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9206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机房空调,其包括柜体组件和设于柜体组件内的换热器,柜体组件具有分别位于换热器不同侧的正向进风格栅和侧向进风格栅,侧向进风格栅之顶部与柜体组件之底部之间的竖向距离H1=h1+a*h2,其中,h1为换热器之底部与柜体组件之底部之间的竖向距离,h2为换热器的高度,0<a<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换热器的高度和换热器在柜体组件内的安装位置,对侧向进风格栅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可在不增加成本及机房空调复杂度的前提下,有效优化了机房空调的换热效果,减少了空气偏流和换热不充分的现象,进而极大程度地提高提高了机房内设备的降温及节能效果,最终有效减少了机房空调整体成本及能源的浪费。

Crac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cable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ir conditioner, discloses room air conditioning, which comprises a heat exchanger and a cabinet cabinet assembly component, cabinet assembly having a heat exchanger located i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positive air inlet grille and side air inlet grille, the vertical distance H1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top lateral air inlet grille and cabinet assembly a = h1+a*h2,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H1 heat exchanger and the cabinet assembly at the bottom of the H2 heat exchanger, 0 < a < 1. The utility model according to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in the cabinet assembly,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lateral air inlet grille, and in the premise of not increasing the cost and complexity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room,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effect of heat transfer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reducing air current and insufficient heat exchange the phenomenon, which greatly improve the cooling equipment in the engine room and the energy saving effect, finally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overall cost of room air conditioner and a waste of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房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机房空调。
技术介绍
机房空调一般包括上送风及下送风机型,在一般的上送风机型中,通常会在柜体组件的正面及侧面开有进风格栅,机房内温度较高的热空气通过进风格栅进入到柜体组件内部后再通过蒸发器换热后形成温度较低的冷空气并排放到机房内,从而可达到给机房内设备降温的目的。然而,现有技术在设计机房空调的进风格栅时,并未对机房空调的进风格栅进行精细化研究设计,以至于现有机房空调的进风格栅面积普遍较大,进风格栅的顶部距离柜体组件的底部高度也普遍较高,这样,导致了空气偏流严重;此外,由于较多的热空气从柜体组件上部进入柜体组件内与蒸发器进行换热,所以,空调底部的进风量较少,从而导致蒸发器底部盘管附件气流分布不均,换热不充分,制冷效果较差,进而导致了机房空调的大负荷运行,严重影响了机房内设备的降温及节能效果,最终造成了机房空调整体成本的上升及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机房空调,其旨在解决由于进风格栅设计不合理导致现有机房空调降温及节能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机房空调,包括柜体组件和设于所述柜体组件内的换热器,所述柜体组件具有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不同侧的正向进风格栅和侧向进风格栅,所述侧向进风格栅之顶部与所述柜体组件之底部之间的竖向距离H1=h1+a*h2,其中,h1为所述换热器之底部与所述柜体组件之底部之间的竖向距离,h2为所述换热器的高度,0<a<1。可选地,所述正向进风格栅之顶部与所述柜体组件之底部之间的竖向距离H2=h1+b*h2,0<b≤1。可选地,0.8≤b≤1。可选地,b=1。可选地,0.4≤a≤0.6。可选地,a=0.5。可选地,所述柜体组件具有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不同侧的正向面板和侧向面板,所述正向面板上设有所述正向进风格栅,所述侧向面板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正向面板两侧的第一侧向面板和第二侧向面板,所述第一侧向面板和/或所述第二侧向面板上设有所述侧向进风格栅;且/或,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流通于所述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为水或者冷媒;且/或,所述机房空调还包括设于所述柜体组件下方的底脚支撑架,所述底脚支撑架上设有底部进风口和能够推拉以用于控制所述底部进风口开、关的挡风板。可选地,所述柜体组件包括控制柜体和至少一个换热柜体,所述控制柜体和各所述换热柜体并排设置,所述控制柜体内设有电控盒,每个所述换热柜体内都设有所述换热器,且每个所述换热柜体的正面都设有所述正向进风格栅,所述换热柜体之与所述控制柜体非接触的侧面都设有所述侧向进风格栅;或者,所述柜体组件包括换热柜体,所述换热柜体内设有电控盒和所述换热器,且所述换热柜体上设有所述正向进风格栅和所述侧向进风格栅;或者,所述柜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换热柜体,每个所述换热柜体内都设有所述换热器,每个所述换热柜体上都设有所述正向进风格栅和所述侧向进风格栅,且至少有一个所述换热柜体内还设有电控盒。可选地,所述电控盒以能够推拉或者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控制柜体或者所述换热柜体上;且/或,所述换热柜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换热器上方的风机;且/或,所述换热柜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换热器下方的过滤网;且/或,定义所述控制柜体沿其与各所述换热柜体之排列方向延伸的尺寸为所述控制柜体的宽度,定义任意所述换热柜体沿其与所述控制柜体之排列方向延伸的尺寸为该换热柜体的宽度,则所述控制柜体的宽度小于所述换热柜体的宽度。可选地,所述控制柜体的宽度与所述换热柜体的宽度之比为0.5。本技术提供的机房空调,根据换热器的高度、换热器在柜体组件内的安装位置,对侧向进风格栅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可在不增加成本及机房空调复杂度的前提下,有效优化了机房空调的换热效果,减少了空气偏流和换热不充分的现象,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机房空调的制冷效果,避免了机房空调的大负荷运行,提高了机房内设备的降温及节能效果,最终有效减少了机房空调整体成本及能源的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房空调的主视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房空调的左视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柜体内部结构的主视简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柜体的左视结构简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控盒以旋转方式安装的机房空调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控盒以推拉方式安装的机房空调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底脚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柜体组件的主视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柜体组件的左视平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柜体组件的右视平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柜体组件的主视平面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柜体组件的左视平面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柜体组件的右视平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柜体组件101正向进风格栅102侧向进风格栅11控制柜体12换热柜体2换热器3底脚支撑架31底部进风口32挡风板4电控盒5风机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房空调,包括柜体组件1和设于柜体组件1内的换热器2,柜体组件1具有分别位于换热器2不同侧的正向进风格栅101和侧向进风格栅102,侧向进风格栅102之顶部与柜体组件1之底部之间的竖向距离H1=h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房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房空调,包括柜体组件和设于所述柜体组件内的换热器,所述柜体组件具有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不同侧的正向进风格栅和侧向进风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进风格栅之顶部与所述柜体组件之底部之间的竖向距离H1=h1+a*h2,其中,h1为所述换热器之底部与所述柜体组件之底部之间的竖向距离,h2为所述换热器的高度,0<a<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房空调,包括柜体组件和设于所述柜体组件内的换热器,所述柜体组件具有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不同侧的正向进风格栅和侧向进风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进风格栅之顶部与所述柜体组件之底部之间的竖向距离H1=h1+a*h2,其中,h1为所述换热器之底部与所述柜体组件之底部之间的竖向距离,h2为所述换热器的高度,0<a<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进风格栅之顶部与所述柜体组件之底部之间的竖向距离H2=h1+b*h2,0<b≤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0.8≤b≤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b=1。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0.4≤a≤0.6。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a=0.5。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组件具有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不同侧的正向面板和侧向面板,所述正向面板上设有所述正向进风格栅,所述侧向面板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正向面板两侧的第一侧向面板和第二侧向面板,所述第一侧向面板和/或所述第二侧向面板上设有所述侧向进风格栅;且/或,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流通于所述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为水或者冷媒;且/或,所述机房空调还包括设于所述柜体组件下方的底脚支撑架,所述底脚支撑架上设有底部进风口和能够推拉以用于控制所述底部进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