电源13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高频电力的电路。输电侧电力转换电路11例如在从电源13供给交流电的情况下,具备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以及直流交流转换电路。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将来自电源13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例如包括整流器。另外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升压型PFC[PowerFactorCorrection]电路,可以具有改善功率因数功能以及升压功能。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将直流电转换为频率比电源13的交流电高的交流电(高频电力),例如是逆变电路。输电侧电力转换电路11将转换后的高频电力传送至输电侧谐振电路12。另外,在从电源13供给直流电的情况下,可以从输电侧电力转换电路11去掉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另外,为了将来自电源13的直流电转换为预期的直流电,输电侧电力转换电路11可以包括DC/DC转换器。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冷却系统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系统,其中,具备:冷却部,其对从输电部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的受电部、和蓄存所述受电部接受的所述电力的蓄电部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冷却;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冷却部,所述冷却部借助所述受电部接受的所述电力而动作,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蓄电部的充电需要量来控制所述冷却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27 JP 2015-1075631.一种冷却系统,其中,具备:冷却部,其对从输电部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的受电部、和蓄存所述受电部接受的所述电力的蓄电部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冷却;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冷却部,所述冷却部借助所述受电部接受的所述电力而动作,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蓄电部的充电需要量来控制所述冷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蓄电部的目标充电率与所述蓄电部的当前充电率之差,计算所述充电需要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受电部的温度为第一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冷却所述受电部的方式控制所述冷却部,在所述蓄电部的温度为第二温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冷却所述蓄电部的方式控制所述冷却部,所述充电需要量越大,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以及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设定得越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受电部包括受电线圈,该受电线圈从所述输电部的输电线圈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所述电力,所述控制部将所述输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木淳新妻素直德良晋漆畑荣一长沼秀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