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氏粘度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372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乌氏粘度计,具体用于聚合物溶液等牛顿流体特性粘度的测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乌氏粘度计包括主管、侧管、支管和水平仪,主管自下而上为圆柱形毛细管、定量球以及第一弯管,其中圆柱形毛细管和定量球位于同一中轴线上,为主体部分,第一弯管与主体部分成45°~180°,第一弯管的第一末端为开口的凸起结构,所述开口朝下,侧管下部为直管,上部为第二弯管,侧管上部第二弯管与主管上部第一弯管结构相同,两者平行,第二弯管设有第二末端,第二末端亦为开口的凸起结构,第二弯管与第一弯管之间通过玻璃棒连接,玻璃棒中部设有圆柱形水平仪,水平仪靠近圆心位置设有同心圆线,水平仪内部装有液体,并留有气泡,气泡若处于水平仪最小同心圆圆线内则表示乌氏粘度计处于竖直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乌氏粘度计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乌氏粘度计,具体用于聚合物溶液等牛顿流体特性粘度的测量。
技术介绍
在测定聚合物溶液等牛顿流体粘度时常用乌氏粘度计。根据国标GB/T10247-2008中规定,用乌氏粘度计测量液体的粘度时,需要密封侧管,将主管与抽气设备相连,将液体吸至计时球上标线以上约5mm处,使主管和侧管与大气相连,液体自然流下,测量试样弯月面最低点通过计时球上下标线的时间,不重装试样,重复测量两次的流动时间,取平均值,两次测量的流动时间差应不大于平均值的0.2%(精密型)及0.5%(工业型)。乌氏粘度计在日常未使用状态时,因主、侧管口均竖直朝上,未采取措施时污染物非常容易进入粘度计内。使用中时,为密封侧管,若直接用手或其他物品堵住,易使污染物掉入至粘度计内,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且为了方便主管与抽气设备相连,在日常的测量中,人们普遍在主、侧管上连接乳胶管,夹住乳胶管进行密封,从而实现主、侧管的密封,松开乳胶管来实现主管和侧管与大气相连。但乌氏粘度计主、侧管口均竖直朝上,乳胶管与之相连时会因自身重力而下垂,从而使主、侧管与大气连接不通畅,进而导致测量时间的不准确,严重时会完全密封以致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乌氏粘度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乌氏粘度计,包括主管(8)、侧管(7)、支管(1)和水平仪(3),主管(8)自下而上为圆柱形毛细管、定量球以及第一弯管(6),其中圆柱形毛细管和定量球位于同一中轴线上,为主体部分,第一弯管(6)与主体部分成45°~180°,第一弯管(6)的第一末端(5)为设有开口的凸起结构,所述开口朝下,侧管(7)下部为直管,上部为第二弯管(2),侧管(7)上部第二弯管(2)与主管(8)上部第一弯管(6)结构相同,两者平行,第二弯管(2)设有第二末端(4),第二末端(4)亦为开口的凸起结构,第二弯管(2)与第一弯管(6)之间通过玻璃棒连接,玻璃棒中部设有圆柱形水平仪(3),水平仪(3)靠近圆心位置设有同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乌氏粘度计,包括主管(8)、侧管(7)、支管(1)和水平仪(3),主管(8)自下而上为圆柱形毛细管、定量球以及第一弯管(6),其中圆柱形毛细管和定量球位于同一中轴线上,为主体部分,第一弯管(6)与主体部分成45°~180°,第一弯管(6)的第一末端(5)为设有开口的凸起结构,所述开口朝下,侧管(7)下部为直管,上部为第二弯管(2),侧管(7)上部第二弯管(2)与主管(8)上部第一弯管(6)结构相同,两者平行,第二弯管(2)设有第二末端(4),第二末端(4)亦为开口的凸起结构,第二弯管(2)与第一弯管(6)之间通过玻璃棒连接,玻璃棒中部设有圆柱形水平仪(3),水平仪(3)靠近圆心位置设有同心圆线,水平仪(3)内部装有液体,并留有气泡,气泡若处于水平仪(3)最小同心圆圆线内则表示乌氏粘度计处于竖直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氏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8)上部第一弯管(6)与主体部分之间夹角为为90°~180°,所述侧管(7)上部第二弯管(2)与侧管(7)下部直管部分角度之间的夹角为90°~1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氏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管(6)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康刘小燕朱博超陈旭黄明源张平生侯景涛张文学王福善杨春柳宗鹏陈兴锋陈龙李德旭陈路军段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